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莫土司衙署,位广西来宾市忻城县翠屏山麓,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400余年,是全国乃至亚洲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土司建筑群。衙署建筑均为砖木结构,融合了中原古典宫廷建筑的风格和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特色,被人们誉为“壮乡故宫”。衙署既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著名影视拍摄地,先后有《一代廉吏于成龙》、《刘三姐》等十余部影视作品在此取景拍摄。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土司制度源于唐宋、确立于元、完善于明、衰落于清、亡于民国。回望中国壮族地区一千多年土司制度的历史,最好的瞭望台、最能实地感知这段跌宕起伏历史的地方,非莫土司衙署莫属。我们从六个视角来感受莫土司衙署的非凡气度。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一是建制规模非常宏大。土司衙署主要由土司衙门、莫氏祠堂、代理土司官邸、大夫第、练兵场、三界庙等主要建筑组成,衙署占地面积38.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同北京故宫对比着看就了然啦!土司衙署的占地面积为故宫(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的一半略多,土司衙署的建筑面积是故宫(故宫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四分之一略多。土司衙署只相当于县级政府,而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故宫排名世界五大宫之首。可见,土司衙署建制独特、建筑雄伟、规模宏大。其他的县级政府当年敢建如此规模的衙门,是要担心僭越而受处置的。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二是运行机制十分前卫。整个土司衙署由三条平行轴线相邻贯穿,中轴线为衙署主体、东轴线上是祠堂、西轴线主要是代理土司官邸和大夫第、参军第等建筑。衙署主体建筑由照壁、大门、牢房、兵舍、正堂(三开间,是土司老爷审案或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花廊(正堂通往二堂的通道)、东花厅(宴会举行地)、西花厅(土司老爷对犯人初审、用刑之地)、二堂(三开间,左为土司老爷日常办公室;中间是议事厅;右是师爷办公室、卧室兼书房)、东西8间厢房(土司老爷公子寝室)、三堂(土司老爷夫妻卧室)、后苑(土司老爷千金闺房)等组成。照壁与大门之间为街道,有两座跨街辕门,东辕门上书“粤西边隅”;西辕门上书“庆南要地”。从主体结构上即可看出衙署运行机制,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包含有军队、警察驻地,有公、检、法等政法机构,有集体议事、接待贵宾、关押犯人的场所等等。可见,公检法加司法局等是合署办公,政治、经济、社会等管理职权是集中行使,土司衙署几百年前就实行了大部制,一层楼、两进院,政府机关几乎全部在里面,比现在的政务中心还精简。不仅如此,因土司制度在历史上本是一项民族政策,是朝庭授予少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后、由其统治该族人民,朝庭只求自身统治稳固、满足于征收纳贡。民族首领在辖区内行使高度的民族自治权,实行的是封建领主制,不同于封建制度。因此,在土司衙署能窥见“一国两制”在我国历史上的生动实践。看看,既是大部制,又实践“一国两制”,土司衙署运行机制是何等前卫。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三是办事效率特别高。土司衙署的大门、仪门(朝庭官员等来督察工作时才打开仪门)后面是个大院,大院中间有条青砖路直通正堂。院东是两栋牢房、院西是两栋兵舍,正堂前有廊檐直连东、西花厅。正堂建筑结构独特,由十八根格木材质的大柱子组成穿斗构架,无需任何支撑即稳于泰山,三面墙只起装饰和遮风挡雨的作用。就在衙署这一亩三分地界内,我们设想举行一次处置盗抢案件演习,当然发生在两百年前。坐在二堂办公的土司老爷接盗抢警情,立即命令参军从院西兵舍带若干兵丁前去侦办、缉拿犯罪嫌疑人,嫌犯带回后即押送正堂边西花厅进行预先审讯(那时还有刑讯逼供,免不了也有屈打成招的),案情侦办、预审终结后,即送隔壁正堂进行案件的审理和宣判,结果是无罪立即释放、有罪依法惩处,若犯人需收监,则分男女、别轻重后直接押送至紧邻的院东牢房收监。演习结束后,你会发现从抓嫌犯到预审侦查、审理宣判、收监执行都是一条龙处置,行事效率极高。估计冤假错案会有,但收押后久拖不审、审后久拖不判等事应该极少。更何况衙署层级少,土司老爷与师爷就能决策处理日常事务,重大问题再召集屈指可数的几名官员集体商议,层级少又实行垂直领导、且公务人员精干,当然办事高效,应无推诿扯皮、层层审批、文山会海的事。除了负责衙署警卫和收押、看管犯人的士兵是全日制外,其他大部分士兵是亦兵亦农,平时种官田养家糊口并定期集中训练、战时冲锋陷阵,这种以种官田服兵役、亦兵亦农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也不失为一种高效益的兵役制度。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四是家国情怀强烈。土司老爷虽是当地少数民族中有威望、有势力的首领,但其在政治上也要依靠封建王朝,由王朝册封世袭、划疆分治。他们要接受朝庭考核任免、向朝庭纳贡、组建的军队要供朝庭征调等等,其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强。在土司衙署处处能感受到土司老爷对汉文化的尊重、对朝庭的臣服。你看衙署的主体建筑砖木结构、硬脊飞檐,随处可见以“鹿、梅”和“福、禄、寿”等为内容的浮雕图案,以龙头鳌身作装饰等等,其模仿明清宫殿建筑的痕迹明显。不少土司头人汉文化水平高、深受汉文化影响,莫氏土司老爷严管子女,子女除天天接受法治教育外(常用刑的预审室、关犯人的监狱离子女房间不过几百米,违法要受刑、收监等意识自小就深烙于脑),还得接受儒家传统教育,比如其千金平日只能在后院作息,除重大节假日外基本足不出户,现在看是剥夺子女自由,历史地看却体现土司老爷子对汉文化的臣服。可知道土司千金小姐每天在后院的主要活动是什么吗?就是织壮锦,织壮锦主要干什么用呢?上贡朝庭!从这也能看出其对朝庭的臣服,他们拥护“一国两制”、可没想建独立王国。同时,其宗族观也极强,土司衙署东轴线上的建筑群就是莫氏祠堂,乃家族专建宗庙且规模不小。祠堂由照壁、大门和正厅、寝堂、祭堂组成,风格与中轴线主体建筑相似。由于祠堂乃神圣之地、人员出入严格,现保存完整。专建祠堂体现土司不忘祖宗恩典、祈求祖先庇佑的信念。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五是历史贡献不能抹杀。土司制度也是历史的选择,本是封建王朝采取的 " 以夷制夷 " 策略,但比起王朝直接统治却来得容易有效,并且民情易服,所以土司制度存在了上千年。莫氏土司统治忻城几百年,也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比如,劝导壮乡人民积极开展农业生产,鼓励农民发展私有经济,积极推动发展壮锦生产;广泛组织开山修路、疏渠架桥,并创办义学,为推动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条件;努力保持民族地区的社会安定,促进壮、汉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中央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得到缓和等等。所以,土司制度是当时条件下适合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特殊制度,对当地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捍卫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六是封建糟粕同样存在。土司制度作为封建领主制,同样也是一种落后的制度,既有封建制度的通病,也有领主制度的糟粕。同所有封建势力一样,土官对农民起义一律进行打击。莫氏首任世袭土司莫敬城智勇双全,就是因为在永乐二年(1404年)镇压忻城壮、瑶农民起义有功,才被推举为土官并被朝庭册封为世袭土司的。因为土司老爷(即土官)既是政治上的最高统治者,又是当地的大领主,掌握着军、政、财权,不仅镇压农民起义,而且在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在经济上对人民进行剥削,莫氏土司就将全县大部分土地据为已有,采取劳役地租与实物地租相结合的方式剥削人民。特别是土司制度发展到晚期,其腐朽性表现得更加明显,以致第十九任土官莫绳武因“纵匪殃民,世济其恶”,被朝庭永远撤销世袭资格,忻城约500年的土司制度也因此而终结。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莫土司衙署后来成了国民党忻城党部所在地。解放后,它又成了中共忻城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再之后经整修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受到国家重点保护并对外开放,从此,我们才能一睹其非凡神采。

还有,歌仙刘三姐怼莫老爷的传说十分美丽,历史上却查无此事。当然,美丽的传说自当永世流传,流传的只是美好,传说的都是祈愿。三姐的后人依然善良、却也依旧贫困,我们祝愿壮乡更美好!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咏壮乡故宫》

壮乡有宫殿,屹立五百年。

窗花镂空雕,殿堂砖木建。

翘角饰龙鳌,梅竹压脚线。

背倚翠屏山,宫连殿遮天。

雨打罗汉竹,霜降壮锦帘。

英雄饮东厅,豪杰过门前。

三姐三放歌,名动天上仙。

千代万人传,余音绕梁间。

辕门满沧桑,青山色不变。

物是人已非,先祖未行远。

天堂数回头,戚戚恋人间。

民风依旧好,贫苦何如前?

诗行天下21:这里被称为壮乡故宫,还是“一国两制”的历史先行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