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垣,也只有荊州古城了


荊州古城牆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曾是楚國的官船碼頭和渚宮,後成為江陵縣治所,出現了最初城廓。

荊州古城牆四周,原有城門6座,即東門、小東門、北門、小北門、西門、南門。每座城門均設“雙保險”,前後兩道門,二門之間建有甕城,以便“甕中捉鱉”,致攻城之敵於死地。

建國以後,新開城門3座,即新東門、新南門、新北門。新開的城門均無甕城。

魏、蜀、吳荊州之爭,構成了三國曆史發展的主軸,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圖:湖北荊州古城寅賓樓上的蜀國核心人物雕像

終三國之世,無論是三國鼎足局面的形成,還是魏、蜀、吳霸業的興衰,無不跟荊州有所相關。

荊州城名因地處荊山之南而得。荊州為天下九州之一。西漢時,改九州為十三刺史部。魏晉以降,荊州均為州、府之名。其治所多不固定,直到明初,荊州才作為城名固定下來。圖:荊州古城中的張居正故居和江陵碑苑。

荊州城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89年楚文王遷都郢後,這裡就是楚國的官船碼頭。楚成王還在此修築了別宮,取名渚宮。圖:荊州古城藏兵洞。

元代初期忽必烈曾下令拆除荊州城。元末,朱無璋稱吳王時,派員依舊基重建荊州城。

明末,張南忠率義軍攻佔荊州城,將城牆拆毀多半。荊州城自明末清初最後一次修復以來,已有350年曆史, 至今保存完好,是中國現存為數很少的古代城垣中較完好的一座,是長江中游地區唯一一座完好的古城垣,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荊州古城關帝廟中的關羽塑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