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冤死後部下400年為其守墓!

袁崇煥曾說“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乾隆:“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闢,深可憫惻。


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冤死後部下400年為其守墓!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號自如,別稱袁督師,明朝末年名將。袁崇煥曾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有效抗擊了清兵,因魏忠賢而辭官回鄉。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除去魏忠賢,袁崇煥也得以重用。然而,袁崇煥在與皇太極一戰中,卻被誣陷與後金軍有勾結,崇禎皇帝判其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並抄沒家產。袁崇煥曾著有詩詞《落第》、《秋闈賞月》、《入獄》、《獄中對月》等。

公元1626年(天啟六年)三月,明廷重新設立遼東巡撫,並以袁崇煥擔任,魏忠賢派其黨羽劉應坤、紀用一同前來鎮守,袁崇煥上疏請求將其調離,但遭到拒絕,明廷又加袁崇煥為兵部右侍郎,子孫世蔭錦衣千戶。但不久之後,袁崇煥解了寧遠之圍,逐漸驕橫起來,與大將滿桂鬧不和,於是袁崇煥上疏請求將滿桂調往別處,明廷於是召滿桂回朝。經略王之臣奏書請求留住滿桂,袁崇煥又因此與王之臣鬧不和。明廷擔心這兩個人鬧矛盾會影響大事,於是將兩人分開,王之臣督關內,袁崇煥守關外。

同年八月,努爾哈赤病死,袁崇煥派遣使者前往弔唁,以刺探虛實,皇太極遣使回報。袁崇煥想要和後金議和,於是自寫書一封再次派遣使者前往。


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冤死後部下400年為其守墓!


冬十月,袁崇煥領劉應坤、紀用、趙率教等將巡視錦州、大小淩河等地,想要大興屯田,恢復高第放棄的疆土,魏忠賢、劉應坤等人的子孫因此可以享受世代廕襲錦衣千戶,袁崇煥從原來的錦衣千戶進升為指揮僉事。他於是-:“遼東的敗壞,雖然是人心不穩固,也因為失去了有形的險要,沒有東西可用來堅固人心。部隊不利於野戰,只有依憑堅固的城牆和使用大炮一種方法。如今山海關的四座城池已經修復一新,應當再修松山諸城,輪值的軍隊四萬人,缺一不可。”皇上回書給袁崇煥答應了他的請求。

公元1627年(天啟七年)正月,皇太極同意了袁崇煥的請和,舉兵渡鴨綠江征討朝鮮。明廷覺得袁崇煥與王之臣不能相互協作,於是將王之臣召回,不再設立經略一職,關內外盡屬袁崇煥管理。袁崇煥於是趁皇太極舉兵朝鮮之際,派人修繕錦州、中左、大凌三城。而朝鮮和毛文龍同時嚮明廷告急,明廷命袁崇煥前往救援。袁崇煥派遣水軍增援毛文龍,又派左輔、趙率教、朱梅等人率領九千兵力逼近三岔河,以牽制後金軍。而朝鮮倒向清廷進攻毛文龍,卻被毛文龍擊敗,後金軍也被毛文龍擊退,史稱“丁卯之役”。

同年四月,趙率教在錦州督護城防建造工程,明廷派尤世祿前來接替趙率教,又以左輔為前鋒總兵官,駐紮大淩河。 五月,皇太極從朝鮮退兵後,率兵直抵錦州,將其包圍。趙率教與紀用一方面閉城堅守,一方面派遣使者議和,想以此拖延時間等待援軍,使者跑了三個來回仍舊沒有決定,而後金軍的攻勢越來越猛。袁崇煥以寧遠的兵力不能輕易調動,於是讓尤世祿、祖大壽率領精銳騎兵四千繞到大軍後面決戰,另派遣水軍從東面進行牽制,並請求薊鎮等地發兵東護關門。明廷命山海關的滿桂移駐前屯,三屯孫祖壽移往山海關,宣府黑雲龍移往一片石,薊遼總督閻鳴泰移到關城,又調動昌平、天津、保定的部隊奔赴上關;傳檄山西、河南、山東等地的守將整備好兵馬聽候調遣。


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冤死後部下400年為其守墓!


尤世祿剛要整備出發,後金軍又分兵來攻寧遠,袁崇煥與劉應坤、畢自肅率將士登上城樓防守,在濠溝內排列陣營,用炮遠距離轟擊。而滿桂、尤世祿、祖大壽在城外與後金軍搏戰,死傷比較多,滿桂也中箭負傷。 後金軍從寧遠撤退後增加錦州的攻勢,但仍舊無法攻克,而且傷亡慘重,六月,後金軍撤兵,史稱“寧錦大捷”。而後金軍撤兵時順道毀壞大小淩河二城。

寧錦之戰後,滿桂、趙率教等人都得到了應有的賞賜,但袁崇煥卻因為魏忠賢讓他的黨羽-袁崇煥不救援錦州,-行賞時,只給袁崇煥增加一級官階。尚書霍維華為此感到不平,上疏乞求辭去廕襲子孫的賞賜,但魏忠賢不許。七月,袁崇煥辭官回鄉。明廷以王之臣接替袁崇煥為督師兼任遼東巡撫,駐紮寧遠。

公元1627年(天啟七年),明熹宗駕崩,明思宗朱由檢即位,設計將魏忠賢除去,並把之前冒領軍功的人削職。在朝中大臣的建議下,袁崇煥得以重新被啟用,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同年七月,袁崇煥返回京城,上疏陳述兵事,朱由檢於平臺召見袁崇煥,袁崇煥聲稱自己可以五年復遼,朱由檢對此大加讚賞。給事中許譽卿問袁崇煥復遼的策略,袁崇煥卻說是用這種話安慰皇上。許譽卿說:“皇上英明,怎麼可以隨便應對。他日按照期限追求成效,你該怎麼辦?”袁崇煥也覺得自己失言了,於是上奏說:“五年復遼的計劃不容易完成,陛下既然委託給臣,臣怎麼敢推辭這艱難的任務。但是五年內,戶部轉運軍餉,工部供應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必須朝廷內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朱由檢於是讓四部的臣按照袁崇煥的話辦。


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冤死後部下400年為其守墓!


袁崇煥害怕自己去往邊關以後,朝廷中難免有人會再次誹謗自己,於是將此事告訴朱由檢,朱由檢在大學士劉鴻訓等人的建議下,收回王之臣、滿桂的尚方寶劍,將其賜給袁崇煥。鑑於此前熊廷弼、孫承宗都因為受到排擠陷害,使自己的意願難以舒展,袁崇煥於是又-說:“恢復遼地的計策,不外乎臣往年所提出的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防守是正規的策略,攻戰是變通的策略,和議是輔助策略的說法。執法在循序漸進而不在突變猛進,在追求實效而不在貪圖虛名。這是臣與諸邊防-所能做到的。至於選擇用人的入,與被人用的人,都是皇上掌握其中的關鍵。怎麼才能用人而不三心二意,相信而不懷疑?因為駕馭邊防大臣與朝廷大臣不同,軍中可驚可疑的事特別多,只應當談論成敗的大局,不必摘取一言一行的細小過失。事情的責任既然重大,招致怨恨實在多。各種有利於邊疆的事情,都是不利於自身的。況且謀取敵人急,敵人亦從而離間,因此作邊疆的大臣很難。陛下愛護臣瞭解臣,臣何必過於疑慮懼怕,但心中有所危懼,不敢不告訴。”朱由檢發優詔答覆袁崇煥,並賞賜蟒袍玉帶、銀幣,但袁崇煥上疏推不接受辭蟒袍玉帶。


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冤死後部下400年為其守墓!


公元1629年(崇禎二年),駐守寧遠的來自於川、湖等地的士兵因為軍餉的事而譁變,袁崇煥用計將其平定。而後袁崇煥請求將寧遠、錦州合為一鎮,讓祖大壽鎮守錦州,何可剛替代朱梅駐寧遠,趙率教守關門,袁崇煥自駐寧遠,同時-給皇帝朱由檢極力稱讚祖大壽等三人的才能,並說自己五年復遼的計劃全靠這三人來實現,如果五年後沒有實現,他將親手將這三人斬殺,自己到-門領罪服死。朱由檢加封袁崇煥為太子太保,並賜給蟒衣銀幣。

公元1629年(崇禎二年)十一月,後金主皇太極舉兵數十萬分別進入龍井關、大安口,袁崇煥聽聞後率領祖大壽、何可剛入關守衛,所經過的薊州、撫寧、永平、遷安、豐潤、玉田各城,都分兵留守。皇帝朱由檢得知後非常高興,下令嘉獎袁崇煥的部下,並讓袁崇煥統領指揮各地援軍。


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冤死後部下400年為其守墓!


但不久之後,遵化、三屯營都被後金軍攻破,趙率教也在遵化戰役中中流矢陣亡,巡撫王元雅、總兵朱國彥自盡而死。後金軍越過薊州往西,直逼京城,袁崇煥忙率兵護衛京師。朱由檢召見袁崇煥,賞賜御用酒菜及貂裘慰勞袁崇煥,袁崇煥以兵馬長途奔波,疲憊不已,請求入城休整,但遭到拒絕。於是袁崇煥駐軍城外,與後金軍鏖戰,互有勝負。袁崇煥令戴承恩在廣渠門列陣,祖大壽於南面列陣,王承胤在西北列陣,袁崇煥在西面列陣以備戰,中午時刻,清騎兵從東南面進攻,祖大壽率兵奮力接戰,而王承胤卻拔陣向南避戰。後金軍力戰祖大壽不下,於是撤退,明將劉應國、羅景榮等人率兵進行追擊,殺傷後金軍千餘人,而明軍死傷也很多。收兵後,朱由檢用酒食犒賞軍隊。袁崇煥有派遣任守忠率領五百人用火炮轟打金營,後金軍撤退,京都之威遂解。


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冤死後部下400年為其守墓!


但後金軍退兵後,袁崇煥卻被治罪。當初後金軍進入的關口是屬於薊遼總理劉策所管轄,而袁崇煥得知後金軍入關,直逼京城,於是千里迢迢趕來救援,自認為有功無罪,但是朝中大臣卻有很多人認為是袁崇煥放清兵入關,於是紛紛誹謗袁崇煥與後金軍有勾結,朱由檢對此也很懷疑。此時後金軍也設計離間,說袁崇煥與後金軍有秘密約定。十二月,朱由檢將袁崇煥下獄。 魏忠賢遺黨王永光、高捷、袁弘勳、史褷等人想趁機給魏忠賢報仇,以擅自與後金軍議和、擅殺毛文龍兩條罪名定袁崇煥死罪,公元1630年(崇禎三年)八月,袁崇煥被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並抄沒家產。

剛愎自用的崇禎聽說皇太極撤軍,認為是他的功勞,對袁崇煥沒有犒賞,反而說他沒追殺皇太極而懷恨在心。就在皇太極退兵後施了個反間計,一向生性多疑的崇禎,加上聽信閹黨奸臣說袁崇煥這次是通敵引皇太極到北京,於是便以擅主謀和之罪逮捕下獄,崇禎三年凌遲處死。這裡解釋一下凌遲,凌遲就是通常所說的千刀萬剮,行刑時在犯人身上剮上800刀,最後一刀使其斷氣,如果還沒有剮上800刀犯人就死了,行刑人要被連坐。

在袁崇煥行刑時,崇禎帝下令剮1200刀。一代名將就在這個喪心病狂崇禎手裡一刀刀死去,然而他的死沒有得到百姓的同情,卻是在百姓的痛罵他是-賊的聲音中死去。明末張岱《石匱書後集》記載:袁大將軍被凌遲的情形, “割肉一塊,京師百姓從劊子手爭取生啖之。劊子亂撲,百姓以錢爭買其肉,頃刻立盡。開腔出其腸胃,百姓群起搶之,得其一節者,和燒酒生齧,血流齒頰間,猶唾地罵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盡……袁大將軍沒有死在老對手皇太極的手下,而是死在奮不顧身保護的崇禎皇帝的刀下,和百姓的唾棄聲中......這是他臨刑的最後一言: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冤死後部下400年為其守墓!


統治者最怕的不是割地賠款喪權辱國,而是皇位不保。岳飛當年不懂這個道理,非要跟金人拼命,要迎回徽欽二宗,趙構立刻感覺受到了威脅。崇禎皇帝一聽說袁崇煥要跟滿人合作,也立刻感覺受到了威脅,他的做法跟趙構是一樣一樣的。滿人、金人都是女真人,歸根結底,岳飛、袁崇煥都敗在了女真人手下。這兩位民族英雄都是將畢生精力投身在抗擊外敵的事業上,最終又都是確鑿地被自己人砍下腦袋,實在是可悲、可嘆啊!

袁崇煥死後,腦袋還掛在的旗杆子上,將頭顱示眾,以儆效尤。袁崇煥的一個從廣東帶來的、跟隨多年的老部下,不忍看到敬愛的將軍死後還受此凌辱,便冒著生命危險,趁著夜黑取走袁崇煥的頭顱。從此隱姓埋名,過著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冤死後部下400年為其守墓!


那麼,這個袁崇煥的老部下是誰呢?沒人知道,後世只知道他姓佘(楊家將佘太君的佘)。我們就叫他佘義士吧。

佘義士取走袁崇煥的頭顱後,在現在的北京崇文區花市斜街一帶買了塊地,從此住在這裡。袁崇煥的頭顱就埋在他家院子裡,但沒人知道那是袁崇煥的頭顱,連他的家人也不知道。直到這位佘義士臨終前才告訴後人,院子裡埋的是袁崇煥大將軍的頭顱,死後把他葬在袁大將軍的墓旁,生前是袁大將軍一兵,死後仍然做他的一兵。佘義士還要求後人們,袁大將軍為國蒙冤而無後代,佘家子孫要世世代代為袁崇煥大將軍守墓。並且還要求後世子孫們永遠不許做官,但必須讀書,讀書方知忠孝節義,讀書可知史、可知禮。佘家人為袁崇煥守墓至今已近400餘年(袁崇煥是1630年8月16日死),歷經18代人。如今,崇文區也修繕了袁崇煥祠和袁崇煥墓,佘家人打心眼裡高興,為袁大將軍守墓400年終於贏來了最好的時代。今後,為袁大將軍守墓的也不僅僅是佘家人了,而是整個中華民族!


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冤死後部下400年為其守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