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紮:紙糊冥器是何時興起的

紙糊冥器是民間用於喪葬活動的紙質器物的統稱。過去是紙人、紙馬、紙屋一類,眼下則出現了紙冰箱、紙彩電、紙轎車,甚至紙手機、紙充電器……這樣的迷信陋俗又是何時興起的呢?

紙紮,即紙糊冥器,又明器(《禮記·檀弓下》:“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是民間用於喪葬活動的紙質器物的統稱。過去是紙人、紙馬、紙屋、紙箱一類,眼下則出現了紙冰箱、紙彩電、紙轎車,甚至紙手機、紙充電器都有了。一般多用於出殯行列中,到入葬時在墳前焚化,給死者帶到“陰間"享用。而現在清明上墳除了燒紙錢,也燒紙紮這些紙糊冥器了。

紙紮:紙糊冥器是何時興起的

如今的紙紮冥器,果真是應有盡有琳琅滿目

這樣的一種迷信陋俗又是如何興起的呢?

民間傳說,從前有個老漢,勤快儉省了一輩子,給兒子媳婦掙下一份家業。可子媳對他忤逆不孝,把老子活活氣死了。閻王爺得知實情後,令牛頭馬面去人間把老漢留下的房子傢什全部燒光,以示對忤逆不孝之子的懲罰。老漢心腸一軟,託夢給兒子,要他儘快想解脫的辦法。媳婦連夜請來幾個搭棚的匠人,命其照著宅院的樣式扎幾間紙房,其中紙床紙帳紙桌紙椅,樣樣具備。第二天,夫婦倆伏地跪迎牛頭馬面,一面哭訴懊悔之情,一面自己動手燒房子(當然是那些紙糊的房子),還奉送一包紙錢給牛頭馬面做辛苦費,就此打發了陰差。左鄰右舍不明原因,問他們幹嘛要扎紙活兒燒?媳婦謊稱這是給公公在陰間享用的。眾人遂稱讚這對夫婦有孝心。從此燒紙紮的習俗就慢慢形成了。

紙紮:紙糊冥器是何時興起的

牛頭馬面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勾魂使者

傳說只是傳說,那麼真實的紙紮又是何時興起的呢?

有人認為,扎紙活起源於明清,其淵源是古代用於殉葬的俑人。“用紙紮的人形在墓前焚燒,取代了陶木俑,當時是一大進步”(劉運生《冀中喪俗小考》,《風俗通》)。《如夢錄》(明末無名氏作)描繪明代開封市井景況,也有“扎彩匠做顯道神,其頭模有五尺高,六尺圍圓,王府出殯皆用此物”等語,可知這種習俗在明朝就有了的。

然而,扎紙活的源頭卻不止於明代。史科記載,紙質冥器宋代已有。古人奉死者為神明,故稱專為隨葬而製作的器物為冥器。早先的冥器多用陶、木、竹、瓦製作。到了北宋後期,出現了以紙為原料的冥器。南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五:“古之明器,神明之器也。今以紙為之,謂之冥器。”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八里記有專賣冥器的市井行業,“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先數日,市井賣兵器、靴鞋、樸頭、帽子、金犀假帶五彩衣服”,雖然未說明質料,但據趙彥衛關於從明器到冥器的演變,當為紙質的產品了。

也有學者認為“紙紮”就是“俑”的繼續,並把它的出現時間指為“自宋而後”,具體的表述是:“紙衣與死人發生關係的記錄見《元史•塔本傳》,文雲:‘立春日宴群僚,歸而疾作,遂卒。是夕星殞,隱隱有聲,遺命葬以紙衣瓦棺。’”這些雖然都未說明紙紮,但足以證明已大量用紙來製作這些迷信物品了。

紙紮:紙糊冥器是何時興起的

中國古代的陪葬制度衍生了現在的紙紮明器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把扎紙活的出現時間更往前推的猜測,依據是《漢書•郊祀志下》:“乃令祠官……以馬代駒雲。”是說官方以木馬代替真馬充當祭祀犧牲。聯繫史書上有關紙錢在魏晉就有的記述看,則紙馬一類在同一時期或稍後出現,也是有可能的。

上述各種看法和引證的史料,其實已經把從實用器物陪葬到特製“明器”陪葬再到扎紙活的演變進程,畫出了一個大致的線索。而且我們因此知道,即使是扎紙活兒問世後,最初恐怕也是用於陪葬。 而現如今,則為焚化方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