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阙歌》和《夕阳之歌》曲子一样,为什么得奖的是梅艳芳?

墨娱


《千千阙歌》和《夕阳之歌》谁得奖不在于哪首歌好听与否,主要在于市场的需求和经纪公司想去捧谁。黄家驹说过一句话“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我在这里说这句话没有贬低梅艳芳的意思,只是那个大环境下,你能不能得奖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外力因素。

所以本身光凭讨论这两首歌的艺术层面根本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陈慧娴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歌手,他的实力完全不比梅艳芳差,甚至更强。但是不巧的是89年她就已经退出歌坛,谁也不会为一个“圈外人”再去大力宣传投资

但是梅艳芳不一样,梅艳芳一直都是香港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号称“香港的女儿”。大家不要小看香港的造星能力,在那个年代,几家大的唱片公司真的可以左右各种奖项。一首歌唱火之后最大的收益方就是唱片公司。而他们造星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不是真心的去研究好的音乐。所以才有黄家驹得奖后怒砸奖杯的事情。所以大家不要再去讨论谁的歌更好。只讨论谁更有名就可以了。



黑白色的音乐浪漫


我在年轻无忧无虑的时候,是觉得《千千阙歌》比《夕阳之歌》好听几十陪,那时觉得这个奖应该给《千千阙歌》陈慧娴。现在我经过岁月的洗礼,人也三十多岁了,变得很沧桑了,而且还单身。在听这两首歌时,还是觉得《夕阳之歌》好听,因为少年不知曲中意,在听已是曲中人。《夕阳之歌》也唱出了梅姐一生坎坷,婚姻坎坷,致死也未婚,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人我不喜欢。而《千千阙歌》只有一点点淡淡的忧伤,陈慧娴也没有什么坎坷人生。所以,当年奖评给《夕阳之歌》也是情理之中,何况梅姐在娱乐圈的朋友引响力不是陈慧娴能比的


用户266486113


1989年,正是陈慧娴和梅艳芳竞争最激烈的时期,这一年陈慧娴根据日本巨星近藤真彦改编的《千千阙歌》正式随专辑发行,与此同时梅艳芳也推出了同曲不同词的《夕阳之歌》。

两人几乎同时发行这首歌,但是论传唱度来说,陈慧娴的更胜一筹。而同年还有李翊君发行的同旋律的《风中的承诺》,比两人稍晚一些推出。

一首曲子被三个当红歌星翻唱,也是非常令人震惊的,不过在当时的香港乐坛,这种现象几乎是常态。不仅是梅艳芳陈慧娴,包括邓丽君、张学友、张国荣等人也都翻唱了不少的日文歌曲。

所以黄家驹才会说: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

且不论有没有乐坛,那个年代的翻唱歌曲依然成为了经典,经久流传。

而关于《千千阙歌》和《夕阳之歌》的争论,一直都未曾停歇,喜欢公主的歌迷觉得她歌声高昂清亮,这首歌的传唱度也很高,最终却被梅艳芳的《夕阳之歌》打败,所以觉得比赛结果非常不公平。

喜欢梅艳芳的歌迷则认为梅姑将歌曲和歌词赋予了另一层深意,恰似她本人的际遇,充满了宿命的沧桑,听来令人动容,虽传唱度不如《千千阙歌》,但值得一次次回味,获奖是实至名归。

先来说说当年两人争夺年度最佳女歌手的内幕。

在两人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梅艳芳以《夕阳之歌》和陈慧娴的《千千阙歌》打擂台,媒体评价梅艳芳人脉广,娱乐圈浸淫多年,此歌的原唱近藤真彦又是梅艳芳的前男友,声线特别;陈慧娴功底扎实,形象受欢迎,唱片销量位于榜首,两人争夺歌后谁将胜出充满了悬念。

但在观众心里,显然都偏向于陈慧娴,认为这个奖项最后一定会是陈慧娴所得,毕竟当时《千千阙歌》的影响力远超于《夕阳之歌》。

事情在“华星”有意透露出来的消息上发生了转折:梅艳芳有个意愿——如果阿梅此次能获奖,就退出各大颁奖典礼不再竞逐任何奖项。

媒体报道称各大电视台的老大听闻这个意愿,都愿意给梅艳芳人情分。所以最终梅艳芳以《夕阳之歌》打赢了擂台,获得了年度最佳女歌手的桂冠。而另一边传闻陈慧娴郁结难平,赌气退出歌坛后又离开了香港。

也正是两大歌坛竞争对手一个隐退一个离开,才有了王菲紧急从国外回来以一首《容易受伤的女人》风靡香港乐坛,夺得十大金曲奖,迅速蹿红。

当年很多传闻传到今天,已经有一些不实之处,细节咱先不管,从旁人的眼光看来,当时《千千阙歌》所属的专辑确实销量比《夕阳之歌》所属专辑高出很多,直到如今,《千千阙歌》仍然传唱度高于《夕阳之歌》,但是1989年的颁奖典礼的确是梅艳芳夺得桂冠,而最后众星合唱时,已不见陈慧娴的身影。

PS:《夕阳之歌》在内地的传唱度不高也与当年梅艳芳风格前位被内地封杀有关系。

梅姑一生坎坷,《夕阳之歌》也被称为《红馆绝唱》,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她最后一场演唱会的最后一首歌(其实最后一首歌是《珍惜再会时》),陈慧娴与梅姑两首歌立意不同,一个是讲离别,一个是讲人生,不同年龄段的人听来有不同的感受。

《夕阳之歌》如果结合梅艳芳的人生经历来听的话,令人潸然泪下。而陈慧娴在告别演唱会上唱起《千千阙歌》时,她边唱边流泪,离别的情绪也感动了在场无数歌迷。

当年的歌手都是用真情来演绎歌曲,歌声注入了自己的情感,听来格外动容,无论是梅艳芳还是陈慧娴,都已成我们这代人经典的回忆。


墨娱


1989年,已经出道6年的陈慧娴,已经很红了,但她也有些累了。每天的工作都被安排的满满的,匆匆录完音,匆匆回家睡觉,第二天又是这样。她本来甜美可爱,心思单纯,生活简单(这也是一生被成为“公主”的原因),此时很想拥有自己的时间,慢下来想一想。再加上之前和父亲的约定,所以决定暂别歌坛。

说道与父亲的约定,要追溯到很多年前。

陈慧娴18岁被星探发现的时候,父亲便不同意她进入这一行。陈父知道女儿心思单纯,很难在复杂的演艺圈立足,也不想女儿受到伤害。后来在陈慧娴的再三央求以及保证以后出国读书的约定下,同意让她去试试。出道之出,陈慧娴从未想过做一名全职歌手,她虽然是歌手,但身份还是学生。后来专辑大卖,人气飙升,才决定中断学业专攻唱歌。陈父看在眼里有说不出的忧虑,不时提醒她彼此的约定。经过六年的打拼,陈慧娴事业已经达到巅峰,对此她已经很满足了。而且陈父不想她在功利的繁华世界中迷失,再次提出留学的议程,这次她同意了。

欧丁玉和宝丽金公司听说后,当然极力劝阻,此时陈慧娴风头正劲,成为“一姐”指日可待。香港乐坛也是人才辈出、猛将如云,如果她留学几年后再拾往日雄风便难上加难。但无奈陈慧娴的去意已定。不过临行前,欧丁玉和宝丽金公司决定再为陈慧娴量身定做一张专辑《永远是你的朋友》,作为一个礼物,也是一次挽留。

(《永远是你的朋友》专辑封面)

作为《永远是你的朋友》这张告别专辑,欧丁玉他们选歌全部围绕“离别”这一主题。经过谨慎挑选,主打歌选中了日本巨星近藤真彦的《夕阳之歌》。

(梅艳芳一生挚爱:近藤真彦)

近藤真彦本尊,也是梅艳芳一生的挚爱。据说当年阿梅患了绝症后,非要去日本看他,看完他之后才接受治疗。

为了这首歌,陈慧娴和她的团队真是费尽周折,找来词圣林振强来填词。

后来欧丁玉又找陈淑芬商讨翻唱版权的问题。谁知,梅艳芳此时无意中听了这首《夕阳之歌》,也想翻唱。陈淑芬和梅阳芳同属华星,有多年的交情,但欧丁玉开口在先,为了两边都不得罪,约定陈慧娴这首歌6月15日之后才能出街。所以等梅艳芳的《夕阳之歌》6月15号出来之后,第二天,陈慧娴的《千千阙歌》才爆出。

于是,《夕阳之歌》与《千千阙歌》这两首同调不同词的歌狭路相逢,由此拉开了一场香港乐坛最为激烈的传奇对战。

当时《夕阳之歌》与《千千阙歌》正面交锋,已经上升到两个创作团队的较量。不仅仅是演唱者、连双方的作词人陈少琪和林振强、甚至编曲赵增熹和卢东尼都被媒体和歌迷拿来PK。

(作词人:陈少琪和林振强)

《夕阳之歌》的填词是陈少琪,他同时给陈慧娴填另一首离别曲《夜机》,不知这位仁兄当年作何感想。

双方阵营也是制造了一些列话题,陈慧娴的《千千阙歌》当然是围绕她的“离别”之情。

梅艳芳这边呢,话题可多了去了。一是这首歌的演唱和作曲近藤真彦曾经和梅艳芳谈过恋爱。二呢,这首歌被选做梅艳芳担任女主的电影《英雄本色3》的主题曲。说道这部电影,因为前两部珠玉在前,这部毫不客气的说就是狗尾续貂之势。很多人看完出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周英杰的惊鸿一瞥,整部《英雄本色3》简直成了梅艳芳《夕阳之歌》的MV。

《夕阳之歌》填的大气,梅艳芳唱的苍劲有力,这也符合她一贯的“豪气”风格。“斜阳无限 无奈只一息间灿烂”、“迟迟年月 难耐这一生的变换”,这首歌就像陈年老酒,阅历越久听的越有味道。但此时这一版显然还不是梅艳芳最好的一版。

《千千阙歌》填的真挚,万千情绪,唯在一次别离,因为陈慧娴也是真得要离别,所以唱的极为动情,“来日纵使千千阙歌 飘与远方我路上”、“来日纵使千千晚星 亮过今晚月亮”,虽然分离在即,但她唱的却“伤而不悲”,另有一番清亮激越之意,隐隐中鼓励我们记住过去美好的回忆,乐观面对未来的旅途。

对于芸芸众生来说,人生大起大落不常有,命里离愁别绪几番多,虽然《千千阙歌》和《夕阳之歌》各有千秋,但《千千阙歌》胜在“共情”,比如第一次出远门,坐在缓缓启动的火车上会唱这首歌;大学毕业,最后一次聚餐的饭桌上也会唱这首歌。

《千千阙歌》一投入市场,已经很受欢迎,卖到中期,各大唱片经销商纷纷向宝丽金追加要货,宝丽金原来只印制了十余万张的货,怎知卖了三四个星期已经清底。立即通知工厂加班,加印了几万张补货,谁料不到十日又见清底,只好重新再印。补货、断货、补货、断货,再补货、再断货。唱片在三个月内,总共卖出35万张,不仅超过梅艳芳的《夕阳之歌》(接近20万张),还使得陈慧娴成为香港八十年代唱片销量最高的女歌手之一。

所以等到年终TVB评选最受欢迎女歌手将的时候,无论是陈慧娴本人、宝丽金公司、甚至听众都认定陈慧娴十拿九稳。谁知,TVB竟然把最受欢迎女歌手奖品颁给了梅艳芳,无论唱片销售商、听众还是乐评人都是一片愕然。现场陈慧娴听了瞬间黑脸,没等颁奖典礼结束,便带着宝丽金的工作人员就离开了。

据说颁奖前夕,TVB就放话给宝丽金,最受欢迎女歌手奖内定梅艳芳,因为梅艳芳所在的华星公司直属于TVB。宝丽金的总经理关维麟气不过,和TVB的高层理论,结果TVB一怒之下把金曲金奖也颁给《夕阳之歌》,还逼迫关维麟离开宝丽金,否则就对宝丽金封杀。本来是要挽留陈慧娴的筹码,结果却成为了她离开的催化剂。

那一年,陈慧娴在香港红馆开了六场“几时再见”演唱会。当时在香港,几乎所有听过陈慧娴歌曲的,不管男女老少都来参加了这个盛事,而且场场爆满。陈慧娴本来就是个感性的女孩,面对台上台下多年来支持自己的人,想到自己感情上的变化,想到自己就要离开心爱的歌唱事业,唱完一曲《千千阙歌》后,她禁不住泪如泉涌……

万般缘由交汇下,1990年出,25岁的陈慧娴离开在香港乐坛打拼的一切,毅然决然踏上赴美的飞机,就在这一年,她同欧丁玉也分手了。

陈慧娴起程赴美留学,欧丁玉携摄录机拍下难忘一刻。

是的,后来欧丁玉终于结婚了,不过老婆吴金凤和陈慧娴长得简直像孪生姐妹。

巧的是,陈慧娴宣布暂别乐坛后,同年年底,张国荣也公开退出歌坛,连开32场演唱会,而且每次都会唱《千千阙歌》,这一下陈慧娴更是风光无线。

(陈慧娴和张国荣合影)

在唱之前,他说:“接着下来,有一位小妹妹,她今晚也有出现,每天晚上到这个时候,我也会唱她这一首歌,而每晚得到的反应,是比刚才的歌,更具有爆炸性,带来以下这一首,你们喜欢的……”

张国荣版本的《千千阙歌》,别有一番风情

那个小妹妹就是陈慧娴,她和哥哥同年退隐,又恰在6年后与哥哥同时复出。陈慧娴后来也表示,当年张国荣的确像大哥哥一样疼爱自己。也许张国荣经历多年的“谭张争霸”已经身心疲惫,看着小妹妹陈慧娴陷入其中,于心不忍,算是给她的一点点安慰吧。

至此,《千千阙歌》无论在业内还是业外都受到好评,陈慧娴虽然失去了奖杯,但赢得了口碑。

那么梅艳芳的《夕阳之歌》呢?当然,她也赢了。

她不是赢在奖杯上,也不是赢在口碑上,她是赢在人生上。

1989年,陈慧娴退隐后,同年阿梅也退出歌坛。

连续五年获“最受欢迎女歌手奖”,还有金马、金像奖,她直到自己得到的已足够多。为了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她像当年的谭咏麟一样潇洒离开。

《夕阳之歌》本来就是翻唱昔日恋人近藤真彦的歌,阿梅也多次透露当初和近藤真彦是真爱。

恋爱期间,阿梅为了能见到近藤真彦,曾经一年七渡日本。她的经纪人刘培基曾说,有次他去日本看阿梅,看到阿梅正带着手套跪在地上,问她干什么呢。阿梅说她正在洗厕所,而她所在的公寓就是近藤真彦的。难以想象在外叱咤乐坛的女王,为了爱的人,在家变成小女人,这就是真性情的阿梅。不过这段感情最终还是因为近藤真彦太花心而告终。

所以阿梅第一次唱《夕阳之歌》的时候心里真得是五味杂陈。

阿梅最后一次唱这首歌是在2003年,那时她已身患绝症,仍然坚持在红馆开了8场《经典金曲演唱会》。

那一次,她终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婚纱,还问歌迷漂亮。她坦言,自己已经不是首次穿婚纱但没有一次属于自己。这是她一生的遗憾。但有那么多喜爱她的听众,她已满足。她把自己的一生嫁给了音乐,嫁给舞台。

“下面我选的这最后一首歌,送个大家。我老是觉得,夕阳和黄昏,都十分漂亮但十分短暂,我们应该珍惜身边所有事,否则瞬间便一无所有。所以以下这首歌,我选择,是因为可以代表我的心声,里面每一句歌词都很有意思。所以这首歌送给给你们,《夕阳之歌》,希望你们会喜欢。”

《夕阳之歌》是阿梅生命中的最后一首歌,也是她这一生的写照。

她把自己六岁登上舞台一路摸滚打爬到大姐大的经历放在里面,也把自己的坎坷感情路放在里面、更把自己即将陨落的生命的无奈和不舍放在里面,这次她唱的豪气悲怆,从此《夕阳之歌》成绝唱。

随着最后那一声苍劲的“Bye Bye”她消失在教堂拱门外,也是她对这个世界的最后告别。相信看到视频的每一个人,都会泪目。

多年后复出歌坛的陈慧娴,同时演唱了《夕阳之歌》和《千千阙歌》,她说送给梅艳芳,希望大家永远记住她。对于当年的种种她早已释怀,也坦言那时的自己不成熟。这就是陈慧娴,她心思单纯,对事对人都那么真。这一点不容易,也很难得。

距今“千夕之战”已经过去三十年,我们仍然还会时不时拿出来回味。

我们回味不是为了非要给她们一争高下,而是怀念曾经的经典老歌如此“经典”。

之前在网易云看到了一句话:为什么经典都是一些老歌?因为不经典,根本老不了。

在那个乐坛的黄金时代,尽管也有尔虞我诈,也有暗箱操作,但歌手们还是拼尽自己的全力呈现好作品。无论对于音乐还是面对听众,她们坦诚的可爱。


关注头条号“音外之音”,喜欢音乐的人都在这里!


音外之音


老生常谈的问题,已经回答过很多遍了。

1989年,香港第7届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上,梅艳芳凭借《夕阳之歌》,力压陈慧娴《千千阙歌》,拿到金曲金奖和最佳女歌手桂冠,这段歌坛公案被称作“千夕之争”。

《千千阙歌》这么经典,传唱度这么广,真的不需要再用奖杯来证明了。

话又说回来,梅艳芳人都已经走了,不明白为什么还有人要抓着这种无聊的问题不放,如你所愿,下面放实锤。

《夕阳之歌》能够拿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同出一曲的基础上,虽然传唱度和销量都比千千阙歌逊色,30年过去了,我们在回头看看两首歌的词作,从意境上来讲,《夕阳之歌》要高出《千千阙歌》一个段位。

或许年龄越大的人,越会认可董小姐的观点,人生经历的积累越多,对《夕阳之歌》就会更感同身受。

再推敲一下夕阳之歌拿奖的另外几个小细节。

梅艳芳与作品创作者、原唱,近藤真彦有过一段人尽皆知的跨国恋。

梅艳芳在2003年年3月曾被媒体追问最爱是谁,她这样答:"我不说是谁!只可以说是异地恋的那一段。如果再拣一段情,还是会再去爱一次,也可以说这是最缅怀的一段情。"她得悉自己罹患绝症之后,先去日本探望近藤真彦,然后才开始接受治疗。

夕阳之歌是第三部《英雄本色》的主题曲,这是一部大胆地逆转性别角色的英雄片,电影从片名(用的是梅艳芳的歌名)、海报(梅艳芳占的位置比周润发更大更重要)到剧情(以梅艳芳为主线),全是以女性主导。梅艳芳所饰的周英杰角色,几乎是香港黑帮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女性。

在放到这首歌颁奖的89年大环境中,梅艳芳携整个80年代歌坛女霸主之势,攀上她的人生巅峰。1985-1989年,连续五年夺得香港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星”,当之无愧的歌坛大姐大。电影方面,她凭借《胭脂扣》,横扫金像奖和金马奖的影后,可以说是最辉煌的顶点。

这段公案被叫做“千夕之争”,为什么不像谭咏麟和张国荣的“谭张争霸”一样,叫做“梅陈之争”,因为当时两人还不在一个重量级上,所以奖杯颁给梅艳芳,无可厚非。


好歌献给你


因为评选时有黑幕,虽然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但当时对《千千阙歌》的演唱者如晴天霹雳,导致陈慧娴心灰意冷退出香港娱乐圈。

如果当年获奖的是陈慧娴,也许会成为香港第二天后,与叶倩文王菲林忆莲一道成为香港“四大天后”。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30年前的1989年,声音甜美,长相可人被歌迷称为“梦中情人”的陈慧娴与一度被包装成“坏女孩”被称为百变天后梅艳芳撞歌,不约而同的翻唱了同一个日本音乐人的同一首歌,且都是粤语版。

从唱片销量以及受欢迎度看,陈慧娴的《千千阙歌》比发行晚一个月左右《夕阳之歌》听起来更入耳因此更胜一筹,但论在舞台表现,两人却各具特色,难分伯仲。

年底,两人分别凭《千千阙歌》《夕阳之歌》竞争年度金曲和最受欢迎女歌手奖,双方歌迷期待自己的偶像能评此作品获奖。

梅艳芳时年27岁,如日中天,已连续四届获得“最受欢迎女歌手奖”的梅艳芳可以说拿奖拿到手软,而比她小2岁的出道已5年的陈慧娴风头正劲也信心满满。

就像明星在同一个地方撞衫,虽尴尬但在内心都想向外界证明自己穿的更合适更自信,因为撞歌,两人都渴望获得年度金曲,成为年度最佳,证明自己更受欢迎。

因此两人都志在必得。

最后,希望五连胜的梅艳芳团队祭出人情牌,以从此退出各大颁奖典礼不再竞逐奖项为条件,获得金曲金奖和“最受欢迎女歌手奖”,成为连续获奖次数最多的香港女歌手。


而《千千阙歌》虽然入围年度十大金曲,但只拍第八名,陈慧娴本人仅仅获得了最佳歌曲监制奖,而这个奖一般是颁给幕后人员的,等于演唱实力没被“专家”认可,因此让陈慧娴很受伤,心灰意冷的她就此离开香港去美国读书。

五年后,她再返香港歌坛,歌坛只剩下她的传说,随着叶倩文、林忆莲、王菲等实力派歌手强势崛起,香港歌坛迭代。 假如当年《千千阙歌》夺得金曲奖,或许是另一种行情,但命运与她开了一个玩笑。但令人欣慰的是陈慧娴昔日演唱金曲却一直被传唱,成了歌迷的心血收藏。

如今歌迷都清楚,一个作品得奖与受欢迎其实是两码事,就像很多优秀作品从没有获过奖却不影响传唱。 而获奖的作品未必受欢迎,譬如当下流量歌星的奇葩作品虽屡屡获得各种“大奖”,但你可能连听都没有听过。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今天,或许不会较真得失,但这类歌手今天已绝迹,往事只能回味。


最娱莫若


因为评委中没有年轻人。

我上高中大学的时候也喜欢千千阙歌,演唱者演绎的非常完美。

但是年纪大了之后,反而更喜欢夕阳之歌。

陈慧娴唱的是歌,再好听也只是一首美丽的歌曲。

可是梅艳芳由于自身经历,和跟命运的抗争的沉淀,都在这首歌曲里,她唱的就是自己的人生,梅艳芳的夕阳之歌是有生命的,年纪越大经历越多越有体会,里面多多少少会折射出自己的一些影子。

而且香港评委专业方面的评选是一方面,关系上,面子上也是有学问的,再凭着梅艳芳和原创之间不可言语的情感纠葛,只能对不住陈慧娴了。




踏歌而行


这个问题有些浅薄,驾驭一首歌,不仅仅需要好的歌喉,更重要的是,演唱者在演绎这首歌的时候的感情投入,歌声需要旋律,更需要生命,如果旋律由作曲家门去控制,那么生命应该由歌唱者去赋予。

夕阳之歌,梅艳芳演唱,完全是对世间一切的领悟,是倾诉,是感叹,是总结。。。我认为梅艳芳拿奖是理所当然。

而陈慧娴,仅仅是唱的好而已。

就像前几年旭日阳刚在唱《春天里》,一下唱火了,也并不是他们唱的有多好,而是人们穿过他们的声音,从他们的歌唱里找到了共鸣。

而皮裤汪曾经也在舞台上用嘶吼到濒临边缘的声音演绎那首歌,而不管他怎么嘶吼,也没有把那首歌唱唱火,为什么,因为皮裤汪唱歌,只是大吼,给人的感觉是无病呻吟,再说,也是夸大的无病呻吟。

听歌听故事。

一个时代很丰富,有时候可以用一首歌总结。

人生很漫长,或许到头来只在一首歌里。

夕阳之歌,属于梅艳芳。


深蓝藏蓝


劲歌金曲评奖的方法是现场歌迷票选加专业人员投票,梅艳芳夕阳之歌现场票选不如千千,但是专业选票比千千多,所以夕阳之歌是金曲金奖。就跟86年梅艳芳的将冰山劈开现场选票第一,但是张的有谁共鸣专业选票第一,金曲金奖就是有谁共鸣,如果这都有异议,那就找香港乐坛那些专业评委的意见去。如果还想胡扯,就听听陈慧娴怎么说的,怎么唱夕阳之歌致敬梅艳芳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c9f6077a5f5ffd8846f59fa50c14ba20\

走近香港女儿梅艳芳


啊,因为喜欢阿梅,所以进来看看热闹。


对于香港乐坛,我是后知后觉者,甚至知道梅艳芳,已经是她去世四年后才知道,但是知道她的第一首歌,是《夕阳之歌》。

所以,是《夕阳之歌》让我知道了梅艳芳,让我在高考前的迷茫中,被她的精神激励,从此结下了缘分,至今十余年,还对她和她的歌,念念不忘。

《夕阳之歌》歌词不仅填的好,主要是非常契合阿梅的身世,如果用几首歌来概括梅艳芳的话,《夕阳之歌》是描述她晚景的,《回头已是百年身》是描述她和歌迷关系的,其实这首歌很深沉,也适合描述和爱人之间的关系,《歌之女》则是描述自己从小到大的苦难历程。而梅艳芳最为喜欢的,当属于《夕阳之歌》了,她生命中最后一场演唱会,就是以这首歌结束的,深沉沧桑,大气,也很合她的身份玉地位,再加上这首歌词的哲理性非常强,所以颇受很多人喜欢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