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在改變,第二戰過後,火箭成為了那支更善調整的隊伍

兩戰總分差52分,即使是身處戰局如此慘烈、勝場如此相近的西部,這也絕不是西部第四與西部第五,真實實力差距的體現。而這樣並不真切的賽果,就這樣實實在在的發生了。開篇的第一個要素我還是要說,將爵士趕到懸崖邊的,不是別人,正是他們自己。

對於爵士來說,如果依然渴望拿下這輪系列賽,或是說想要繼續保有懸念的話,回到自己的主場他們必須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和手感。兩戰總得分皆不過百,他們迷失在休斯敦。典型特徵:手感的丟失。

前瞻中我寫到,火箭需要時刻提防爵士在三分線上的威力,他們常規賽聯盟第十35.6%的三分命中率,以及板凳席坐著的老將神射手科沃爾(賽季三分命中率38.4%),都像是一顆隨時會出手的定時炸彈。第二戰三分線上38中8,21%的命中率著實打臉。


同樣都在改變,第二戰過後,火箭成為了那支更善調整的隊伍


當然,球場另一端,今天火箭向人們傳達出的訊號就是:當他們狀態正佳時,他們有戰勝任何對手的實力。

穩中求變,成為左右比賽的勝負手

對火箭來說,今天是值得欣喜的一場勝利。他們究竟在防守端做了哪些努力,能讓全明星賽後聯盟第四,場均可以拿下117.5分的猶他爵士全場僅得98分?驚豔之處概括為如下三點:

1、在爵士三分球失準的情況下,大膽收縮內線,切斷戈貝爾、費沃斯與外線聯繫。

2、高強度對球的壓迫式防守,迫使爵士失誤,或是艱難出球。

3、卡佩拉聯盟頂尖的防守能力以及火箭眾將的補防意識。


同樣都在改變,第二戰過後,火箭成為了那支更善調整的隊伍


全聯盟都知道,爵士必須要在他們極端的防守策略上進行改變,可確實誰都沒有想到的一點,德帥悄然的穩中求變,才是火箭真正暗藏的殺招。

第一戰結束後,縱然是32分的大勝,爵士依舊打出了自己的東西,在替補全場15.3%投籃命中率的情況下,硬是讓內線支柱戈貝爾撐住了三節場面。他也用事實驗證了,當這位有著2米35臂展的球員在內線極深的位置要位接球后,強如卡佩拉,也無法限制。

那麼今天的上半場,你會發現戈貝爾幾乎在進攻端拿不到球。火箭考驗爵士的三分球,極度的收縮,無論是英格爾斯還是盧比奧都找不到任何給戈貝爾喂球的線路。四人踩著三秒區防守,頂級大中鋒本場徹底淪為藍領球員。半場比賽兩次運動戰出手,一次走上罰球線拿六分,火箭的舒服,源於讓戈貝爾的不舒服。


同樣都在改變,第二戰過後,火箭成為了那支更善調整的隊伍


針對另一低位殺器費沃斯,我們舉出一個鏡頭就可見一斑:爵士全隊的前三次出手,包含了費沃斯的兩記底角三分。這是火箭在防守端給你的,如果三分命中率21.8%的費沃斯用三分殺死比賽,那是他應得的。

除此之外,本場火箭對球的壓迫太好,以戈貝爾為軸,後衛繞著大中鋒手遞手走掩護成為了爵士的常用戰術。可這一戰術在上半場就在火箭的重壓之下造成了三次失誤,第四次他們是否還敢沿用,球員心裡不免產生質疑。

全場比賽,對休城來說還有太多值得誇讚的防守鏡頭:

首節30秒,格林蓋下科沃爾的致命三分。

次節8分46秒,爵士前場4打2被格林與保羅聯手防下。

次節8分23秒,卡皇大帽扇飛同鄉老大哥塞弗羅沙。

次節6分39秒,卡皇籃下一防二,收下後場籃板。

次節1分08秒,卡皇接連兩次火鍋送給米切爾和戈貝爾。

火箭出色的防守,是完美一役的基礎。

順境不浪,哈登真強

前日31分的逆轉歷歷在目,直到第三節中段豪斯換下保羅,火箭領先21分,哈登獨自帶隊,我依然沒敢挪走目光。

可當比分真正拉近至17分時,哈登做了什麼?先用一個右手突破擺脫奧尼爾妙傳法裡德空接暴扣,又在下一回合迎著奧尼爾命中追身三分。防守中成功防下戈貝爾,傳給豪斯反擊製造犯規。當哈登節末下場將24分的接力棒傳給保羅的時候,我才隱隱感覺這場拿下了。


同樣都在改變,第二戰過後,火箭成為了那支更善調整的隊伍


那麼順境不浪的登哥有多強?爵士主教練斯奈德賽前接受採訪時說:“哈登就像是人工智能,你教給他一些東西,他就能學會並且能識破場上的任何防守。”

德安東尼在賽後說:“無論怎樣,哈登就是一臺機器,他就是得分機器,沒人會比他更好。”結合著兩隊主帥的言論,大概可以概括為:人工智能得分機器。將這樣的人工智能得分機器帶入到賽場,不知是否違反規定。

全場比賽,爵士隊共派出三名球員盯防哈登,盧比奧、英格爾斯、奧尼爾。除了常入集錦的盧比奧,當英格爾斯盯防哈登時,哈登第一步突破後立刻吸引包夾,傳給埋伏的豪斯,三分命中;當奧尼爾防守哈登時,兩次投籃不中後,哈登立刻用拋投和轉換三分予以回應。唯一能確定的一點,關於哈登的防守,爵士還需要變化。


同樣都在改變,第二戰過後,火箭成為了那支更善調整的隊伍


氣勢上看,火箭就已經先勝一手

難得的一點,今天看到了關於火箭的諸多花邊鏡頭。法裡德興奮地吼叫,保羅教練與德帥共同商議球隊戰術,副教練哈登也不甘寂寞與塔克探討起來,在一場好的比賽中,這些似乎都是必備元素。


同樣都在改變,第二戰過後,火箭成為了那支更善調整的隊伍


反觀爵士,當第三節米切爾殺入籃下,一記乾脆的暴扣之後,鏡頭切到米切爾的目光,彷彿他剛剛完成了一記輕鬆的上籃,空洞且沒有殺意。轉到板凳席,也絲毫沒有球員起身的激勵慶祝。

籃球場上如果拿不出殺伐果決的氣勢,那也不會如前日快船般,打出一場恢弘的逆轉比賽,回到鹽湖城,爵士最需要重新拾回的,是那股鐵血之師的勁頭。

NBA的歷史上還沒有一支隊伍能在0:3的劣勢下反敗為勝,對爵士來說,那也就意味著生死戰的提前到來。這支堅韌頑強的隊伍,還並沒有將球隊的特點與文化發揮出來。回到主場的首戰,我想定會有所不同。正如埃裡克·戈登所說:“大比分領先並不意味著什麼,真正的挑戰在客場,系列賽才剛剛開始。”

火箭能否將優勢轉化成勝勢,同樣,需要時間給人以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