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震來時一定要衝出門外?醫師建議手持水避難

中新網4月18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18日下午1點1分,臺灣發生里氏規模6.1級地震,震央位於花蓮,全臺有感。當地震發生時,一定要衝出門外嗎?急診科醫師表示,地震發生時是不是要馬上衝出門外,至今仍有爭議。

强震来时一定要冲出门外?医师建议手持水避难

4月18日下午13時,臺灣花蓮縣附近發生6.7級地震,震源深度24千米。信義區松仁路地表發生開裂,市民紛紛走上街頭。圖片來源:東方IC 版權作品 請勿轉載

醫師說,有些民眾衝出門外,反而被招牌砸傷,呼籲民眾找建築堅硬處躲避,並用柔軟的物品遮住頭頸部,最好待在角落處,即使嚴重坍塌,角落也比較有空氣,可以幫助生存。

臺北醫學大學急診學科兼任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高偉峰表示,地震造成的致命傷,通常都是外傷。一旦發生地震想要活命,民眾必須先得知“333原則”,人體缺氧3分鐘、失溫3小時、缺水3天就會致命,若是地震後,被建築體壓住,一定要注意。

為了避免缺氧,高偉峰表示,地震發生來得又快又急,很多民眾面對當下都會先觀望,再思考要不要衝出門外。建議第一時間先找所處的建築物內堅硬處待著,該處最好有角落或是建築縫隙,不幸建築物嚴重坍塌,角落縫隙是最可能會有空氣殘留之處,避免缺氧的風險。

高偉峰說,從小被教育一旦地震就要馬上跑出屋內,或是從樓上往下跑,該論點至今仍有爭議。很多民眾在地震發生時,堅守跑出門外的原則,反而被路邊招牌砸傷,呼籲民眾先觀察,並找建築堅硬處先待著。

一旦受困在落石、坍塌處內,最常見致死的狀況為“出血性休克”,倖存者則是會因為橫紋肌溶解症死亡,確保有了氧氣後,人體會因為失水出現橫紋肌溶解症,引發腎衰竭致死。

醫師建議家中隨時準備緊急逃難包,包內要含有礦泉水,外出時也建議隨時都帶著水,躲避強震時,也建議手持水避難。

他也提醒,強震過後,很常會有建築物外牆磁磚剝落的情形,呼籲民眾近期一定要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