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村裡戰貧困

記者 劉波 通訊員 黃正琛

春風拂面催人急。4月11日,建始縣委書記向紅林深入駐點幫扶的業州鎮杉木村,就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群眾滿意度等問題深入走訪調研,現場“解剖麻雀”,強調越是攻堅關鍵期,“硬骨頭”越難啃,一定要雷厲風行,一項一項列出清單,緊盯倒逼,要在6月底前一項項清零銷號,確保高質量脫貧摘帽。

“多栽一根苗,就給貧困戶平添一份脫貧希望!”近兩年,杉木村產業發展一直是向紅林心頭牽掛的大事。一次次深入田間地頭謀劃,一次次引客商進村,一次次帶領幹部忙栽植。全村以枸杞、蘋果桃、清脆李為主的特色產業突破500畝。枸杞當年栽植當年收益,如今,枸杞正映紅脫貧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增強村集體經濟實力,引進羊肚菌產業,厚植脫貧產業,讓杉木村底氣十足。

“產業發展得不錯嘛!”“託黨的福,感謝向書記的幫扶!”隔老遠,看到向紅林一行步行前來,正在枸杞園裡忙春管的貧困婦女李光翠,放下手頭活兒,趕緊迎了上來。

李光翠和丈夫黃庭階一家是向紅林的結對幫扶戶。近兩年來,向紅林掏錢幫添豬仔,發展枸杞產業,引導他們的大兒子進城務工,靠勤勞致富擺脫貧困。今年大兒子娶了媳婦,夫妻雙雙在城裡開店,一家人的生活似芝麻開花節節高,李光翠一說一個笑,一說一個哈哈,讓向紅林特別欣慰。

“這羊肚菌不錯!”走進村委會,駐村第一書記劉迪軍遞上加工包裝的幹羊肚菌,向紅林仔細查看,十分高興。得知今年一季務工就給當地貧困戶增加了4萬多元收入,向紅林鼓勵大家一定要把村辦集體經濟進一步做大做強,惠及更多貧困戶脫貧增收。

腳下沾有多少泥,心中就飽含多少深情。打通出山路,補基礎設施短板,向紅林一次次用腳步丈量,一次次現場辦公,一次次盯在工地上。短短兩年時間,一條條到組的泥巴路變坦途;一口口水井建起來,結束村民靠天吃水歷史;推進農網改造,家家戶戶燈亮起來了;修村委會辦公樓,建文化廣場,村民開會、娛樂有了好去處;建安置小區,邊遠的村民從大山深處搬下來,過上了幸福舒適的生活,杉木村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基礎設施補短板還有什麼尾欠?”

“就是二組村民飲水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

“原來蓄水池老化不能蓄水!”

“怎麼解決?”

“已申請到項目資金!”

“一定要趕緊組織施工,儘早解決!”向紅林現場督辦。她走進六組57歲的田世閤家,看望因骨折受傷的他,關心一家人的生產生活;來到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瞭解房屋樓頂漏水問題是否得到根本解決。得知退休幹部盛大軍在大夥兒推薦下主動當起小區“區長”,把小區治理得井井有條,向紅林鼓勵他一定要發揮餘熱,真正把小區打造成和諧的“幸福裡”。

向紅林強調,今年是整縣脫貧摘帽之年,時間不等人。全縣廣大黨員幹部一定要牢牢樹立敢打硬仗、敢啃“硬骨頭”的思想,橫下一條心,作風實,行動快,多開群眾會,把黨和國家惠民好政策宣講到千家萬戶,不斷增強群眾脫貧攻堅積極性,不斷提高群眾滿意度;對標產業發展、水、電、路、網、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等尾欠工程,逐一列出清單,緊盯倒逼,一項項清零銷號,確保全縣如期高質量脫貧摘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