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植深度對香榧生長的影響

栽植深度對香榧生長的影響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於黃山市休寧縣溪口鎮石田林場山場,地處118°0′8.145"E,29°41′50.871′N。平均氣溫16.2℃,平均降水量1 680mm,海拔200~290m,坡度10°~25°,坡向東南,土壤為千枚巖分化的山地黃壤,土層深0.6~0.8m。前茬樹種為杉木。

栽植深度對香榧生長的影響

2 試驗材料和方法

2.1 試驗材料

本次試驗採用源於浙江諸暨東白湖的“2+3”(2年生實生苗嫁接後3年生)細榧良種嫁接苗,帶土球。

2.2 試驗方法

2.2.1 整地與栽植設計

穴狀整地,株行距4m×4m。栽植深度分別為香榧苗木根際與林地面平齊、根際高於林地面5 cm、根際高於林地面10 cm。覆土厚度以土不蓋住苗木嫁接口為準,覆土範圍半徑0.6m。10株小區8次重複,完全隨機區組設計。栽植時間2014年春季。

栽植深度對香榧生長的影響

2.2.2 觀測調查

成活率調查於栽植當年11月份;保存率調查於此後每年的11月份;生長勢調查於每年香榧1~2次梢高生長停止後(11月份);發現死亡植株後調查死亡原因。

3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栽培深度對香榧成活率的影響

從表1可知,香榧苗木根際與地面平齊(0 cm)時,由於穴土的下沉,使得原根際隨穴土下沉而下沉,加上雨水將坡上方的鬆土沖積到樹盤使得原根際進一步加深;根際高出地面5 cm時,穴土下沉後,沖積土填入,致使原根際高出地面不足5 cm;原根際高出地面10 cm,穴土同樣下沉,但覆土較高,沖積土不能進入樹盤。由於穴土下沉,沖積土的填高,前兩個處理的栽植深度變得更深;而高出地面10 cm的處理,原覆土高阻止了沖積土的填入,栽植深度沒有隨樹盤下沉而改變。由於香榧的肉質根,怕積水,需氧量大,栽植深度直接影響土壤氧氣量,導致栽植成活率隨栽植深度增加而降低。3個處理的當年成活率分別為95.0%、98.8%和98.8%。

栽植深度對香榧生長的影響

表1 不同栽植深度對香榧生長情況的調查

栽植深度對香榧生長的影響

注:0為根際與地面平齊;5為根際高出地面5 cm;10為根際部高出地面10 cm。

3.2 不同栽植深度對香榧保存率的影響

比較3種不同處理,栽後第2年和第3年苗木的保存率差別明顯。根際與林地面持平的處理第2年保存率91.3%,第3年則降至86.3%;根際高於地面5 cm的處理第2年存活率沒有變化,與第1年相同,直到第3年時才有少量苗木死亡,保存率為97.5%;而根際部位高於地面10 cm的處理,第2年和第3年保存率一直保持在98.8%。由此分析,影響保存率的原因主要是栽植深度,越深土壤水分越高,土隙含氧量越少,導致香榧根系感染根腐病死亡。

3.3 不同栽植深度對香榧生長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香榧生長勢隨栽植深度的變化而變化。栽植根際與地面持平的處理,生長勢差,新梢短小,枝葉發黃,根部病害較嚴重;高於地面5 cm的處理,新梢生長正常,枝葉綠色,但在栽後第3年時出現根部病害,導致少數植株死亡;高於地面10 cm的處理,新梢生長正常,枝葉濃綠,根部未見病害。因根部栽植深淺不同,土壤的水、氣、微生物等情況而不同,直接影響香榧樹體的生長。

4 結論與討論

香榧根系肉質,好氣、厭土壤水分過多是栽植深淺和造林地選擇的理論基礎,但從近年來香榧造林經驗中體會到,栽植深淺程度遠高於造林地的選擇等其他因子。因此,栽植深淺度的把握是香榧造林成敗的關鍵。通過本試驗得知,栽植深度應在原根際部位高於林地面10 cm左右為最好。低於此深度,因坡度的水土沖刷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原根際部位,甚至出現嫁接部位被埋於土中的現象,間接增加了栽植深度,影響香榧造林保存率和植株的生長髮育;高於此深度,可能會因覆土困難,覆土範圍不到位或乾旱等因素降低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這些因素都可通過人為干涉加以避免。同時,造林山場的海拔坡度、坡位、土壤質地等因素的影響,栽植深淺也會不盡相同,這均是以後需要研究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