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有哪些名垂千古的精神特質

支撐司馬遷傾入終生地完成著寫《史記》這個工程,必然有非凡的精神作為支撐,中心便是禮義一統四個字,僅僅是這四個字間就囊括了司馬遷傾盡餘生所追求的理想。在這四字的折射下也展現了他的精神素質:正心鑄禮義,妙手著文史,理性辯證,古今兼備。

司馬遷有哪些名垂千古的精神特質

史官傳統和氏族責任的呼喊使司馬遷堅韌埋首著寫《史記》,可謂正心鑄禮義。一來為繼承祖業,司馬氏族中途沒落近四百年,到了父親這代才重得太史令職位,遺憾的是父親去世也未完成修史的抱負,所以家族的責任就落在了司馬遷的肩膀上,而在中年因李陵之禍身遭殘損的司馬遷更是在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摺磨下著寫史書。二來,作為歷史的承錄人,對史實系統實錄是他的責任。《史記》可以說是第二部《春秋》,但同時他不陷陳舊地創新體裁,創作出更符合恢弘繁榮地漢王朝地鉅著,展現了大家地風采。三來,西漢王朝由盛轉衰,司馬遷以古諷今警示當世,希望用來教化現世的人,早年和父親一同著寫的文書也具有顯著的考學價值。在司馬遷看來禮義是治國安家的核心,是社會秩序穩定的藥劑,是社會成員應遵守的道義準繩。

司馬遷有哪些名垂千古的精神特質

心繫國家安康的司馬遷以頑強的意志堅定自己的立場,妙筆著寫文章啟迪後世。《史記》內容體系龐大,包括了古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蒐集大量的古文典籍,在《平淮書》、《河渠書》、《天官書》等中都有記載體現。創寫紀傳體圍繞人物展開史實論述也是司馬遷的又一妙筆,計入在冊的人物未侷限在權貴王族、性別歧視的圍欄,而將凡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物,一視同仁的載入其中。司馬遷十分推崇以古諷今的寫作方法,這是源於後來的武帝時期膨脹外徵,國家體系紊亂,社會風氣日下司馬遷對此深惡痛絕,便書寫舊史並揭露當朝社會的瘡痍。司馬遷像一位出色的畫家,他以自己的技巧未歷史人物勾勒輪廓填筆色彩,塑造了一位位風采人物。司馬遷融匯文史,妙筆書寫字句,為後世留下了文學寶庫。

司馬遷有哪些名垂千古的精神特質

司馬遷也像一位哲人,他揭露表象以求實思辨的方式為歷史求真,而他全部的智慧都凝聚在《史記》這篇著作中。他靈活地突破食物的表象,向多方向思考,剖析事情背後的實質,並且將自己對於事件的看法敘寫其中。他打破了舊史體的侷限,書寫紀傳體使人物能在時空上聯繫,情節更加緊湊符合邏輯。重視人物的修史概念展現了其理性特質,對於以往的朝代記錄,司馬遷並非是平均用力而是理性的擇取、重點的描述,關注現實來探討古人的治國良策,昭示後人。司馬遷秉筆直書,不因個人地好惡或權貴威脅誘導而隱瞞聖人的惡和惡人的聖,而是真實有根據地記載歷史。在人物評價上,司馬遷褒貶共存,例如他既肯定李斯的貢獻也鞭笞他貪腐的行徑。

司馬遷有哪些名垂千古的精神特質

司馬遷以自身古今兼備的人文胸懷,嚴謹地看待歷史,警醒人們以史為鏡。司馬遷不荒功名的追求是中國大部分知識分子的共通處,而他的志向被尚古激勵亦被今世和未來引導。他很敬仰那些仁義治國、以民為本的帝王,帝王就應該調動一切資源為國民謀取福祉。司馬遷未沉溺於過去和書裡的伊甸園,早年壯遊時親眼見證了戰事下下層百姓的悲慘狀況,便決心用手裡的毛筆為百姓求一個安定的生活,具有愛民思想和崇實精神。

《史記》文筆內涵豐富,對於今世仍有歷久泯新的引導作用,對於過去流傳的典籍我們應該儘可能挖掘他潛在的作用並應用實際,使他不消散在歷史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