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國學:司馬遷、史記、項羽和孔子,傳統文化密碼-10

生活中的國學:司馬遷、史記、項羽和孔子,傳統文化密碼-10

在我們的生活中,國學處處都在。孝道是人們非常重視的一種品行孝悌,就是做人的根本。而仁孝,則正是孔子這個學問體系裡的根本的東西。但是,因為提倡孝悌,也成為孔子的學說曾經被人們所批駁和打倒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生活中的國學:司馬遷、史記、項羽和孔子,傳統文化密碼-10

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先來看一段歷史。大家都知道,司馬遷作《史記》,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對於當時的皇帝漢武帝,司馬遷對他的有些做法是比較反感的,但是有不能不服從漢武帝。可是,這樣又使司馬遷在良心上經常感覺到不安。於是,他在做史記的時候,就把自己的思想,體現在史記中的有些篇章裡。

在史記中,記載帝王的事蹟的文體稱之為本紀。司馬遷將項羽也列到本紀裡,項羽本紀是史記中非常有名的一篇文章。但是事實上,項羽並沒有做過皇帝,司馬遷就是用這種方法,表達著他的思想,項羽和劉邦,二人都是英雄,所以都列在帝王本紀裡,只不過一個是成功的英雄,另一個卻是失敗的英雄。項羽的故事被改編為許多文學和戲曲作品,知道今天,霸王別姬仍然是許多人都非常喜歡的一個戲曲選段,而宋代女詞人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更是被人們所傳頌。

生活中的國學:司馬遷、史記、項羽和孔子,傳統文化密碼-10

世家在史記中,是用來記載諸侯和大臣的事蹟的,孔子也在其中。然而,孔子也並不是諸侯,卻被司馬遷列入世家,是有著他的深意的。孔子雖然不是諸侯,但是孔子的言行和思想,對千秋後世所造成的影響是不可輕視的,是千秋的事業,因此司馬遷將孔子的事蹟也列入了世家。

孔子的言行和思想,是通過書本來表現和傳承的,孔子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就是《春秋》。他在《春秋》的後面寫了兩句非常重要的話:“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數千年以來,大家對於這兩句話,可以說是眾說紛紜,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解釋,但是都曖昧不明,很難說清。

生活中的國學:司馬遷、史記、項羽和孔子,傳統文化密碼-10

當時代的車輪行進到今天,這句話終於可以搞清楚他的意思了。自從社會進入民主時代之後,大家紛紛批駁孔子,因為大家認為他的思想是專制皇帝的好幫手,專制皇帝的思想和制度對於孔子的學說裡“尊君”這個思想,都是非常重視和推崇的。因此很多人宣揚要打到孔子,就是認為他也是和專制皇帝有著相同的思想的。我們現在回頭再來讀《春秋》,再來研究孔子的思想,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其實另有道理在其中。

(未完,待續)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看南懷瑾先生所著述的《論語別裁》。南懷瑾先生是一位國學大師,也是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著名學者。

本文為作者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評論和轉發。歡迎對我加關注,我們一起去探尋更多好吃好看好玩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