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筆蘸江海,描繪“大城崛起”畫卷

城市軌道交通1、2號線雙線並進,興東機場新候機樓主體完工,嗇園路隧道主體結構、機場大道高架完工,城山路、洪江路、崇川區經十三路提升改造分別完成總工程量的58%、35%、75%,會展中心完成展覽中心屋架滑移60%和會議中心鋼結構主體80%……這個春季,一場城建交通大會戰在南通打響,313個同步推進的城建交通項目,讓這座城市不斷美麗蛻變。

“新一輪區域競爭不僅僅是產業的競爭,更是人才和科技創新能力的競爭,城市將成為競爭的核心。”南通市委書記陸志鵬說,南通正圍繞“2019中國森林旅遊節”大型主題活動,奏響“大城崛起”交響樂,描繪“花園城市”美麗畫卷,為城市能級提升注入澎湃動能。

南通:笔蘸江海,描绘“大城崛起”画卷

規劃作筆, 勾勒大城模樣

規劃像一支筆,勾勒森林、水系、路網、管線等輪廓,描繪未來城市應有的模樣。1895年,張謇“提筆”在南通拉開“一城三鎮、城鄉相間”的城市框架。2002年,兩院院士吳良鏞對張謇經營的近代南通給予高度評價,賦予“中國近代第一城”的美譽。

“城市建設,規劃是龍頭。”南通市自然資源局局長魏欽穩介紹,南通在完成第三輪城市總規修編時,首次跳出“六橋”老城格局,佈局由主城區、港閘區、開發區、江海港區組成的沿江帶狀城市新組團,大城格局由此“起筆”。

進入21世紀,蘇通大橋、崇啟大橋先後通車,拉近了南通與蘇南、上海等地的距離。隨著區位優勢得到釋放,南通以當前版本城市總規為引領,城市規劃向“一主三副多點”的江海組團轉變。

編制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南通鎖定Ⅰ型大城市、人口1000萬。“《南通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將進一步優化沿江生態城鎮帶、內陸產業帶、沿海經濟帶空間佈局等。”南通市自然資源局國土規劃科技處處長薛劍介紹,近年來,南通成功申報新一輪城市總規修編、“城市雙修”、“城市設計”等國家試點,是唯一同時獲得住建部三個試點的地級市。

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長三角城市規劃也趨於一體化。2月28日,上海崇明區政府與南通市政府簽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東平-海永-啟隆跨行政區域城鎮圈共建為核心,共建長江口生態保護戰略協同區。

滬通兩地攜手,在長江沿線規劃共建綠色生態屏障。早在2017年,省政府批覆同意《南通建設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總體方案》,支持南通加快建設“三港三城三基地”,其中的“一城”即指距離上海最近的啟東生命健康科技城。呼應上海構建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規劃95平方公里的啟東生命健康科技城一半以上土地為生態“留白”。

江海交匯處巨筆舞動,戰略支點藍圖已繪,南通“大城崛起”再次拉開全新篇章。3月22日,《通州灣示範區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通過專家評審。專家組一致認為該《規劃》構建了通州灣陸海統籌的空間格局,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前瞻性和示範性。

南通:笔蘸江海,描绘“大城崛起”画卷

項目著色, 渲染大城底蘊

項目似顏料,填入城市的“空白格”,賦予色彩斑斕的豐滿形象,大城底蘊油然而生。上月,南通《2019年度市本級政府投資城建交通計劃》出爐,313個項目,總投資達1197.1億元。今年,南通“大城崛起”吹響項目建設集結號,上半年,中央創新區、軌道交通、森林綠化等重點工程開工建設密如鼓點。

清明小長假,南通城南片區遊人如織。“三天假期‘宅’家裡挺好,出遠門太累。”家住南通市五山公寓的陳美姝之所以沒選擇外出度假,更主要的原因是家門口就有現成的旅遊景點——佔地125公頃的南通植物園。陽春時節,園內林木蔥鬱、花團錦簇,往來遊人絡繹不絕。而植物園僅是佔地1080公頃的南通狼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部一隅。

放眼南通,城市內外如打翻了綠色顏料瓶,處處翠色盎然。近年來,該市在主城區濃墨重彩佈局綠化項目:五山及周邊長江岸線,構成17平方公里城市“綠核”;濱江公園、嗇園、唐閘公園等數百座大大小小的公園綠地星羅棋佈。近3年,南通累計投入約86億元,新增造林面積31.4萬畝,城區綠化覆蓋率約43.3%。去年10月1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正式授予南通“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綠蔭掩映下,一條條城市道路宛如水墨游龍蜿蜒盤繞、縱橫交錯。新城區南,嗇園路隧道主體結構已經貫通——作為市區快速路網環線的閉合之作,將為南通城市快速路網建設畫上階段句號。“10年建設,總里程達到110多公里,形成‘一環一軸八射’互聯互通路網體系,市區基本實現30分鐘通勤。”南通市住建局局長王開亮介紹,當前,南通正加快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等重點城建交通工程建設。

四通八達的路網好比血管,為城市發展輸送養料。“一座城市能否持續迸發活力,更關鍵在於是否擁有強核心。”走進17平方公里的中央創新區,記者深感震撼,這裡將建設科創、文創、醫學、會展“四大中心”,打造未來新的城市核心。“創新是城市發展的不竭動力,落子中央創新區,是南通建設創新之都、提升城市能級的‘棋眼’所在。”

南通:笔蘸江海,描绘“大城崛起”画卷

大處落筆, 還須小處著墨

5年前,家住南通市區中南苑的居民每天上下班都要經歷“磨難”。居民朱軍回憶,進出小區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晚上還得“搶車位”,回家稍晚車位就“丟”了。

“表面上堵的是路,實則是心。老百姓從哪裡感受到城市發展的紅利?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住得舒不舒心。”學田北苑社區黨委書記孫鋼介紹,中南苑是建成20多年的老小區。2014年起,該社區對轄區老舊小區實施改造,新增機動車停車泊位600多個、拓寬道路1000多平方米,今年將再釋放約4000米停車空間、開展雨汙分流改造。

在南通,一批老小區正在展現“新顏值”。“市區1995年前建成的老小區共97個,2000年以來改造完成79個,累計投資約8億元,明年底前,剩餘老小區將全部完成環境提檔升級。”南通市住建局物管處處長周海雲介紹,近年來,該市將老舊小區環境整治列入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對“80後90後”老小區實施綠化提檔、樓體出新、新增車位、雨汙分流等改造。

大城崛起,大手筆規劃、大項目支撐固然重要,但要讓城市宜居宜業,必須從細節入手、精修“邊幅”。

2018年,南通制定並開始實施城市“微治理”三年行動計劃,該市將圍繞沿路、沿河、沿社區重點區域,實施八大整治提升工程,打造生態宜居的“花園城市”。

城市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南通市城管局局長何峰介紹,去年該市共實施“微治理”項目315個,河道黑臭、違建林立、小區停車難、建築垃圾亂堆放、戶外廣告雜亂無章等“城市病”得到有效遏制;同時,在全省試點城市中率先開展城管綜合執法體制改革,組建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支隊,全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100件,處罰金額達816萬元。

記者 賁 騰 徐 超 陳 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