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王侯將相留名於青史,竟然是這微不足道的植物,卻不是竹子食物

諸多的帝王將相,即便是在六十耳順和七十古稀之年,依然活躍在歷史舞臺上,並且能夠在中國的歷史留下閃耀的一筆。這不僅是他們在各自所處時代的作為分不開,而且還和一種微不足道,但又遍佈各地的植物有相當大的關係。

這種植物既不是大家能夠很容易猜到的食物,也不是藥物,而僅僅是因為其材質較為鬆散,略帶一些苦澀的味道,間雜一縷草木的清香而得到了帝王將相的青睞。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的功績。

首先,文臣。“張儀相魏一歲,卒於魏也。”

其次,武將。“趙使者既見廉頗,廉頗為之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

再次,王侯。“自尉佗初王後,五世九十三歲而國亡焉”

最後,帝王。“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三十有七年,親巡天下,周覽遠方。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

讓王侯將相留名於青史,竟然是這微不足道的植物,卻不是竹子食物


此時,可以輕易的看出他們在史書中留下的名字,其辨識度之高,一提名則相應的生平經歷都會浮現在腦海中。

為何如此?這源之於後世的史書作者,對各種史料投入特別大的精力進行去偽存真,排列整理,甚至實地走訪得出的。然後通宵達旦的進行書寫,鐫刻。所以在當時寫一本書,用時極長。

也許有人會認為要講述的是竹子。然而我們今天要談論的植物,恰恰不是竹簡。

其實是另一種植物,就是楊柳枝。

看到這裡,多數會覺得這有些譁眾取寵,然而事實確實如此。

孔子的一本書,《禮記 內則》。裡面描寫的極為細緻,父母兒子兒媳之間如何有禮有節的相處,雖然很是瑣碎,但有禮,有健康。其中第一句話為“雞初鳴,鹹盥漱,櫛縰笄總,拂髦冠緌纓,……”大意為,雞叫頭遍時,應該洗臉洗手,並用鹽水漱口。用淄帛扎住頭髮,用髮簪挽住。讓一根絲帶束住髮根,並讓絲帶垂於髻後,戴好帽子,繫好帽帶……。

讓王侯將相留名於青史,竟然是這微不足道的植物,卻不是竹子食物


細心的人會發現,這也和楊柳枝並沒有多大的牽連,其實有的。相關的是“雞初鳴,鹹盥漱”。

大家都知道,在無法確定逝者的年齡時,會用人的牙齒來鑑定,然而磨損的過於厲害的話,就無法去準確的判斷。

古代的人 能夠活到七老八十的少之又少, 多數是到了四五十歲的時候就算是高壽,牙齒也磨損的相當的厲害,以至於只能像晉惠帝說的那樣,喝肉粥,當時這句話就成了一句笑話,造成了後來的八王之亂。

剛剛上面講述的帝王將相,他們能夠在歷史中佔據一席,這和他們個人的衛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表現最為明顯的是廉頗,作為一名六七十歲的老人,還能食肉十斤,其牙口應該保持的相當的不錯。換句話來說,有了很好的口腔,才能有很好的食慾,才能有很好的體力,才能應付各種的事物。

然而,秦漢以來保持口腔衛生健康的方法,只是早晚用鹽水漱口,或者是用手指沾鹽去清潔。這種方法一直到了三國和晉朝時也沒有多大的改觀,只是增加了經常性的叩齒(上下碰撞牙齒)。所以,古代的出名的王侯將相都在很年輕時就要出人頭地,去功成名就。不僅是因為古代的人早熟,而且因為醫療條件奇差,致使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獨當一面,而又過早的去世。

此事直到唐朝建立才發生了大的變化。

讓王侯將相留名於青史,竟然是這微不足道的植物,卻不是竹子食物


因為唐朝尊崇佛教,和印度佛教徒有了交流。當時的古印度人常用楊柳枝清潔牙齒,不僅牙齒潔白,而且還會有一些淡淡的草木味兒,當然也有一點點的咖喱味兒。印度僧侶便常常將楊柳枝作為禮物,敬獻過來。後來流傳開來,被廣大民眾引以為時尚。宋朝以後,在治療口腔疾病時,《太平聖惠方》會會經常提到楊柳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