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这个种植经验,颠覆了被我们误解几千年的杂草管理认知!

在一般人看来,杂草是没用的东西,在果园里还会与果树争肥。故而,解决它的最好方式便是除草剂。

但不白今天要告诉你,杂草其实也是用处多多的。我们先从一篇来自台湾的经验文章看起,一同来讨论山地农耕保留杂草的必要性。

台湾的这个种植经验,颠覆了被我们误解几千年的杂草管理认知!


1

野草就像大地的皮肤

养树护土,让果树不浮根

梅雨过境,大雨如注,冲刷着台湾屏东枋山一带陡坡上即将收成的芒果园。果园的沙土变成泥流,滚滚而下,迅速将岸边海水染成黄泥颜色。

台湾屏东环境保护联盟理事长洪辉祥,11年前就是因为担忧这幅景象而决心要推广草生栽培,倡议“除草剂不上山”。“野草就像大地的皮肤。”洪辉祥认为,没了草,土地就少了第一层的保护机制。

台湾的这个种植经验,颠覆了被我们误解几千年的杂草管理认知!


农人若能不喷除草剂,雨一下来,地上的植物们会接力储水。从杂草到果树,由浅而深的根系形成绵密完整的“地锚”,将水份吸附涵养在土层之中,等到枯水期再慢慢释放。

绿草丰美、土壤松软的绿农芒果园,与邻近土地硬化贫瘠的果园形成了强烈对比。这次大雨过后,绿农果园完全无崩塌也无积水,就是杂草护土最好的证明。

专研杂草的农业药物毒物试验所公害防治组组长蒋永正也认为,台湾坡地生态环境脆弱,栽植作物的困难度和管理成本都远较平地更高,形成开发的自然限制。

但因化学除草剂的使用,使得农园管理负担大为减轻,而间接促进了坡地的开发,也致使雨季时裸露地面水土流失严重。

草生栽培不只对坡地农园有其必要性,

即使在平地,土壤流失的问题也随着气候变迁而加剧。将农场命名为“草皮在养”的屏东枋寮莲雾农张静玉,对草生栽培的重要性也有切身体会。

台湾的这个种植经验,颠覆了被我们误解几千年的杂草管理认知!


“现在的天气动不动就来一阵急骤雨,表土不断被淋洗流失,水沟都淤积了。”她焦虑地说,“石头要经过一、两百年的时间才能风化为土壤,

土壤是多么珍贵!

果树需要土壤储水保肥,而土壤需要草的保护。张静玉的观察是,留草不仅护土,还可以让莲雾树不会浮根、俗称“抬脚”,而是一直往下深扎,如此一来,在遭遇逆境时会更强健。

台湾的这个种植经验,颠覆了被我们误解几千年的杂草管理认知!

台湾的这个种植经验,颠覆了被我们误解几千年的杂草管理认知!


“否则像去年台风接连来袭,附近很多莲雾树都倒成一片,我们的果树抓地力好,只断了一些枝条。”张静玉也发现,草能在土中形成孔隙,一施肥就渗透下去,不会在表面漫流。

草也能保留土中的矿物质,不用再施用过多化肥,莲雾的甜显得更润口,“吃起来真的不一样!”她自信地说。

2

恒温恒湿,不抢肥、躲病虫

杂草还是有机质的最佳来源

台湾中兴大学植病系教授蔡东纂,多年来也辅导果园的农民采用草生栽培模式迈向永续经营目标。

对于农民担心草会竞争作物养分的心态,他厘清观念,“草生栽培是让土壤有机质增加最快的方法,草死掉回到土壤,因为光合作用产生同化物质,还加利息还给你,有什么不好?”

蔡东纂以研发有益微生物“蔡十八菌”闻名农业圈,但他却特别强调:益菌要有用,前提是健康的土壤。而健康土壤要有足够的“有机碳储积”,亦即土中含有充分的有机质,益菌才有足够的食物。

台湾的这个种植经验,颠覆了被我们误解几千年的杂草管理认知!


而有机质的最佳来源,正是适应当地生长的杂草。

杂草就像是一只只绿色的触手,捕捉太阳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将之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能量和营养,也喂养土表和土中的各种生物与微生物。

蔡东纂以土石崩落后重建的柑桔园为例,草生栽培是首要步骤。

不仅可以有效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质地,并减少土壤流失、促进土壤通透性,还可调节园区温度和土中水份。

有些农友担心在果实成熟期若留太多草,下雨时会增加土壤含水量而降低果实甜度。

不过蔡东纂说明,草生植被反而有助于蒸散土中过多的水份,自动调节湿度。

草的控温功能更是关键,如柑桔生长期间,会遇到秋老虎艳阳直射,将浅层根系的土温迅速提升。超过35°,根系功能会下降,甚至导致根系受伤与病虫害,果实也会过早成熟且异常。

但若保留适当的草量,就可维持土表温度恒定,不致过高或过低。

因父亲对除草剂过敏,自家果园已经三十多年没喷除草剂的苗栗苑里柑桔果农张宝山,以长年实作经验一一化除农民对留草的担忧。

肥料需要用比较多吗?张宝山道:“人家都一、两个月下一次肥料,我是三个月以上,一季才下一次。”

草会躲病虫害吗?张宝山说:“完全没这个问题,吃草的虫和吃树叶的虫不一样,而且草里会有螳螂,就是害虫的天敌。”

张宝山的灌溉频率也比邻近农园低,“一般大概两周没下雨就会去灌水,我的大概一个月不下雨才需要。”


台湾的这个种植经验,颠覆了被我们误解几千年的杂草管理认知!


台南区农业改良场副研究员张汶肇分析,草生栽培后的施肥量不容易做严谨的比较。因为变因太多,不同草种和作物差异很大,土壤本身的性质如何也有关系。因此不能单看施肥量,更要着重果树的吸收率和根系的健康情形。

整体而言,因为草会增加土壤孔隙、减少土壤流失、改善土壤理化性、减少温湿度剧烈变化,便会加速根系的生长;根系活力强,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也就更强。

至于病虫害,专家意见是要看草种和作物而定,不要种到同为作物病虫害寄主的草种即可。

3

种草可提升果实甜度风味

防止矿物质流失

致力研究草生栽培多年的高雄区农业改良场副研究员林永鸿总结,微气候的改善、水土保持、增进土壤的理化性质,都是草生栽培的重要功能。


台湾的这个种植经验,颠覆了被我们误解几千年的杂草管理认知!


他进一步解释,草死后就成为微生物的食物来源,如此在土表养成的多为耗气性的微生物,而这类微生物大多是有益的。

林永鸿做过实验,发现草能截留土中的矿物质。“草根能够吸附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譬如钙、镁、钾,这些都是特别容易随着雨水流失的元素。”

林永鸿也发现,不用除草剂的果园,果实风味有所提升。因为果树根系可自然拓展,可吸收更多养分。

台湾的这个种植经验,颠覆了被我们误解几千年的杂草管理认知!


他曾以莲雾园做研究对象,以黄花蜜菜、红叶满天星等草种进行草生栽培。对照地表裸露的果园,结果发现这两种草生栽培的莲雾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Brix,糖度,常用作果实甜度指标)都比地表裸露的果实为高。而果实裂果率,则是地表裸露区最高。

杂草之所以被视为“杂”草,是因为它看似对人类“无用”,徒增栽培过程的干扰。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观念的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杂草的利用价值。

草之无用,实为大用,“养草肥田”的观念自古即有记载,只待今人重新向传统智慧与自然法则学习。

台湾的这个种植经验,颠覆了被我们误解几千年的杂草管理认知!


4

杂草5个好处

一线农人不能忽略

文章看完了,不白为大家总结出杂草的5个好处,供各位农友参考和借鉴:

1、草根深扎到土壤中,使土壤变得疏松。

2、防止水土流失。地上若不长草就会招来风蚀,水蚀,地力丧失。

3、死亡后的杂草及根系增加了土壤腐殖质,促进了微生物的繁殖。肥沃了土壤,繁殖了蚯蚓与其他生物,杂草是土壤生存不可缺少的有机体。

4、

有杂草作为天然保护,各类多样性昆虫动物繁衍共生,相生相克。

5、许多草其实是具有药效了,对农作物和土壤有灭菌、养护等作用。

所以说,杂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特性并非全是害处,利处也有不少。如今的果园地面管理中,也通常不提倡清根除草这种传统的地面管理方式。

台湾的这个种植经验,颠覆了被我们误解几千年的杂草管理认知!


不白更提倡果园生草这种方式,果园生草分为栽种生草和自然生草两种。和栽植生草法相比,自然生草技术有着简便易行、省工省钱、易于推广的优势。

生长前期,先任由野草生长,利用活的草层进行覆盖,当草长到30厘米时,及时留10厘米割倒,覆盖树盘。

生长中后期,杂草生长量大,一般要割2-3次,保持果园草高不超过30厘米;立秋后,停止割草至生长末期,任其自然死亡,使杂草产生一定数量的种子,保持下年的杂草密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