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覽】知行合一 行而有果

【博览】知行合一 行而有果

●關於知與行,王守仁有句話說得好,“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起而行之、用力於實處是態度,也是本事;是站穩立場,更是努力方向。

有這樣一副對聯:上聯是“你開會我開會大家都開會”,下聯是“你發文我發文大家都發文”,橫批是“誰來落實”。此對聯諷刺了議而不決、光說不練的現象。從古至今,世人歷來反對誇誇其談、坐而論道。《論語》有言,“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就是倡導起而行之、用力於實處。

坐而論道易,起而行之難。俗話說,“光說不練假把式”。嘴上說得再好,不如手底下見真章。起而行之、用力於實處,不僅需要過人的膽識和勇氣,還需要準確的判斷力和超強的行動力作保障,而紙上談兵呢,往往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虛與實之分,禍與福之紐也。”起而行之也是驗證觀點是否可行的過程,是實踐中對固有想法的不斷覺察與修正。思路可行就擼起袖子加油幹,不可行的話及時轉換思路、重新尋找出路。這不僅是一個由務虛到務實的過程,更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哲學思維貫穿其中。

1973年,毛澤東對周恩來說,“我們是現實主義者,說許多空話,不如做一件實事。”時至今日,少說空話、多做實事仍是共產黨人的“傳家寶”。回顧改革開放的歷程,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改革先鋒”的起而行之、實處用力、敢闖敢試、敢想敢幹,才有如今舉世矚目、令人讚歎的發展成果。實踐充分證明,“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業,路要去走才能開闢通途”。

坐而論道與起而行之說到底是知與行的關係問題。無論是坐而論道,還是起而行之,其實提供的都是一種想問題、做事情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是為了我們能夠更加清晰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倡起而行之不等於否定謀劃、探討的重要性,而是更強調躬身實踐在幹事創業中的重要作用。如果只是坐而論道,最終很可能錯過良機、勞無所獲,只能慨嘆“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關於知與行,王守仁有句話說得好,“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起而行之、用力於實處是態度,也是本事;是站穩立場,更是努力方向。

雖然清談容易實幹難,但在知行合一的具體實踐中,多些決而有行、行而有果,多些起而行之,少點坐而論道、就一定能夠取得突破、收穫精彩。

【博览】知行合一 行而有果
【博览】知行合一 行而有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