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格物致知出自《禮記‧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翻譯成現代文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從而獲得知識。

格物致知是要求人要透徹的瞭解事物從而獲得其中隱藏的本質而不是外在。這是一個古時候人們常說的得道的過程。

得道後仍然有後續的修行稱之為合道。就是知行合一,這句話來源於王陽明心經。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簡單的意思就是透徹了規律從而順應規律。不去強求、不去逆行從而避免自身受外來危害。儒家思想的其中一個核心就是安身立命,保全自己,君子不立圍牆之下。潛龍在淵後以待天時。可以理解為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理解了事物變化就是得道,得道後改變自身以順應事物變化不去強求就是合道。

據史料記載聖人孔子約51歲左右才得道。曾言: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知天命視為得道,隨心所欲不逾矩為合道。說明孔子用了近20年的時候才合道成功。

佛曰人生八苦: 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理解不了事物的規律就會強求。自古帝王求長生徒增笑耳,為私慾而造反起義終將黃粱一夢。得道易而合道難。但願人人合道,看破迷惘不在悲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