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达世界】第十八期:失落的埃及

作者 | Amanda

环球旅行家

微爱订制旅行创始人

想把周游世界的故事讲给你们听!


【慢达世界】第十八期:失落的埃及

开罗是埃及的首都,也是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天方夜谭》里有这样一段描述,“未见过开罗的人就未见过世界——她的土地是黄金;她的尼罗河是奇迹;她的妇女就像天堂里的黑眼睛圣女;她的房子就是宫殿;她的空气柔软的像芦荟木般香甜令人喜悦。开罗怎能不这样呢,因为她是世界的母亲”。


【慢达世界】第十八期:失落的埃及



“城市之母”可以秉承着文明的骄傲,然而,当世人为她神秘而伟大的传说魂牵梦萦时,原始的文明与震撼却无迹可寻。“黄金”、“宫殿”、“香甜的空气”已经演变成了浑黄的天与地、钢筋外露的烂尾楼以及污染严重的空气。巨大的金字塔和神秘的斯芬克斯像,陷于纷乱混杂的城市包围里,挣扎着不肯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


【慢达世界】第十八期:失落的埃及



开罗的楼房并不高,所以很容易就能远眺金字塔。远远望去,它斑驳的外观并不令人震撼,走近后才为这个庞然大物所折服,土黄色的巨石一一垒砌,完全不留缝隙,再高大的人也比不上任何一块巨石基座的高度。五官模糊的斯芬克斯像,没有了金冠与灵蛇,诡谲的微笑依然神圣不可侵犯,我们总愿意把它和形形色色的传说联系在一起。金字塔和这尊狮身人面像,是开罗最引以为傲的古文明“礼物”,周围满是卖纪念品“礼物”的小贩在游人刚有雅致沉思历史时,必用声声叫卖将人拉回俗世。

【慢达世界】第十八期:失落的埃及



【慢达世界】第十八期:失落的埃及



上帝是公平的,她把沃土给予了欧洲,就把石油安排给沙漠。夹在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之间的开罗,有石油、旅游、棉花和河运,一度是富庶之地。然而在现代文明中,她实在气喘吁吁、步履蹒跚。

没有完全盖好的黄褐色民房是开罗最常见的街景之一。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修葺房屋时资金短缺导致的,后来才知道,这是拜政府古怪的税收政策所赐。凡是盖好的房屋需要缴税,于是市民们就投机取巧,故意不封顶,演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好戏。这让政府苦不堪言,既收不到税,也毁掉了市容市貌。


【慢达世界】第十八期:失落的埃及



更古怪的是,偌大的开罗市没有一盏红绿灯。这种自由的交通秩序最后导致了极不自由,每一条街道都水泄不通,不得已了,司机就下车充当临时交警指挥交通。我曾经在开罗和当地的朋友约好一起吃饭,出了酒店门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等了十多分钟,实在不敢硬闯马路。最后还是站在对街的朋友从车流中蹿了过来,一手示意司机减速,一手扯着我英勇地飞速横穿马路,这就是开罗人的“人工智能绿灯”,我彻底傻眼。

这么熙熙攘攘的车流,也有趣事不断,两辆车不小心擦碰了,车主们立即下车理论。这一番为自己的辩护,必须从赞美他们的真主开始,然后叽里呱啦一通互斥,眼看着越吵越激烈要卷袖子开打的时候,俩人突然握手言和,各自上车走了。这种处理事情的方式,真是典型的开罗人作派,脾气急,但贵在乐天,所以也不会演变成大件事,就像沙尘暴,来的迅猛,去的快速。


【慢达世界】第十八期:失落的埃及



埃及从古文明伊始,就非常看重身后事,也才有了今天遗留下来的法老时代“墓地文明”。时至今日,开罗的市区也有大片地块属于墓地,把黄金的地段留给人离世后的世界。流离失所的穷人把这里当作避难所,每有祭祀,起码能捡到食物。

【慢达世界】第十八期:失落的埃及


目睹了很多开罗现实社会的狼藉,踏入开罗博物馆才能真正忆起古埃及无与伦比的文明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古埃及文物收藏馆,它用25万件真真切切的历史文物带你穿越。面对大量的木乃伊、法老王石像、面具、棺椁,以及陪葬所用的神兽像和瓶瓶罐罐,我很难抑制内心的激动,它们有的已经超过了5000年。在法老时代,且不说生动的象形文字和成熟的社会秩序,他们甚至懂得做出“安全套”,这种追求细微的生活品质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激动之余,也很难不心生疑问,这个文明怎么就突然没有了呢?

【慢达世界】第十八期:失落的埃及


【慢达世界】第十八期:失落的埃及


历史总是后知后觉,古埃及都还来不及遗憾时,这段文明就已经戛然而止。我们惊叹古埃及人能用纸莎草造纸记录下最早的象形文字,佩服他们用严密的逻辑修建起至今无懈可击的金字塔,他们用超前于其他文明的智慧制作工艺品和贮藏法老遗体,却也禁不住遗憾古埃及连一部史书都没有留下,只留给我们无尽的遐想。在埃及传统转裙舞的旋转摇曳中,闪回的也只有舞曲里蕴藏的一丝丝旧时风情。

【慢达世界】第十八期:失落的埃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