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两个儿子,为何都当了汉奸?

Royal_往事随风


张之洞身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一生殚精竭虑支撑晚清大局,做梦亦未想到被儿子打了脸,抗战时期张家竟然出了两个汉奸。

说起张之洞当汉奸的儿子,应是其第十一子张仁乐,以及第十三子张仁蠡。至于二人为何当汉奸?且听有书君为你娓娓道来。

一,张之洞家庭教育缺失,晚年得子宠溺过度疏于人生观教育。

张之洞27岁被慈禧钦点全国高考探花,得以踏进仕途。观其一生历任湖广总督等封疆大吏,最终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仕途顺遂圆满落幕。

张之洞能得清廷如此重用,皆靠自己夙夜勤政。其在洋务运动时兴实业重教育,他广办大学堂以培养人材为国效力为己任。

可以说张之洞于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但他却在家庭教育方面有所缺失,其虽有完整家教理念,却未将大道理融进家常生活细节中,使之真正融入子女骨血形成家风习惯。

张之洞的三妻两妾,共为其养育了十三个子女。他曾因一子顽劣,无奈只得将其送到日本教育,但又担心其子在日本学会吃喝嫖赌误入歧途,故写一封《戒子篇》劝诫其务必认真读书。可是其子却在日本不足四个月就花光了一年生活费。张之洞不得不寄钱补上儿子窟窿,并再次告诫儿子读书期间戒奢靡要经受苦难磨练。

我们试想张之洞如果能将其忠君爱国情怀根植于子女内心,养成子女轻荣华富贵重读书明理的风骨,又怎会出现如此纨绔儿子?又何需写《戒子篇》呢?

张之洞年长儿子尚且如此玩世不恭,更何况仁乐与仁蠡是其六十岁、六十三岁时晚年得子。老来得子是人生暮年至喜,而且当时其长孙都已近成年。可想而知张之洞只会对两幼子宠溺更深,自幼疏于人生观养成教育。

因而当张之洞去世时,当时只有11岁的张仁乐与9岁的张仁蠡,对其临终留下的勿忘国恩、勿坠家风的家训,根本一知半解只知父亲权势带来的威风虚荣,而对关注民生疾苦的家国情怀无任何体验。

二,两子幼年失祜,长兄无力重塑其人生观。

仁乐与仁蠡幼年失祜,长兄如父,但其长兄并不足以为他们重塑人生观。

就如其长兄张权在赴日考察时,只因让正在日本读书的儿子出校与其团聚,而与日本高层近卫笃麿矛盾激化。近卫认为其子多次违纪出校,皆是张权过度纵容之过,其对儿子教育百无是处。

由张权行事风格,可见其并无完整教育理念。

他可以为弟弟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却无法正确引导其人生路。

从而导致张仁乐日后赴日留学,未能学习日本先进理念以报效祖国,而是贪权势产生媚日心理。随后张仁蠡有样学样步仁乐后尘追逐权势无家国情怀。

曾有人说,如果三代人皆能以相同理念做事,就是形成了真正的家风传承习惯,这亦应是张之洞悔之莫及的家风传承缺失之憾吧。

三,贪权势妄想超过父亲重振家族雄风,张仁乐误入媚敌投日歧途。

张之洞虽位极人臣,却一生清廉未给后人留下过多财产。尤其是清廷灭亡后,张家余势顿失,昔日雄风不在。

张仁乐自家道中落后,幼时家族显赫时的盛况成其暗中追求的执念。

他也明白以后的路要靠自己走,于是他自日本留学归来后,就开始各处钻营谋求仕途显贵,妄想超过父亲以重振家族雄风。

要说张仁乐独立打拼的理念不错,可是其选择的道路却误入歧途。他想超过父亲的只是权势虚名,却未想到父亲能在晚清位极人臣,靠的是以家国为己任的勤政为民。其做人理念原则与父亲截然不同。

张仁乐回国后投在奉系军阀李景林麾下,与其沆瀣一气搜刮民财。后随李景林落败,张仁乐流落到营口靠闲职混饭吃。

随着九.一八事变爆发,他看着日本邀溥仪建伪满洲国,仿佛回到晚清重享幼时家族盛况。他对此兴奋不已,深知自己满清遗臣之子身份是可凭借之力。于是其积极参与组建伪满洲国,并担任伪满国各部大臣,甚至官至外交大臣一职。

张仁乐悖民族大义得高官并不以为耻,反而嘲笑碌碌无为的哥哥们,其全无家国观念以超越父亲权势为目标,却与父亲家训背道而驰。

四,日本妄想利用张之洞在武汉余威,仁乐趁机拉仁蠡投敌。

1937年,随着伪满洲国撤销外交部,张仁乐只得跑到北京任日本人组建的新民维持会会长。后抗日战争爆发,他本梦想与吴佩孚组建维新政府,由吴佩孚任总统,其任国民总理一职,可是吴佩孚宁肯饿死亦不做汉奸,张仁乐总理梦碎。

我们只能慨叹民族大义面前,张仁乐就连军阀吴佩孚都远胜其千里却不自省。不久张仁乐又将弟弟仁蠡拖向汉奸泥潭。

昔日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在武汉兴实业修卢汉铁路,建自强学堂造福百姓在武汉威望甚高。因而日本占领武汉后,就想借张之洞之名望统治武汉,于是他们就邀张仁乐担任武汉伪市长一职。

可张仁乐终极目标是超越父亲成为总理,当然看不上武汉市长职位,却把弟弟仁蠡推到台前。

日本本就只想借张之洞之名,哪个儿子任职都无所谓。张仁蠡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在私立大学任教,后又任过十余年县长之职,现经哥哥举荐欣然前往武汉任伪市长。

哥哥的榜样力量是巨大的,仁蠡内心对追求权势疯狂敛财的渴望,比仁乐有过之而无不及。

日本人故意透露其是张之洞之子身份,世人皆骂其认贼作父行径,并殃及张之洞名声。可一切口诛笔伐都未令仁蠡悔悟,其反而以此为荣,倾尽全力为日本人做事。

甚至在汪精卫建立伪政府后,其为保官位又趋炎附势投向汪精卫,成了铁杆汉奸。

张氏父子在武汉行事口碑迥异,只源于张之洞一心为国为民,张仁蠡一心只有私利权势而无家国民族大局观。

后仁蠡又转回天津任特别伪市长,踏上汉奸路致死不回头。抗战胜利后,仁乐、仁蠡皆以汉奸罪被捕,只因仁乐人脉广,得脱牢笼偷渡到日本度余生,于1971年病逝,享年73岁。仁蠡就没那么幸运了,于1951年因汉奸罪被处决,享年51岁。

仁乐、仁蠡富有学识,本可秉家训勿忘国恩报效祖国,可他们汉奸行迹令人唏嘘。张之洞于泉下有知两子劣性,有知自己忠心为国争得身份地位竟成了儿子投敌谋权的跳板,一定会追悔只有空口大道理,却未令子女领悟其人生格局精髓,致使子女高智商低人品的教育缺失。也许他会慨叹一声,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吧。

斯人已逝,其家庭教育对错还是由后人各自体味评说吧。

<strong>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张之洞,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毫无疑问,张之洞是晚晴政坛的一个厉害角色。但是他十三个儿子中,却出了两个投靠日本的汉奸。

张之洞生于1837年,死于1909年,在他72岁的一生中先后有三任妻子和两个小妾。他的妻妾先后为张之洞生育了13个儿子。

不过有关张之洞儿子的资料比较少,能够查到的,有长子张权、次子张仁颋、四子张仁实、九子张仁侃、十一子张仁乐和第十三子张仁蠡。

其中当了汉奸的便是十一子张仁乐和第十三子张仁蠡。

张仁乐,字燕卿,1898年出生,曾留学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卖身投靠到日本关东军麾下,成为了一个可耻的汉奸。

张仁乐汉奸的履历可谓异常丰厚,曾任满洲国执政府内务官兼实业部总长(后任该部大臣)、满洲国外交大臣、新民会副会长,古学院院长等。

在张仁乐的带动下,他的弟弟张仁蠡也成为汉奸。1935年11月,大汉奸殷汝耕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张仁蠡出任民政厅长,武汉沦陷后,任武汉伪市长。汪伪政权建立后,任伪国民党中央委员、伪天津特别市市长、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

抗战胜利后张仁乐、张仁蠡二人以汉奸罪被捕入狱。张仁乐因章士钊的说情被释放,此后去了日本并死于日本。张仁蠡则在1951年被判死刑处决。

为何出了两汉奸?

一、老年得子,没来得及好好教育

张之洞是在花甲之后生了张仁乐、张仁蠡,此时他年老,又缝中国是多事之秋,他用在家庭教育上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偏少了。

不过为了儿子张之洞还是比较上心的,他曾特意写了一篇《诫子书》,劝诫儿子要好好学习,修身养性,切勿荒唐险燥,勤学立志,将来好报效国家。

不过很明显,张仁乐兄弟没有认真按父亲的要求去做。

1909年张之洞去世,张仁乐不过11岁,张仁蠡才9岁,张之洞本人对他们的言传身教并没有跟得上,也就是说张之洞的那一套忠君爱国的思想这两个儿子并没有受到很大的熏陶。

子不教,父之过,儿子当了汉奸,张之洞是有一些责任的。

出身官宦人家,如果没有受到严格的管教,对民间苦难、国家危亡基本上是无感的。

二、新旧教育更替,“三观”变了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传统的老式教育退出历史舞台。

张之洞的这两个儿子自然不在学习儒家的那一套伦理道德,他们接受的新式教育,而且是出国留学,这使得他们在思想上受到新式教育的塑造,张家的家学没有影响他们。

如张仁乐,他从青岛特别高等学校毕业后,就到日本留学,1920年毕业归国。

在日本留学期间正是张仁乐思想塑造成熟的关键年华,在这样的重要时期,他的“三观”极容易受到日本的影响,估计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的“三观”中就有了媚日情结。

三、对权势的渴望

张之洞毕竟是晚晴重臣,他的后人自然有人想在权位上超越父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比如张仁乐就是如此,他干了两年伪满洲国外交大臣,后来辞职不干,日本人安排的其他职位他压根就看不上,于是回到北京。1938年10月,日军攻陷武汉,北京盛传吴佩孚将被日人拥戴出山,由吴佩孚出任总统,张仁乐任国务总理。张仁乐听闻异常激动,在家中设了十数个秘书联络各种人物,准备组阁。只是最终吴佩孚坚决不投靠日本,张仁乐成为总理的美梦没有实现。

此后他就更看不上其他职务了,日本人邀请他任伪武汉市长,他瞧不上眼,不肯“屈就”,推荐弟弟张仁蠡就任。日本人本来就是利用他们是张之洞之子的身份在武汉造势,也就同意了。

至于张仁蠡对权力的渴望就更大了,他曾多次向兄长求官。汪精卫投降后,本打算换掉他武汉市长一职,安插自己的亲信,张仁蠡献媚邀宠,花巨资购得文廷式遗著送给汪精卫,使得汪精卫对他大为青睐,开始步步高升。

不管怎么样,像张之洞这样的人,儿子中出了两个汉奸,实在令人唏嘘。


微史春秋


古语云:“虎父无犬子”,但这句话用在张之洞父子身上却不十分恰当。张之洞是晚清重臣,官拜军机大臣、两广、两江、湖广总督,洋务派的首领,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张之洞播下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张之洞号称“香帅”,对清朝政府忠心耿耿,为实现国家富强而殚精竭虑,然而他的两个儿子却成了千夫所指的汉奸,被后世人唾骂。两个逆子都把老爸的脸面丢光了!

张之洞两个当汉奸的儿子分别是第五子张仁乐和第十三子张仁蠡。

张仁乐字燕卿,在他11岁时老爸就去世了。有老爸的荫蔽,18岁的张仁乐毕业于青岛高等学校,随后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4年后学成回国,24岁时任直隶省定县知事。

1925年8月,27岁的张仁乐在天津投靠了直系军阀李景林的麾下,李景林兼任直隶督军。张仁乐和李景林沆瀣一气,没少搜刮民脂民膏。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仁乐卖身投靠到了日本关东军麾下。次年被委任满洲国执政府内务官兼吉林实业厅厅长。1935年5月,改任外交大臣。直到日本投降前,他一直在伪满洲国为日本人做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二战中失败投降,张仁乐作为汉奸被关押在北平监狱。张仁乐的夫人叫龚安惠,龚的祖上和章士钊是世交,于是龚安惠托章士钊说情,并拿出十万雪花银作为贿金交给了章士钊,当时国共处于敌对状态,时局纷乱。




经过章士钊的上下打点,张仁乐最后被释放,当天携妻子龚氏漂洋去了日本,有资料说张仁乐于1951年客死日本,张仁乐确切死亡时间我也搞不清。对一个民族败类没必要关注他的死活。

张仁蠡(1900-1951)字范卿,他是张之洞最小的儿子,他后来成为汉奸有人认为是张之洞老来得子对他娇惯造成的,其实这个说法不准确,张之洞死前张乐蠡才8岁,当汉奸完全是后天性格所致。

1935年11月,汉奸殷汝耕在日本人扶植下任“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主席,张仁蠡为了权势出卖灵魂,不惜背上卖国汉奸的罪名出任民政厅厅长,从此和他哥哥一样开始了汉奸生涯。

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在南京组建伪政权,张仁蠡投靠了汪,然后用重金贿赂汪精卫,随后被委任“国民党中央委员”的头衔。

1943年10月,张乐蠡在哥哥张仁乐帮助下任伪天津市市长、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1945年日本投降后,张乐蠡以汉奸罪被捕入狱。1951年被人民政府判处死刑执行枪决。

综上,哥俩完全没有民族大义精神,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投靠日本人做了汉奸,真不知道死去的两个逆子如何有脸见父亲的上天之灵?




秉烛读春秋


张之洞,晚清名臣,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历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作为晚清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扶大厦于将倾,但是奈何自己的儿子却成了汉奸。同为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曾家相比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说曾家从来没有出过一个败家子,而且很多人在各个领域都是有一番成就的。

张之洞一共有十三个儿子,当汉奸的是第五子张仁乐,还有第十三子张仁蠡。张之洞的这几个儿子只能说都没有教育好,不管是他的第五子还是他的第十三子,对于张之洞来说这几个儿子都是老来得子非常的宠爱,张仁乐1898年出生,这个时候张之洞已经是62岁了,张仁蠡在1900年出生,张之洞在1909年就去世了,对于他的这几个儿子可以说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教育,所以成为汉奸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仁乐去过日本留学,也为他后来当汉奸做了充足的准备吧,回国后和当时的军阀李景林混在了一起,到处搜刮民脂民膏,后来918事变之后投降了日本人,任伪吉林省实业厅厅长、东北行政委员会吉林代表,参与拼凑伪满洲国活动。1932年初,任伪执政就任大典筹备处督办,伪政府成立后任实业部总长,1934年改任伪实业部大臣。1935年任伪外交部大臣,直至1937年外交部撤消。

1938年的时候日本人占领了武汉,当时想让张仁乐去当武汉市市长,但是张仁乐拒绝了,不过他把自己的弟弟张仁蠡推荐给了日本人,张仁蠡可以说比其他的哥哥张仁乐在这些事上有过之而无不及,1935年11月25日,汉奸殷汝耕承日本帝国主义之命,割据冀(河北)东二十二县,在通县成立所谓“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张仁蠡出任民政厅长,从此步乃兄后尘,开始了汉奸生涯。后来担任武汉市市长。

后来抗战胜利,两个人都被抓了进去,但是张仁乐托关系被救了出来,自己的弟弟张仁蠡就没有那么好运了1951年被处死,出狱后的张仁乐就去了日本,后来老死在了日本。


中国历史研究所


张之洞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他与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这一生对于大清也算是尽忠职守。他共生育有十三个儿子,两个当汉奸的儿子便是十一子张仁乐与十三子张仁蠡。

张仁乐毕业于青岛特别高等学校,后又留学于日本,直到1920年才回国,可能正是留日这段经历,使得他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导致他产生了亲日的思想。



张仁蠡比张仁乐小两岁,在张仁乐的引导下,张仁蠡当了汉奸。他在汪伪政府任职,先后担任天津伪市长,伪国民党中央委员,以及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等等,因为张仁乐与张仁蠡父亲是张之洞的缘故,所以日本人对他们十分重视,日本人看中的不过是他们是张之洞儿子的身份。


张之洞其实对于子女教育还是特别重视,他曾写《诫子书》,目的是劝诫子孙后代能够走上正道,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可是他的十一子张仁乐与十三子偏偏当了可耻的汉奸。

或许是张之洞去世太早的缘故,他去世于1909年,这一年他的十一子张仁乐只有十一岁,十三子张仁蠡仅仅只有九岁,使得他们也没有多少时间能够听从张之洞的教诲。


麦地传奇


张之洞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也是晚清洋务派的代表人物。1863年,张之洞以殿试探花(第三名)入仕,历署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要职。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先后创办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前身)等教育机构以及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等近代著名实业。张之洞

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抗战爆发后,张之洞的两个儿子竟然当了汉奸,充当日本人的走狗,成为“虎父犬子”的代表。

张之洞一生有三妻两妾,先后为他生下13个儿子。其中十一子张仁乐和十三子张仁蠡先后沦为汉奸,一生忠君爱国的张之洞假如地下有知的话,不知会作何感想。张仁乐

张仁乐,字燕卿,生于1898年,曾留学日本,1925年在奉系军阀李景林手下担任天津县知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燕卿主动投靠日本关东军,出任伪满洲国执政府内务官兼实业部总长。

1935年,出任伪满洲国外交大臣。

1937年,辞去外交大臣,在北京出任新民会副会长,古学院院长。

在张燕卿的带领上,弟弟张仁蠡也走上了汉奸道路。张仁蠡

张仁蠡,字范卿,生于19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5年11月25日,汉奸殷汝耕在日本人扶持下割据冀东二十二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张仁蠡出任民政厅长。

1938年10月,日军攻陷武汉,张仁蠡出任伪武汉市长。

1940年,汪伪政权建立后,任国民党中央委员兼伪武汉市长。1943年10月,调任伪天津市长、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

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仁乐和张仁蠡以汉奸罪被逮捕入狱。

因章士钊出面说情,张仁东被释放出狱,只身逃往日本,客死异乡。

张仁蠡因罪大恶极,于1951年在北京被处决。

那么张之洞这两个儿子为什么会走上汉奸道路呢?

自幼丧父 缺乏家族教育

张之洞于1909年以72岁高龄病逝,当时两个儿子一个11岁,一个只有9岁,根本没有接受到父亲身体力行的教育。这两个儿子出生时,张之洞已经六十多岁,时间和精力都不足以使他对子女进行言传身教。张之洞女张仁会(左二)与张仁乐夫人(右一)

另外,张之洞在教育子女方面确有疏忽,根本无法与同为中兴四大名臣的曾国藩相比,曾国藩的家训、家书能够流传至今,这足以说前曾国藩在教育子女方面的高明之处。从这一点上来说,张之洞是负有责任的。

贪图富贵 利欲熏心

张仁乐、张仁蠡这两兄弟,一个留学日本,一个毕业于北京大学,都曾接受过高等教育,却将普通民众都通晓的民族大义抛诸脑后。这充分说明他们功名心太重,以致于利欲熏心,被利益和权力蒙蔽了双眼,走上了汉奸道路,成为日本人的走狗和镇压抗日武装的帮凶。张仁蠡(前排左三)与伪武汉市政府成员

汪伪政权建立后,汪精卫曾打算换掉湖北省长何佩瑢与武汉市长张仁蠡,以便安插心腹。张仁蠡为了保住禄位,花重金从藏书家手中购得文廷式原稿遗著进呈到南京,获得了汪精卫的赏识。

重振家族 往日荣耀

张氏兄弟二人投靠日本人还有重振家族声威的意图,张仁乐因投靠较早,又是张之洞的儿子,当时日本人对其颇为倚重,让他出任伪满洲国实业部总长,外交大臣。张仁乐(前排右二)、张仁蠡(前排右一)与张氏后人

日军攻陷武汉后,准备拥戴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总统,由张仁乐出任总理,为此张仁乐还推掉了伪武汉市长的职务,并举荐其弟张仁蠡赴任。谁知吴佩孚坚决不肯出山,后来随着汪精卫加入汉奸行列,张仁乐从此失势。原本打算恢复家族荣耀的意图也瞬间化为泡影。


历史茶坊


有汉奸老子,生汉奸儿子不正常吗?



南皮治鄂是憋了口气,廷议每说其言过其实,他便竭力在实务上有突破。平心而论,治鄂之绩虽著,于紫禁城而言都是区域性的。论权位影响,以其地方督帅之位莫说比合肥李文忠,就是同荣禄、项城相比,皆去之甚远。毕竟李、荣、袁都身列中堂之位。南皮那个妒啊!看官们能想到的。


金桥一居者


这两个儿子都是晚年得子,一个61岁得,一个63岁得,而张之洞72岁就去世了,可以看出张之洞在他们幼年时无力管教,也无暇管教,而少年时又无人可管教,自然是走上了歪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