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大飯店》:一場在落日餘暉下追逐殘夢的印度之旅

《涉外大飯店》:一場在落日餘暉下追逐殘夢的印度之旅

提起老年人,身後總是跟著一串特定詞彙:衰老、病痛、遲緩、死亡。

彷彿一個人一過60歲,就要自覺主動地退出人生舞臺,在夕陽落日中,迎接終點。

電影藝術之所以美妙,就是能在庸常的生活中,帶入不同尋常的氣息與力量。

《涉外大飯店》:一場在落日餘暉下追逐殘夢的印度之旅

2011年,英國影片《涉外大飯店》上映。影片的最大亮點,就是一幫平均年齡接近80歲的老戲骨出演。

以及,片中那些彷彿與老人無關、即便是年輕人也會臉紅心跳的情節。

同性戀、一夜情、吊金龜、逃離婚姻、追尋幸福。

在影視劇中,這些原本屬於年輕人的定製劇情,卻被這幫老人折騰得更為驚心動魄。

01

影片的幾位主人公,一開始也被禁錮在傳統老人的模型之中,少有出格。

《涉外大飯店》:一場在落日餘暉下追逐殘夢的印度之旅

一個失去丈夫的老寡婦、一對妻子嘮叨刻薄丈夫軟弱無能的老夫妻、一個對有色人種抱有極大歧視偏見的白人老婦人、一個受人尊重的老法官、一位寶刀不老的老花花公子、一位終日尋找金龜婿的單身老女人。

彼此互不相識、身份經歷差異巨大。

他們都被一則看上去美好無比的養老酒店廣告所吸引,不約而同地踏上了前往神秘印度的晚年旅程。

《涉外大飯店》:一場在落日餘暉下追逐殘夢的印度之旅

這些老人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原本應該平淡沉默,在瞌睡打盹中度過每一個平庸的落日午後。

但偏偏因為差異巨大的性格與人生經歷,導致他們的關係彼此糾葛,在那個餘暉映照牆壁的養老酒店中,上演了一幕幕觸動人心的故事。

在這些故事中,我看到了悠然自如的表象之下,老人們那千瘡百孔、陷入絕境的人生。

以及他們為了生命的尊嚴,奮力最後一搏。

02

那個失去丈夫的老寡婦,唯一的住房被子女拍賣,因為要償還丈夫留下的債務。

《涉外大飯店》:一場在落日餘暉下追逐殘夢的印度之旅

她心靈身體均無可依靠,甚至來到印度之後,她需要尋找一份工作來維持生計。

那對的老夫妻,將自己全部的退休金,都投給女兒創辦科技公司,導致他們退休後,連廉價的房子都租不起,

《涉外大飯店》:一場在落日餘暉下追逐殘夢的印度之旅

刻薄的妻子一生嘮叨,抱怨著丈夫的軟弱無能。

《涉外大飯店》:一場在落日餘暉下追逐殘夢的印度之旅

而丈夫之所以一直忍受著妻子,就是他殘存著對於妻子的愛,以及對於家庭完整及自尊的維護。

那個對有色人種抱有極大歧視偏見的白人老婦人,是個伺候了主人家一輩子的老管家。

她晚年老而無用,被主人打發,單身一人躺在醫院裡等待置換髖關節的手術。

《涉外大飯店》:一場在落日餘暉下追逐殘夢的印度之旅

她因為付不起手術費而陷入晚年僵局,最終只能依靠機票贊助,才得以在印度進行了免費手術。

她忙碌一生,依舊需要繼續忙碌,來維持自己的存在感和自尊。

那位受人尊重的老法官,卻終身未娶,因為他盡終生之力,隱藏著一個不能告人的隱私秘密。

《涉外大飯店》:一場在落日餘暉下追逐殘夢的印度之旅

這趟印度之旅,他決定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以無憾的心情,迎接生命的終點。

03

影片中幾位英國國寶級的老戲骨,按照真實年齡,都早已步入老年人的行列。

《涉外大飯店》:一場在落日餘暉下追逐殘夢的印度之旅

瑪吉·史密斯

瑪吉·史密斯,1934年出生,大英帝國女勳爵,她是唯一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的英國女演員。

《涉外大飯店》:一場在落日餘暉下追逐殘夢的印度之旅

朱迪·丹奇

朱迪·丹奇,1934年出生,大英帝國女爵士,因在《莎翁情史》中扮演伊麗莎白女王,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被稱為"女王專業戶"。

《涉外大飯店》:一場在落日餘暉下追逐殘夢的印度之旅

除此之外,還有1948年出生的湯姆-威爾金森、1949年出生的比爾·奈伊、1946年出生的佩內洛普·威爾頓、1940年出生的羅納德·皮卡普、1952年出生的西莉亞·伊姆裡等等。

這群平均年齡將近80歲的老演員,用自身飽滿的人生閱歷,和豐富的表演經驗,將每一個老年人原本枯燥乾癟的人生,演繹得如此飽滿、綻放。

一幫來自大英帝國的老人,重回代表當年帝國無限榮光的殖民舊地,不知是為了尋找自己晚年的安身之所,還是為了追憶祖國昔日的曾經輝煌。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我亦早已分不清,老演員們是在扮演戲中人,還是藉由戲中人,來緬懷著過往的自己的舞臺高光。

04

藉由影片中這些老人的故事,我也思考著關於老人的問題。

我思考對於老年夫妻關係的再認識。

勉強維持一輩子的婚姻,究竟是幸福還是煎熬?

《涉外大飯店》:一場在落日餘暉下追逐殘夢的印度之旅

我也思考老年人再就業的嚴肅命題。

當我們的壽命越來越長,而養老金不足以維持生計時,我們是否被迫迴歸職場?

工作場合中越來越多的白髮族,對年輕人又意味著什麼?

我還思考老年人對於內心秘密的態度。

面對保守一生羞於啟齒的隱私,在人生的盡頭,我們是選擇將之帶入墳墓,還是公諸於世以求心安?

一直以來,在影視作品中,老人的角色塑造總是單一而乏味。慈母嚴父、養花種草、婆媳鬥法、頤養天年。

老人們在每一部影視劇中,都如同道具般存在。

《涉外大飯店》:一場在落日餘暉下追逐殘夢的印度之旅

除了嚴格遵循社會和子女賦予他們的固定形象之外,若有一點逾越,必將帶來"沒有長輩樣"的指摘。

如電視劇《都挺好》中,蘇家老父親蘇大強般為老不尊、花樣作死的鬧騰,已經讓中國觀眾討厭至極。

中國老人的傳統形象,也是社會賦予他們的社會角色定位。他們總是沉默地呆在家庭的角落裡,看著子女展翅,圍著孫輩慈悲。

我們習慣他們的角色,卻忘記他們也曾年少英俊,也曾曼妙婀娜,也曾豪情萬丈,也曾心懷夢想。

《涉外大飯店》:一場在落日餘暉下追逐殘夢的印度之旅

他們也曾做過藍色的夢、粉色的夢。

生命終將走向終點,卻又終將越來越長。

在最後一段生命旅程中,我們是否還有能力和勇氣,去思考我們人生開始時,思考過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