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坐月子期間,不能碰這些禁忌,不然產後恢復慢,還易得月子病

文|西紅柿媽媽

據說,生孩子是人類所能忍受的最大疼痛等級。女人從懷孕到生產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無論選擇哪種分娩方式,對於女性身體的損傷都極大。懷孕期間各種不適困擾著孕婦,生產過程耗費了女人全部的精力,身體機能急速下降,所以產後一定要及時調養好身體。

下面這四個禁忌最好別碰,易落下病根不說,還可能使女人未老先衰。

1、產後立即進補,且過度進補都是科學坐月子的禁忌。

剛經歷生產的媽媽身體是極為虛弱的,很多產婦誤入了產後調理的禁區,認為生產消耗了大量體力需要及時進補,各種滋補類食品、高湯靚湯伺候,以保持充足的奶水

殊不知,在產後一週甚至十日以內,都應儘量保證飲食清淡,食用過於滋補或油膩的東西反而會適得其反。

寶媽坐月子期間,不能碰這些禁忌,不然產後恢復慢,還易得月子病

產後過度進補一方面,使腸胃處於超負荷運轉狀態,食物難以消化,直接影響身體恢復進度。另一方面,剛生完寶寶的產婦因需要臥床靜養而缺少運動鍛鍊,加上產後腸胃蠕動能力減弱,進補得不到有效消化。最終導致脂肪在體內大量囤積,體重急劇上升,非常不利於產婦身材的恢復。當然,產後立即進補對於寶寶的健康也是非常不利的。

老人對於寶寶的營養攝取總會表現得過於迫切,想方設法燉湯煲湯,為產婦保證充足的奶水操碎了心,但他們全然不知滋補類食品中的油脂可能會通過乳汁傳遞給寶寶,此時新生兒的腸胃系統尚未發育完好,極可能會因為進補過度引起腹脹腹瀉等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狀。

2、久臥在床,不愛下床活動是科學坐月子的禁忌。

很多產婦在順產時盆骨都會受傷,所以在生完孩子之後一定要注意鍛鍊盆底肌。按老一輩的思想,他們堅持讓產婦坐足月子,期間做到儘量不下床走動,其實這是非常不利於身體各方面恢復的。

寶媽坐月子期間,不能碰這些禁忌,不然產後恢復慢,還易得月子病

醫生建議:產後3-5天左右就可以慢慢下床走動,做一些輕鬆的運動放鬆肌肉,這樣可以幫助排出產後惡露,還可以有效預防盆腔器官脫垂。

3、碰涼水是科學坐月子的禁忌。

前幾年生孩子那會的場景還歷歷在目,月子期間每天要被老媽唸叨個幾百遍:“衣袖別捲起來,褲腳趕緊放下;衣服奶瓶什麼的都給我放著,我等會來洗;跟你說過多少遍了不能沾涼水,等你以後老了你就知道我說的話對不對了……”老媽的話猶如魔音繞耳,聽得我耳朵都要起繭子了。

寶媽坐月子期間,不能碰這些禁忌,不然產後恢復慢,還易得月子病

同樣,相信很多女人在坐月子的時候也被家裡的老人叮囑過:坐月子的時候可不能碰涼水,不然就會落下“月子病”。這種說法是很有一定科學道理的,產婦在剛剛生完寶寶的時候,身體耗費了大量的氣血,骨縫也沒有完全癒合,除了注意身體的保暖之外,手腳是絕對不能觸碰涼水的。一旦寒氣入侵,很可能引起氣血運行不暢,年老的時候之前落下的病根就會慢慢出現。

一到變天或轉季,關節炎、風溼病就犯了,腰膝痠軟、手腳抽筋的等毛病接踵而至,讓寶媽的身體未老先衰。

4、吹風受寒是科學坐月子的禁忌。

“要想恢復好,避寒少不了”。說起這個,寶媽的話題可多了。走過這趟生產的“鬼門關”,要注意的地兒實在數不勝數。首先,頭是一定不能吹風受涼的,這就是為什麼月子裡媽媽們都要戴帽子的原因了。實在要外出,都要把自己裹個裡三層外三層,防止受涼。

寶媽坐月子期間,不能碰這些禁忌,不然產後恢復慢,還易得月子病

這是由於產後寶媽的免疫力下降,加之產後汗腺分泌增強,容易流汗,吹風極易引發感冒,一旦風邪入體,可能引起日後關節疼痛,頭痛腦熱之類,對寶媽身體的恢復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說,生產對於女人來說還真是一項大工程,正因為這樣才造就了母愛的偉大。產後的媽媽們,切記要避開這幾個禁忌,好好調養身體,連分娩的陣痛都捱過了,產後恢復對於媽媽們而言又算得了什麼呢?

我是西紅柿媽媽,二胎媽媽育兒達人,生活中育兒經驗或有任何困惑都可在下方留言,文章版權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分享給其他需要的人,↓↓↓下方點★★收藏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