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生克在针灸临床上应用的价值

谁都知道,祖国医学的基本内容,是以阴阳五行哲学理论为基础,来奠定整体观念的治疗法则的。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代的一种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古人通过观察、比拟、推求、实践等过程,将其应用于人体,发展成为一个医学理论体系,用它来解释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说明体内五脏六腑、营卫气血间相互的、统一的、对立的、平衡关系。直到今天,在很多实际病例中,还可以体会到这种见解有其一定的科学价值,这是难能可贵的了。可是近来很多的人,有认为阴阳五行学说玄虚奥妙,而主张予以废弃的。我的见解则以为阴阳五行既然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而在临床上又有其一定指导实践的价值,若一旦摒弃不用,势必会将祖国医学完整的体系割裂得支离破碎,结果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我想和大家重点讨论一下五行生克在针灸临床上应用的一些问题,由于篇幅的限制,对五行和脏腑经络等配合的详细关系和理由,不能逐一介绍,只能概括地提一下,下面就从五输穴和五行的关系开始谈起。

所称五输穴者,对一个针灸医生来说,还不是十分陌生的名词,就是指十二经脉中井、荥、输、经、合五穴而言,古人观察气血在人体经脉内流行的情况,将经脉内气血多少的不同,比之为地理上的十二条河流,就是经水;又将脉气自肢体远端出发,渐流渐深的趋势,比之为自然界万川归海的状况,《灵枢·十二经水》篇说:“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夫十二经水者,其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五脏六腑之高下小大,受谷之多少亦不等。”《海论》篇也说:“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皆注于海。”这就是用宇宙间统一的自然现象来分析和理解人类生理的唯物观,古人通过这些观察,把气血在经脉中由小而大的流行现象,配合肘膝以下的若干重要穴位,而命名为井、荥、输、经、合等五穴;《灵枢·九针十二原》对此五穴的命名解释道:“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人为合。”这五个穴位因为是气血流经的重要地方,所以在临床上应用得非常广泛,下面仅将其与五行配合应用的问题提出来研究一下:

《难经·六十四难》曰:“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荣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十二经起于井穴,阴井木,故阴井木生阴荥水,阴荥火生阴输土,阴输土生阴经金,阴经金生阴合火;阳井为金,故阳井金生阳荣水,阳荣水生阳输木,阳输木生阳经火,阳经火生阳合土。”

五行生克在针灸临床上应用的价值

注:直的箭头表示五输穴所属的五行和相克的关系,横的箭头表示相生的关系。

上面的简图,概括地说明了《六十四难》的意义,但是为什么阴井是木,而阳井却是金呢?从阴阳交泰的立场来看,就是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阳互根的道理。《六十四难》还说:“阴阳皆不同,其意何也?然,是刚柔之事也;阴井乙木,阳井庚金,阳金庚,庚者乙之刚也;阴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为木,故言阴井木也,庚为金,故言阳井金也;余皆做此。”

根据上文的解释,也是说由于阴阳刚柔之理,阳为刚,阴为柔,庚属阳,乙属阴,阴阳相交,乙庚相配而生金,所以阳井属金;六腑为阳,所出之井为庚金,庚金者大肠也,腑以大肠为先,这就是阳经第一穴是井金之理,乙者木也,为庚金之柔也,五脏属阴,所出之井为乙木,乙木属肝,脏以肝木为首,这也就是阴经第一穴是井木之理。其他阳荥水,阴荣火,阳输木,阴输土,阳经火,阴井金,阳合土,阴合水,均是阳经的穴位克制阴经的穴位,克者为刚,被克者为柔,都是取阴阳互根之理。

其次在讨论运用五行穴(即五输穴)之前,还须对十二经络阴阳五行的相配,及五行生克的规律有一个概念,兹表解如下:

五行生克在针灸临床上应用的价值

上图所示,脏腑表里阴阳五行各有所属,惟阳经纳入三焦,为阳气之父,寄于阳经;阴经纳入包络,为阴血之母,寄于阴经,同属相火。

五行生克在针灸临床上应用的价值

上图外面双线顺时针箭头表示相生,内部五角星单线箭头表示相克。

理解了以上一些问题后,可以讨论五行在针灸临床上实际应用的问题了;《难经·六十九难》曰:“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子母补泻法,兹将其简单的图解如下:

五行生克在针灸临床上应用的价值

上面两图皆以肝木为例,甲图表示在肝木病实时的病理和治理情况;乙图表示在肝木病虚时的病理和治理情况,现分别说明之:

“甲图”

1.病理:在木实的情况下,火子得木母之余气,亦必因之而实,火者胜于金也,金受火克而虚,则木不受其制,因此木无所畏而更实,结果造成病理上的恶性循环,辗转不已,不能平衡。这种病理情形在临床上也可以遇到,例如在肝郁的病人,往往主诉有烦心,(心火旺)叹息,干咳(火凌金)等症状,就是此故。

2.治理:根据古人的经验,在这样的病理机转下,主张用泻子的方法来打破以上的恶性循环,泻子就是泻火,火受治而灭其光,则不凌金,金无畏于火,则坚能克木,木受金制,则不欲实矣,因此就产生了治疗效果。

“乙图”

1.病理:在木虚的病例中,由于木不制土而致土气有余,土实胜水,故肾水必亏,水者木之母,母虚无饲于子,因此肝木益虚,结果形成恶性病理循环。在临床上我们常可见到一个肝血不足的病人,主诉惊悸善恐(《内经》:“肝不足则恐”),脘闷不舒,嘈杂身重(土实),耳鸣腰痛(水亏)等症状,就是由于上述病理机转而造成。

2.治理:虚者补其母,就是补木母肾水,水本亏,今补之使实,则子食母气而肥,故肝虚得治;木不虚则土受制,而无犯于水,因此水亦不亏,生木不已,所以虚补其母,五行得以平衡。

应用:子母补泻的应用,就是配合五输穴而处方取穴的,例如在肝经病实时,实泻其子,可以取泻本经的火穴(行间),也可取子经(心经)的火穴(子穴劳宫)泻之;若肝经虚时,当补其母肾水,可取肾经的水穴(阴谷)及本经的水穴(曲泉)补之;在必要时,也可适当配用表经的五输穴,以加强疗效,方法也同上。下面举出一个具体病案为例:


某女性,年35岁,家庭妇女,已婚。主诉:食欲不佳,心下作痛已1月余。

经过:病者素患贫血,平时心悸易怒;1月半前因与邻居吵架,动怒啼哭,当晚未进饮食,次日感觉胸闷,饮食不甘,心下时时隐痛,噫气,大便不畅,时而下利,日久不愈。

检查:舌根厚腻,舌质红绛,脉象弦数,身体消瘦,面色青白,言语时情绪激动。

处方:行间一、大都十、中脘+、天枢一。

疗效:诊治4次而愈。

讨论:血者,肝之养,肝血不足,则木少滋荣,肝者,体阴而用阳,其性主动主升,在志为怒,肝阴不足,肝阳则亢,亢则其气升逆,故病者善怒;心者,血之主,血虚则心无以承,无以承则乱动而为悸;今以暴怒拂郁,肝气横逆,志不得伸,遂致木实侮土,土德不运,故脘闷纳呆,心下隐痛。胃者,脾之腑,水谷之海,脾气不化,食积于胃,传邪于大肠,故令大便时秘时溏,脉象弦数者知肝气盛也,舌根厚腻者,以有食积也。所以治用疏肝健脾,逐垢通肠之法,取肝经荥火穴(行间)泻之,以去肝实(实泻其子),脾经荣火穴(大都)补之,以治脾虚(虚补其母)佐以中脘(胃募),健运中州之气,开郁解闷,泻天枢(大肠募)以通腑气,而逐肠胃之积垢.故能使阴阳平秘,而收厥效。

除了“子母补泻”以外,还有一种“泻南补北”法,此法《难经》首为解释,惜乎语焉不详,后代注家见仁见智,各异其说,今将本人学习中的体会,绘图介绍于后:

《难经·七十五难》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衍文)得平木也。”

以上这段经文,首先我们必须将它分析研究一下,首段“经言东方实”至“补北方”,为引《内经》原文,下面则为素越人的解释;“东方木也”至“土当平之”一段说明五行相克相制的关系,可参阅表3,“东方肝也”至“补北方水”一段也不难理解,“南方火”

至“母能令子虚”这段各家意见纷纭,尤其对“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二句最不统一,本人阅了数家注解,惟以李东垣所论,最为适当,其言曰:“子能令母实一句言病因也,母能令子虚一句言治法也,其意盖曰,火为木之子,子助其母,使之过分而为病;今将何以处之,惟有补水泻火之治而已,补水者,何谓也,盖水为木之母,若补水之虚,使力可胜火,火势退而木势亦退,此则虚子之义。”根据东垣的话,则可解释为:

五行生克在针灸临床上应用的价值

病理:火为木之子,木实则子食母气令火亦实,火势炎盛则必烁金,金受火侮,虚不胜木,故木实金虚,转辗而成病理循环,火子助木母使实,所以说:“子能令母实。”

治理:补水以制火,复泻之以灭其光,火衰而不烁金,则金虚得治,金坚而能制木,木因而平,水为木母,补水制火而木势得退,故曰:“母能令子虚。”

本人的理解,在木实金虚的病理机转下,木实生火是肯定的,火实克金也是必然的,所以治疗上泻火救金,以制肝木,这是实泻其子之法,但是金虚何以不补土母呢?金虚水亏,母不食子,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木实土虚,制已所胜,也是常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接补土,使之生金,我以为也未始不可,虽然补土有制水之忌(因水亏),但是土本来受木侮已虚,就是补之也不过使之平复而已,何至偏胜而起克水的作用?

现在秦越人不去补土,而事益水,一定有其苦衷,《金匮》第一篇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越人之意其在此乎,土既不病,补之令实,则犯克水之忌,是故取补于水,此为权宜之变法。据上推论,兹演绎为下列五格:

五行生克在针灸临床上应用的价值

这虽属推论,但是在临床上我确实也遇到过这样的病例,现在记录在下:


某男,年28岁,已婚,公司职员。主诉:腹痛,每夜幻梦遗精,已1周。

经过:患者素有梦遗病史,平时容易腰酸背痛,常出鼻粗,咽干口渴,但无咳嗽吐痰等症状,一周前因作客饮食过饱,次日即觉腹中不适,微微作痛,大便不畅,夜梦增多,每晚遗精,甚者两次,四肢无力,腰酸背痛,精神不佳。

检查:舌苔糙腻边绛,脉象细数,精神委顿。

处方:曲泉+、厉兑一、商丘一、天枢一、肾俞+、关元十。

效果:三诊而腹痛止,食欲增,续治1月,遗精亦愈,自觉精神愉快,体力增加。

讨论:阴虚之人,火势必炎,此例水亏火旺之体质,故平时多梦遗精,腰酸背痛,鼻魁干渴;今复伤食,气滞脾胃,腑气不通,故腹痛而便不畅,脾胃不和,则卧不安神,土实侮水,遂令遗泄频频,但其人素无咳吐,金平无恙,未受火邪,若因水亏而补金母,则金实而必克木,水衰之人,肝木多亏,何能犯此虚虚之忌,故补金之法不能用,乃取前表第二格,为之泻土补木,以救真水;曲泉是肝经的合水穴,补此穴即补肝木,乃虚补其母之法,厉兑是胃经井金穴,金为土子,故用此以泻胃实,商丘为脾经的经金穴,取此通脾土之气,泻天枢逐垢通畅,以去腑中之滞,补关元、肾俞,益精固泄,图治其本,故能奏效如此。

小结

本文所介绍的三个问题,乃是我个人临床上主观的体会,其中第三点,阴阳五行及五输穴在临床上的应用,古人虽有此见解,但近人都以其玄奥而忽之,尤以《难经·七十五难》泻南补北法,目前在临床应用得更少,依本人的领会,若能充分运用四诊八纲,确切诊断,查明脏腑经络间相互偏胜的关系,在治疗上结合五行生克之理,选取经穴,是有其一定的疗效的,上面所举二例病案,可资佐证,不过这仅只是个别典型的例子,以后容在临床上继续积累,再行报告,此间提出来,希望海内同道,共同研究,以便发挥和继承这一宝贵的祖国医学遗产。


本文摘自陆瘦燕论针灸/朱世增主编,一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8.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