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形势大盛,在学校教育中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3月29日下午,教育部最新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呼声极高的人工智能专业被列入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建设资格。此外还有101所高校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203所高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5所高校获批“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可以说,人工智能教育建设已经掀起热潮。

人工智能教育形势大盛,在学校教育中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相比较于高校的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中小学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更偏向基础应用,需要融合中小学的学科进行建设,并开创低幼化,实践性强,趣味性强的课程,才能吸引青少年参与,并形成有效的教育价值。

人工智能需要有扎实的编程、算法、数学基础,还需要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甚至还需要有一些天赋。因此,从小抓起,搭建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体系十分重要。此外,人工智能的真正意义在于对各行各业的渗透和影响,即使不从事专业的人工智能领域,青少年也需要对其有认知、有感觉,才能具备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基本素养。

人工智能教育形势大盛,在学校教育中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老生常谈,教育领域应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不同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全学段课程配备学习APP和智能学具,富有挑战性的课程设计,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AI技术的学生能力评估系统。学生每次实践后,系统能够根据大数据分析,评估出学生在动手、编程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表现,并给出学习建议。

在开源制造课程中,基于Arduino主控板及扩展板、传感器、功能外设、面包板、应用编程软件完成创新开源项目的制作,应体现创新思维。

人工智能教育形势大盛,在学校教育中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学校应帮助青少年学习人工智能的基础语言Python的基本语法,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与主流应用,掌握视觉识别、语音识别、步态算法等模块的使用,根据制定场景和需求设计AI应用,融会贯通的理解人工智能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完整课程体系的建立,开辟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的新型道路。不同于将AI作为学习辅助工具的热门机构,真正将AI作为可学习的,可实践的内容传授给儿童与青少年,真正培养属于人工智能时代的主人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