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電視臺有存在的必要性嗎?

雷鳴love閃電


縣級電視臺有沒有存在的必要性?

當然有。

能不能辦好?

當然能。

關鍵在哪裡?

讓我們回頭想想小時候的鄉鎮電視臺。那個時候最流行一個節目叫《點歌臺》。

大概是在90年代末期,全國各地的鄉鎮都一窩蜂辦起了電視臺。最受歡迎的節目就是這個《點歌臺》。

點歌臺是幹啥的呢?就是每家每戶,有啥結婚啊,生日啊這些喜慶事兒,花10塊錢到鎮上電視臺點個歌。電視屏幕左右兩邊會打出字幕,統一格式:親戚某某某某(攜家人)祝某某新婚快樂,或者是12歲生日快樂,如此等等。

婚禮點歌是最最常見的情形,《縴夫的愛》簡直就是頭牌中的頭牌歌曲,每每有新人結婚點歌,這首一定是必點歌曲。

這首歌的開頭,是一段充滿了魔性旋律的前奏,懂的人自然懂。

因為這首歌,實在是太符合鄉村審美了。尤其裡面還有一句“讓你親個夠”。

這是真正屬於鄉村的土味情歌。

土的掉渣的歌詞,農村群眾不喜歡彎彎繞,什麼情啊愛啊,淺顯直白,直接來。

配上同樣土的掉渣的歌曲MV,兩個演唱者都特別符合農村的審美觀,特別是尹相傑,長得那真叫一個農村人模樣,方頭方腦,看著就憨厚老實,誰能想到他後來能吸毒。

所以這首《縴夫的愛》在當年真是傳唱一時的神曲啊。

除了這個,其它婚慶點歌比較受歡迎的歌曲還有《大花轎》。

開頭同樣是一段充滿魔性的旋律,歌曲MV還是怎麼土氣怎麼來,什麼大紅大綠,農村群眾就好這一口啊。

這首歌的歌詞,比《縴夫的愛》還要朗朗上口,直白得很,後來被某些好事者進行了改編,成了這個樣子。

太陽出來我爬電杆

爬上了電杆我扯電線

一摸摸到了高壓線啊

把我送進了閻王殿

我給閻王他買包煙

閻王封我去做神仙

我送神仙二鍋頭啊

終於回到了人世間

這改編的歌詞,同樣充滿了鄉土味道,絕壁是城裡人寫不出來的玩意。

大家由此可以想象,《大花轎》當年的風靡程度。

90年代內地流行音樂,這種歌詞淺顯直白,旋律還不錯的通俗易懂的情歌,還頗有幾首。比如《小芳》,比如《九妹》,等等。

當然,點歌的需求是巨大的,只要是和情歌搭點邊的,都是可以的。港臺流行金曲,尤其是雙人對唱的歌曲,那真是是非常應景。

後來點歌臺興起了一種新業務,誰家孩子考上了大學,那也得點歌啊。

大家想想,這結婚,頂多一個月有那麼幾個就不錯了。但是在每年7、8月份,高校錄取通知書發放季節,這點歌就得排隊了啊。每天都要從7點唱到12點,不停歇,第二天接著來。

最應景的歌曲,那就是《步步高》。“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說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看看,送給考上大學的親戚,多適合。

這孩子考上了大學要慶賀,也不能忘了老師啊,順便再給老師點幾首歌頌師恩難忘的歌曲,比如《好大一棵樹》,《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總之,有那麼幾年,鄉鎮電視臺辦的那叫做紅紅火火,收視率槓槓的,絕對是四鄉八里鄉親們晚上必看節目。

為什麼能夠做到這一點?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接地氣,點歌臺這個節目,真正反映了觀眾們的心理需求。農村鄉土社會,辦個喜事,就是圖個面子。所以才要吹吹打打,熱熱鬧鬧,到電視臺點個歌,這喜事傳播範圍就更廣了。

而且大家都是熟人,一個鎮子的居民,怎麼也能攀上親戚,看到誰誰家辦個事兒,點個歌,你都認識,說得上名字。這種心理親切感就不一樣。

說到底,這真正辦的是咱們老百姓自己的節目。

所以,鄉鎮電視臺小是小,有它的劣勢,但反過來想,就是優勢。正是因為受眾範圍小,大家都認識,所以點歌臺才辦得起來。

不然你去省臺點個歌,誰認識你啊,那肯定就沒興趣看了。

所以小地方的媒體,要想生存,就一定要辦本地居民看得見,摸得著,能實實在在體會到的節目。這就是鄉鎮電視臺給縣級電視臺的啟發。

這方面並非沒有成功案例。

湖北洪湖電視臺。在2008年左右一段時間,辦出了輿論監督節目《百姓關注》、三農服務節目《水鄉農事》,每週一期,縣裡的群眾們非常歡迎。

就一條,接地氣,講的就是老百姓身邊的事情,《百姓關注》專門講“哪裡公廁堵了沒人修啊,哪裡的道路壞了沒人管啊,節目一播出,城管部門、交通部門立馬行動。”

《水鄉農事》“更是天天在田間地頭跑,哪個農戶的魚苗正在尋找銷路啊,哪家的水稻發病了要如何防治啊,天天在節目裡滾動播出,節目組網絡了縣裡農業、水產、畜牧等部門的一批專家,及時給農民講解,幫助老百姓解決了很多問題。熱線電話天天響個不停。”

試想想,這樣的節目,老百姓怎麼會不歡迎呢?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縣級電視臺,辦得風風火火。

至於前段時間引起大家關注的《1818黃金眼》,為什麼在本地觀眾那裡廣受好評?

還是接地氣啊。

你得講本地老百姓關心的事兒。

本地電視臺那些上星衛視的區別就在這裡。上星衛視是要給全國觀眾看的,受眾範圍更廣。本地電視不上星,表面上來看,收視範圍小是它的劣勢,但反過來看就是優勢。地方電視臺的立足點,就是服務這一小片,要深耕,要打進群眾的生活裡面,你真正把這一片的觀眾服務好了,自然也能辦出好節目。

所以,小有小的好處。正是因為小,所以可以做成聯繫群眾的紐帶,廣播電視媒體,就是要成為群眾互相交流聯繫的平臺。群眾生活中遇到了什麼事兒,總要有個討論交流的平臺,縣級電視臺的生存之道,就在這裡。關鍵是看有沒有用心去關心群眾的關注點。


梁鵬飛


縣級媒體作為中國特色的獨特存在,經歷了幾輪調整,仍然收效甚微,屢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是政府有需求,財政能補充。

先以報紙為例,2003年,為了整頓散亂的報業環境,中央決定撤銷分佈全國的300餘家縣級黨報,只有40餘家得以留存。但是,這裡的撤銷只是撤銷了報紙刊號,由於縣級報紙都是本縣的受眾,撤銷刊號後,黨報從原來的公費訂閱變成了免費贈閱,所需費用完全由財政承擔,縣級報社成為政府機構,相比起地級和省級報社,反倒沒有了創收的壓力,日子比以前更好過,絕大多數縣級報社基本都以這種獨特的方式存留了下來,這成了縣級黨報改革的怪現象。

反觀縣級電視臺,儘管硬件設施和人才投入無法和省級地級電視臺相比,但也會成為一個巨大的財政包袱,不過和其他財政支出不同的是,這個包袱是縣級政府樂於揹負的,首先是縣級的領導們有了專屬於自己的宣傳平臺,更有利於宣傳工作的開展,其次,縣級電視臺完全可以通過廣告業務實現創收,運行好的話,不但不需要投入,還會實現盈餘。

事實上,國家早就有過撤銷縣級電視臺的規劃。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信息產業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關於加強廣播電視有線網絡建設管理意見的通知》(即國辦82號文件),批示各省廣播電視大聯網之後,公共頻道將取代縣級電視臺的自辦節目,只留一定時段供縣級電視臺播出本地新聞和專題節目。2002年7月1日起,中國各省將同時推出省級電視公共頻道,電視公共頻道的正式啟播,原有的“四級辦電視”成為了“三級辦電視”、“兩級辦電視”,這意味著縣級電視臺所辦的自辦電視頻道將全部取消,主要職能轉為轉播中央、省和市級電視臺的節目。

公共頻道的開播,標誌著縣級電視臺的利益在中國媒介產業改革過程中已經基本被忽略,甚至其所肩負的重要職能之一的意識形態功能也已經被弱化,這一功能被中央、省市臺的有線網絡所取代,縣級臺的去留問題也被提上議事日程。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這個規劃一直未有進展,從目前看,除非中央下大決心進行改革,否則縣級電視臺會一直這樣辦下去。




水邊的林


有很多單位平時看著可有可無,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就會知道有多重要了。

比如民防辦,和平年代只是個油水豐厚的邊緣單位,戰時卻要承擔全民防空的重任,所以縱使現在各地民防辦存在的問題多如牛毛,這次機構改革也沒有怎麼動它。

比如縣市級的電臺,電視臺,廣播站等等。與上類似,平時看著可有可無,也沒什麼人去關注,真要到緊急時候,這些單位屬於戰略要地。城市作戰中,哪方攻佔了電臺電視臺,就在輿論宣傳上掌握了極大主動,實屬兵家必爭。

再比如鍋安系統,太過敏感,就不展開討論。因此,不能過了幾十年安逸日子,享了幾十年太平人生,就忽視這些單位,平生一股輕視之心。存在即合理,上頭考慮事情遠比我們普通人全面,深刻,長遠,讓其存在必然有其價值,只是我等不知,或不懂。

以上純手打,歡迎批評交流。


官方認證正版水門


縣級電視臺有存在必要性嗎?答:一個縣級電視臺它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原因是,一個地方為什麼要個地方臺,地方臺的好處有那些,主要是宣傳政府工作報道,全面讓地方人們瞭解地方新聞和地方法規,不能否定,我們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人們都已經不看電視了,除了工作,之外就是玩弄手機,已經對地方的各方面政策,新聞已處於莫不關心的態度,現在政府在人們心裡已產生無所謂,對政府認識已漸遠。作為地方人,一般上了年齡大的老人,他們對地方電視是有感情的,總想看看地方時政要聞,瞭解地方政府政策及人事安排和變動,最起碼曉得地方領導人是誰,等等,作為縣級電視臺其實存在是有必要的,但只需一個就好,不需要像共公、生活、綜藝、影視等,一個縣級電視臺,擁有綜合性一個節目就好,包括新聞,地方文化宣傳等。多餘的臺沒有存在意義。大力宣傳國家大事,宏揚社會真善美,大力宣傳打黑除惡,社會安定,人民才能幸福,這就是地方臺應該做的事情,電視以服務人民為宗旨,不能脫離廣大群眾,奏響時代新聲,反應民間疾苦這才是地方臺存在的必要結果。


幸福總在你我身邊


新媒體的融合,自媒體的崛起,縣級臺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縣級臺最紅火的年代是九十年代和2000年代,2010年之後逐漸沒落,本人曾在縣級臺工作近二十年,親眼目睹了縣級臺的興衰,我們一個50萬人小城市,最紅火時候廣告每年收入近千萬,有線電視收入1200多萬,作為一個百十人的單位,夠吃夠喝了,但是2010年之後,有線電視分離出去,收入銳減,因為很多廣告是通過有線電視多頻道飛字來創收的,目前每年廣告僅三百萬,和以前相比是天壤之別。再說宣傳,無非是縣領導活動露個臉,這些完全可以在市臺播出,資金的短缺,縣級臺的活動空間進一步被壓榨,設備無法更新,人才進不來,新媒體自媒體的興起,人們瞭解新聞已經不用非要看電視,這就像當年電視,廣播興起逼死了報紙一樣,這是社會發現的趨勢,多重因素證明:縣級臺已經不適合繼續辦下去,已經沒有存在必要。


日照節度使


有必要。


你可以覺得他們做的不好,但是好不好和有沒有必要存在是兩碼事。

縣級電視臺不只是在做你們電視裡看到的東西,他們還有不少自己要做的事情。

央視的節目好看,也有不少是縣一級的平臺做出來的東西,或者是他們首先挖掘,之後被更高級的媒體發現,再次採訪、潤色、加工成為你們看到的新聞。問個最簡單的問題,中國有多少省、多少市、多少縣、多少村?金字塔之所以穩固,底盤大,地下牢。一旦有任何事情發生,距離最近的最先到,保留下現場的第一手資料,關鍵時刻,他們的存在的價值就凸顯出來了。


本人曾經在市一級電視臺做新聞欄目的負責人,每天要面對不少縣一級的稿件,正是因為他們源源不斷的工作,豐富了市一級的電視臺的內容,同時也豐富了省一級、國家級的媒體。


仔細看了大家的回答,有吐槽的,有出主意的,都是實際情況,但是縣級電視臺一旦斷層,層層都會受影響。

其實無論哪級的電視臺,通病都是一樣的,之所以存在,除了自身好壞之外,電視臺依然有它的價值,受眾的需要是一部分,政府的需要又是另外一部分。


當然了,文化體制改革會不會改變這一切,得等待時間去檢驗。


九江火板兒


關於縣級電視臺,對於70、80、90後或許還能有些印象,至少在90後童年時,數字電視還沒要普及到鄉村,那時候的我們能夠收看到的電視臺屈指可數,縣級、市級以及省級外加鄰市的幾個電臺,最後中央1臺稱霸,總共加起來不到10個頻道,可是那時候的我們連新聞都願意認真看,更別提聲情並茂的廣告了!

到了初中,大家家裡開始普及有線電視,一個電視機最基本的就有80多個電視頻道,可選擇的多了,尤其是湖南衛視的綜藝節目最讓人記憶深刻,那時候只剩下父母爺爺奶奶那一輩還看著縣級電視,而我們早已放棄追隨。

可是現如今呢?我不清楚縣級電視臺還在播放些什麼內容?

自媒體,小視頻、數字電視、網絡電視以及互聯網的崛起,著實給縣級電視臺一個沉重的考驗,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如何在這生存中脫穎而出,這是個很重要的話題!

在我看來,縣級電視臺的生存發展可以以民生這一塊為主要切入點,以民為主,為民發聲,方能屹立不倒!

綜上所述,縣級電視臺是有存在的必要性!

最後加一個我們如皋電視臺的節目,歡迎老鄉們一起來觀看啊!


切瑞西


我覺得縣級電視臺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拿我們這地方為例,說一下,現在大部分為數字電視,電視臺幾十個到一百多個,縣級臺幾乎沒有人看,有個別的沒有數字電視的用戶,用室外天線接收不到電視臺信號,有數字電視的基本不看縣臺,沒有數字電視的又接收不到縣臺,有何意義?

再其次,縣級電視臺播放的電視劇多為陳芝麻爛穀子,當下的新劇基本不演

唯獨有一項就是本縣的新聞聯播,也就十分鐘左右。

所以縣級電視臺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

就如同多年前的鄉鎮電視臺一樣,早應該取消了


曾俊淇


有呀!我們縣電視臺整天播報縣級領導如何辛苦表率勤奮努力工作,全縣共約60名縣首長每天幾呼都露臉,統播一遍近一個小時,被央視新聞聯播還熱鬧。老百姓為首長們如此愛民激動的熱淚迎匡,濞泣滿胸堂,高呼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爹親孃親不如縣上首長親!


朵朵棉嘟嘟460


沒有!文藝節目,電視劇等,都是吃別人嚼過的饃。當地新聞不過一二條,除了開會還是開會,領導被群眾戲稱會星。之外的時間就是賣假藥或是性藥了。同時財政還要養活這一群人。他們又能為社會創造什麼呢?

綜上所述,它的存在簡直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