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對中華民族有什麼貢獻?

少喝酒多讀書


既然是講貢獻,那就就事論事,不談弊端。

一是國土面積的增加

之前明朝的國土面積起起伏伏,或大或小,但總體上面積比清朝小了不少,像今天的蒙古、東北、新疆、西藏等地都沒有正式納入版圖。清朝建立後,通過康熙到乾隆一百多年的戰爭,把這些地方正式納入了中國的版圖,面積最大時有1300多萬平方公里,雖然後來丟了一些,但總體上今天的中國版圖就是在清朝是確定的。

二是確定了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明朝根本不重視臺灣這種島嶼,到了康熙年間還有大臣說放棄臺灣,但康熙最終還是決定把臺灣納入中央版圖,並派遣官員去管理。這為今天我們理直氣壯地宣佈臺灣是中國永不分割的部分提供了不可辯駁的證據,這個貢獻是非常大了。

三是促進了民族融合

清之前,還沒有中華民族有56個民族的說法,清朝後,通過民族融合,漢人與少數民族的關係有了很大的改善,相互之間的血統與文化更加融合在一起。

四是人口的增加

清朝統治期間總體上是穩定的,國家沒有什麼動盪,人口從明朝的6000多萬漲到清末的四個億,所謂的四萬萬同胞,主要是因為社會的穩定和土豆紅薯的引入,這點清朝貢獻很大。


老羅侃史


這種問題,我回答過很多次了,但為了給大家一個真正的歷史,就不請自來了。

坦白的說,雖然清朝的剃髮易服和文字獄使中國喪失了輝煌的文明,淪為了半殖民地,人民成了只知道磕頭的奴才,中華民族的脊樑從此被敲斷,後期清朝更是割地賠款,喪權辱國,但清朝對於中華民族的確是有一定的貢獻的。

但這種貢獻卻不是像有些人吹捧的那樣。

在網上搜集了一些人所說的清朝貢獻如下。

“清朝奠定了現代中國領土疆域的基礎”

“清朝開疆擴土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

“清朝帶來了東北,新疆,西藏,蒙古,臺灣等嫁妝,這些都是清朝首先征服的,沒有清朝就沒有這些區域”

“清朝留給中國了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還是慣例,先說明一下,我們對清朝這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沒有任何關於民族之間的問題,省得有些人見沒有像他們一樣吹捧滿清,就給扣頂破壞團結的帽子。

清朝奠定了現代中國領土疆域的基礎是沒錯的,但這並不是什麼可敬的歷史功績,相反,這是極度可悲的。因為確實是在清朝這個時代,近代社會對國家的疆域和領土才有了一個真正的認識,國際上對領土形成了統一的認知,而這個認知並不是清朝認知的,而是其被動的接受國際社會,西方列強的割地賣國時才認知的,大清國的皇帝太后們才知道,哦,這所謂的領土就是這麼回事啊,他們趕上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認可,也就是對滿清的認可。然而,在奠定這個基礎的時候,清朝在不停的割地,割地,割地,這不算什麼貢獻。換了任何一個朝代在這裡,都能奠定 中國現代的領土和疆域,也許可能更小,也許可能更大,滿清在這裡也就是恰逢其會。

清朝開疆擴土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的說法是極度錯誤的,首先開疆擴土是指開闢從來沒有屬於你的疆土,請問宣揚此說法的諸位,之前的明朝,元朝,宋朝,唐朝等時候的中國人民都是住在水裡的嗎?他們沒有自己的疆土嗎?明朝永樂時期疆域達到一千一百萬平方公里(雖然有爭議)但不能否認的是這些區域自古就是中國的,也就沒有開疆擴土這一說。

“清朝帶來了東北,新疆,西藏,蒙古,臺灣等嫁妝,這些都是清朝首先征服的,沒有清朝就沒有這些區域”說這些話的人們,你們讀過歷史嗎?我無數次的在文章裡說,這些區域從戰國時期就已經陸續的開始歸屬中原王朝統轄,中原王朝在這些地區築城,移民,徵調兵馬,建立驛站,任命官吏,發動戰爭,這些哪一個不是有效統轄?

不僅中國人認為,就連國外也是認為這些區域,就是此時的中國國土。

諸位要是不懂就去看看趙國的“雲中郡”是哪裡,漢唐時期的“西域都護府”“安北都護府”管轄了哪裡,金,遼時期的國土大部分都在哪裡,以及元朝和明朝對西藏的管理,明朝對東北的管理,努爾哈赤從祖宗猛哥帖木兒時期都在明朝擔任什麼官職,為明朝做過什麼,以及當時明朝在東北擁有什麼樣的權利,最後再說一下,臺灣,早就被鄭成功收復了,莫非鄭成功不是中國人麼?這些地方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疆域,卻偏偏被說成了清朝首先征服的,沒有清朝就沒有這些區域,這是清朝帶來的嫁妝,如此吹捧,篡改中國的歷史,就是極度錯誤的了。

最後再說清朝為中國留下了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吧,清朝滅亡之前,內地十七省早已經獨立,而在清朝滅亡之前,蒙古自己宣佈獨立建立大蒙古帝國,清朝滅亡之後沒多久,新疆宣佈獨立,歸屬中華民國,當時的西藏,東北,臺灣都在日本,俄國,英國人的手下,清朝在那邊什麼都不算。甚至就連河北這些緊靠著京城的地方也是北洋軍說了算,當時清朝就剩下了個紫禁城,別的地方都是革命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打下來的,和清朝有多少的關係?再按照他們的邏輯,就算是清朝進行過有效的管理,可是又丟了,那怎麼算是清朝的呢?那是革命先烈們征服並帶給中國的嫁妝。


當然,我們不能由此就否定清朝的貢獻,清朝對這些從戰國時期就歸屬中國的疆域進行了有效的維護和鞏固,同時收復了一些過去的失地,這是實在的功績,但不能為此就人云亦云,清朝有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不假,但這是建立在前邊明朝,乃至於元朝,唐朝等多個時代的基礎上的,並不是清朝自己帶來的,我們肯定貢獻,但不能誇大貢獻,有些人總是拿著清朝全盛時期的領土來對比明朝衰敗時候的領土,甚至為此不惜改造地圖來凸顯清朝對國家的領土貢獻,以此靠吹捧為清朝開拓疆土,那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同時光靠吹捧來掩蓋這個時代丟失割讓了那麼多的領土也是極其錯誤的,靠吹捧否定舊民主主義和新民主主義烈士的功績和流血犧牲更是對歷史的褻瀆。


關河南望


我大清萬萬年,滾滾長江東逝水,大清不缺好狗腿,有這些好家奴在啊,朕的大清萬萬年啊,[機智]版圖算個球,割了1000平方公里,我大清還有1000萬光年的領地,當今版圖全是朕賞的,丫的不服?朕賞西洋鬼子無數錢幣,間接支援他們的工業革命,體現朕的世界大同精神,朕的祖先閉關鎖國,是為了淨化海洋,保護海洋環境,朱明口頭上說是海禁,實際上呢?放屁,偷渡,走私大把的,還有什麼鄭和下西洋,隆慶開關,完全是在破壞海洋生態環境,哪有我大清英明神武?直接全禁了,敢去海邊撲魚的,死全家,朱明有骨氣?有啥了不起?朕為了大清萬萬年,乾爹無數又如何?正所謂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啊呸,明明叫臥薪嚐膽,忍辱負重,不行嗎?為了大清皇族血統萬萬年,弟睡嫂,侄睡姑,兒睡媽算個球?這叫延續我大清純正的血統,啊呸,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看我大清辮子馬褂的新潮雅政,誰敢不從,不從既死,這叫統一新中國,要有新雅政,總有奴才會給朕洗白的,留個老鼠尾,穿個馬褂,一蹦一跳的多瀟灑,比走路,開車,快多了,速度直達飛機速度,啊,我大清,神一般的國度啊!


風昊TAN


首先滿清是我們中華文明一個正統的朝代,儘管不是漢族創建的,但是它確實是有資格的少數民族建立的。我們多數民族_漢族不應該感到不舒服。反而應該恨自己不爭氣,而佩服滿族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有了這個共識,就非常容易總結出清朝的貢獻了。

土地,人口都是巨大貢獻,其實在特定時期實現的土地人口貢獻才是巨大的。我們的祖上是有過發達時期的,那時可以說獨步天下。但是由於科技水平發展的有限性,使得我們的先進,我們的強大還不能放在一個平臺上評價。英國的工業革命把世界聯繫在一起,才有了全球一體化的概念和國際法律關係。

這會兒取得的成就才被國際社會承認,併成為國家繼承的基礎。所以,人民共和國繼承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繼承清朝。

如果中華民國繼承的是明朝,那是什麼情況,大家有個大概吧?

我們漢族一定要大氣一點,明朝是漢族人建立的,被滿清推翻了。漢族不應該總結嗎?

凡是建立新政權,必然會發生流血事件。不然憑什麼大家要聽新朝廷的?中華民族這個範圍爭奪管理權與外族消滅文化是有著本質區別的。

日本人,俄國人取得政權是要扼殺中華民族文化的。

今天,因為滿清打下的江山,我們才能說滿清腐敗,賣國求榮。

我們要砸爛帝國主義強加在我們頭上的枷鎖,收回被不平等條約割讓的國土。

如果是從明朝繼承過來,恐怕我們沒有資格這麼說了。

所以大清帝國對中國的貢獻是巨大的。

袁世凱建立的民國沒有流血,袁世凱和清朝末代皇帝都是偉大的。只是漢族的小人太多,馮玉祥就違背國家的承諾,把清朝退位皇帝趕出故宮。說明,漢族人確實有劣根。

這些都是現在的中華民族要總結的。不要太小氣了。我們要復興中華,要做大事,一定要有胸懷。


藏像


其實這樣的問題,小編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經回答多次了。在小編看來中國歷史上的秦、漢、唐、清,對我國的影響是最為巨大的。秦朝確立中國以後王朝的政治制度。漢朝它的國號成為了中華民族主體民族-漢族的代號,並且漢朝第一次搞了西部大開發。唐朝的影響力舉世皆知,至今世界各地的華人聚集地都被稱為唐人街。但是要說對近代中國影響發展最大的還是清朝。

一、古代中原王朝在疆域控制上的侷限性。

古代中原王朝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趙國、燕國這些地處邊境的中原國家,就已經開始修建長城來抵禦少數民族的入侵,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把其他國家所修建的長城統一的鏈接起來,成了防禦少數民族入侵的防線。

雖然歷史證明長城並沒能阻擋住少數民族的鐵蹄,但是長城卻成了人工的一條中原王朝的疆域分界線,也有人把長城稱為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的分界線。由於我國地勢北高南低的特點,歷次中原王朝越過長城開疆拓土時發現,中原王朝國力強大的時候可以一舉消滅長城以北的少數民族政權,但是想要長期經營得來的土地卻要花費十分巨大的統治成本,這也就造成了中原歷代王朝強盛時期的疆域可以達到1000多萬平方公里,而隨著王朝國力的下降疆域也只剩下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尷尬局面。

中國從很早的時候就有了很強的華夷之辨,認為除去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以外的所有的民族、部落、國家,都是異族,漢族給他們分別取了幾個非常“好聽”的名字,絨、蠻、夷、狄,對其他民族有著極大的蔑視,這也就讓其他民族對中原王朝很難產生認同感。你強大的時候,打不過你,被你征服,一旦你衰弱,人家肯定是要拉起大旗來報復你的,所以中原王朝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一般都是羈縻統治,無法做到有效管理,並且形成了一個死循環。中原王朝控制的領土與其說是疆域不如說是勢力範圍。

二、清朝確立了中國真正的疆域範圍

清朝從1644年入關到1759年平定新疆在這115年的時間裡一直在開疆拓土,先後把東北、蒙古、青海、西藏、新疆等地都納入了中國的版圖,而且與之前朝代有著很大不同的是清朝對這些地區都實行了有效的管理,加上清朝非常成功的民族政策,讓這些原本的絨蠻夷狄都紛紛加入到漢族中來,形成了中華民族的雛形。

清朝可以說是最早實行類似於今天一國兩制政策的朝代了。清朝對原來明朝的故地實行原來明朝的統治政策,對東北、蒙古、新疆、西藏這些少數民族聚居區進行政策調整,在尊重其原有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的前提下,對漢地統治策略進行調整,讓這些地區在保留一定自主權利外,又無法脫離中央的控制。經過清朝100多年的努力這些原本的少數民族地區,被中原王朝稱為化外之地的地方,即使在清朝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也沒有脫離大清的控制,不得不說清朝的民族管理政策非常成功。

三、人口的飛速增長

由於清朝成功的民族政策,一直困擾著中原王朝的邊患問題在清朝徹底解決了。從1681年清朝平定三藩之亂到1850年太平天國起義,中原內地獲得一個盡200年的和平、穩定的發展時期,正因如此,農業、商業都得到了很大發展,再加上清朝雍正年間取消中國幾千年來的人頭稅,這一時期人口得到迅速增加,國庫每年基本都有4000萬兩白銀入賬,可以稱得上是國富民安了。

綜上清朝開拓了疆域奠定了今天版圖的雛形,清朝時期的民族融合奠定了今天中華民族的雛形,清朝時期人口的大量增長奠定了今天中國龐大的人力資源。


小川說史


1.國號由“後金”改為“大清”再發展到“中國”(1689年《尼布楚條約》和1840年後的晚清),將古代王朝的天下中心觀念發展為近代民族國家之意,為“中國”成為近代意義上民族國家做好了鋪墊。

2.開拓“歷史上的中國”疆域版圖最大最穩定時期(元朝最大但不夠穩固),留給“中華民國”1000多萬平方千米國土(沙俄割佔150多萬後),奠定當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疆域版圖之基礎。

3.清朝遼闊疆域內農耕經濟的發展導致的人口的大量增長,奠定了今天中國世界人口排名第一的基礎,各民族之間的交往融合則又奠定了日後中華民族形成的基礎。


京師大學堂師範館


有很多的貢獻,如果說對現代中國貢獻最大的王朝那應該是清朝無誤了,功過都有吧,但貢獻較大,我說幾個比較主要的。

1、給了華夏大地的“民族和國”一個統一的稱呼(中國/中國人);

因為清朝的因素,使得華夏人民和大地有了一個最為統一的稱呼“中國”“中國人”,1689年9月7日,在《尼布楚議界條約》上第一次使用“中國”與“中國人”來稱呼。這是第一次以主權國家的形式,將“中國”作為主權國家的專稱。 雖然條約無漢字但所立碑文為漢字,從此“中國”,“中國人”成為國外對我們的稱呼也成為我們對自己的稱呼!所以清非中國論絕對是文盲所說

2、為現代中國奠定版圖

現在中國的版圖就是有清政府奠定的,清政府在退位之後依然留下113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可惜被民國政府敗的只剩下960萬平方公里,可以說如果沒有清政府的話現代中國的版圖恐怕會在400左右,東北跟西藏新疆等地,要麼獨立要麼會成為俄羅斯的土地


3、洋務運動,引進西學雖然失利但影響遠大

洋務運動雖然失敗了,但對民國之後的工業和科技做出了十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民國時期為民國的軍工業做出的貢獻是無可比擬的,甚至在日後的抗日戰爭還沿用了許多洋務運動時期的武器和火炮。洋務運動雖然失敗告終但有些方面還是相當不錯的,貢獻也十分的巨大,失敗的原因並不是中國的學習能力不行,而是清政府侷限於此,當時起碼國外還認為清朝時亞洲第一強國。要知道在當時趕超英法那是不可能的,但清政府起碼做到了縮小差距,雖然這個差距也是他們拉大的,可惜在甲午戰爭清政府無能否則端不至於後來被日本侵略。

不過數十年的停滯到一個王朝的後期能這樣也還行了!


苟或


雖然清末有割地有賠款,但算起來,清朝是對中國疆域貢獻最大的。

首先有一個說法,說東三省是清兵入關的嫁妝。

這個說法,準確又不準確 ,準確是東北確實是滿清在佔據,它入主中原,東北當然也進來了。但不準確的是,東北向來都是中原王朝的地盤。漢朝時期,這裡就已經屬中央政權管轄。

後金也好,滿清也好,只是當地的一個反政府武裝。他們在這裡搞大之後,就開始跟中央政府明朝叫板。原本就是明朝的地盤,只是明朝沒控制住,所以不能稱為嫁妝。

其實真正被清朝納入中原核心圈的是新疆這一塊。

新疆這一塊歸中國管轄的歷史也很悠久了。漢朝時的拓邊主要就是這一塊,不教胡馬度陰山嘛,就把這一塊納入了中國的管轄。唐朝同樣如此。但有一點,漢唐的管轄是羈縻模式,主要是設都護府。

比如漢朝有西域都護府,唐朝有六個大都護府。中央在這裡設官,屯兵,然後承認這裡的貴族,給管理著這裡的大大小小的酋長國發個印章,讓他們自治,但主權要歸中原政權。

到了明朝,這一塊有北元留下來的蒙古部落,他們也搞搞小獨立 ,雖然名義上屬明朝,但其實還跟明朝對著幹,比如韃靼,瓦刺這些。

到了清初,這一塊有一個準噶爾汗國在鬧事,清朝的康熙皇帝二次親征,最終是平定了這個叛亂者,正式把新疆納入直接管轄。

我們說一下北元,也就是明朝之後的蒙古各大部落,這些部落戰鬥力很強,一直是中原政權的強敵,就是明朝最強大時,也沒有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清朝入主中原後,對蒙古採用了很多行政手段,比如分片區管理,滿蒙聯姻等等,讓蒙古徹底臣服了中原政權。使得蒙古真正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個區域。

我們再說一下西藏,西藏在元朝時期納入中國版圖。但在元明時期還是自治為主。到了清朝,清朝認為“西藏事務不便令拉藏汗獨理”,開始設立了駐藏大臣,直接管轄西藏。可以說,清朝時期,大大加強了中央對西藏的管理。

最後再說一下雲南。

雲南從漢朝時就納入版圖,但到了後面,雲南曾經搞過獨立小王國,南詔國,大理國等等都是,時期還非常長,從唐朝一直持續到了宋朝。元朝時,騎兵南下,才將雲南重新納入了直接管轄。但明朝時,中央政權還做了一個重要的舉措:移民。

朱元璋平定雲南後,派大將沐英駐守雲南,又從南京遷去了近三十萬人,使雲南的人口結構得到改變,雲南這才成為中國不可動搖的一部分。

那麼,雲南是不是完成了最後的行政改造呢?不是的,在清朝雍正年間,大力推行了一個“改土歸流”的政策。

所謂改土歸流就是把世襲的土司制改成流官制,這當然大大加強了中央的管理,削弱了本土貴族的勢力,也使地方叛亂的可能性變得更低。這個政策其實從明朝就開始實施了,但當時已是明晚期,實在是沒有什麼精力。到了清朝,經歷了康熙這一個比較繁榮的時期,中央政府才有精力、財力、物力來處理這件事情。所以改土歸流完成在雍正朝就不出奇了。

東北的東三省,新疆地區、西藏地區以及雲南地區,清朝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加強了管理,所以說,清朝是歷朝歷代中對中國版圖貢獻最大的朝代。


腦洞歷史觀


個人認為清朝對歷史的貢獻主要有兩個:

一是人口上的貢獻。在明朝萬曆皇帝時期,人口是九千萬到一億,在萬曆皇帝以後,明朝逐漸走下坡路,人口隨之變少。到清朝康乾盛世的時候,中國的小農經濟的發展達到鼎盛時期,人口達到三億,在道光年間,人口達到四億左右。清朝已然成為世界人口大國,在西方工業革命完成之前,清朝因人口眾多疆域遼闊,可以在世界範圍內獨霸一方。

二是開疆拓土。雖然歷史上的朝代都有開疆拓土,但是都沒有給後代留下政權,比如漢唐後期不但沒有領土擴大,丟失的速度還相當快,清朝把國土留給了袁世凱的中華民國。清朝史無前例地把蒙古和東北地區納入了版圖,從康熙開始到了乾隆年間清軍幾乎把周邊遊牧民族全部征服,而且清政府還在西藏設立了駐藏大臣,在蒙古地區建立盟旗制度,實行有效的管理機制。在明朝未年中國的疆域為350萬平方公里(永樂年間最多940萬平方公里),經過清朝統治後,交給中華民國時,國土面積為1100萬平方公里。(附清朝全盛時期疆域圖)



歷史課課代表


說起清政府對於中華民族的貢獻,必然有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那就領土問題。

說起領土問題,可能很多人有話要說了:

晚清時期,清政府和列強之間簽訂了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今天割地,明天賠款,難不成清朝還有對於中國的領土還有什麼貢獻?

一碼歸一碼,清朝末年確實喪事了不少的領土,但留給中華民國的領土包括蒙古地區在內仍然高達1100萬平方公里。只是後來外蒙古地區在1946年在蘇聯的支持以公投的形式正式獨立,中國的領土就此由一片秋海棠變成了雄雞。


清朝對於中國領土的貢獻,新疆和臺灣是不得不說的。

雖然自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府以來,新疆地區和中央政權的關係一直處於一種若即若離的狀態。

強盛的王朝對於新疆進行了一定的管轄,比如說唐朝設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然而這種管轄是比較鬆散的,能夠有效管理的時間也比較短暫,屬於羈縻性質。

清朝在乾隆時期平定準噶爾之亂和大小和卓之亂後,在新疆設立了伊犁將軍,中央政府對於新疆的管理已經極大的加強。

最重要的是,晚清年間,阿古柏在沙俄的扶持下企圖佔據新疆,左宗棠力排眾議,抬著棺材出關,打敗了阿古柏,讓新疆重回祖國的懷抱。

新疆之外,清朝對於中國領土的另一個貢獻就是臺灣了。

歷史上,中央政權和臺灣之間的交流倒是很早,三國時期的東吳就曾派人去過臺灣島。後來元宋朝時期,也曾在澎湖設立“巡檢司”,對澎湖一帶進行管理。但對於顯然,澎湖巡檢司的管轄並不能深入臺灣。

臺灣歷史上第一次正真意義上納入中央政權的版圖是在康熙年間。我們都知道鄭成功是民族英雄,將荷蘭人趕出了臺灣。此時的臺灣是鄭成功反清復明的基地,雖然也是在中國人手中,但並沒有歸於中央政權的統治。

直到鄭成功死後,其後人於1683年投降清政府,康熙在臺灣設立臺灣府,臺灣才真正意義上納入中央政權的版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