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了幾年,職場的路到底怎麼走?

職業評估分析|工作了幾年,職場的路到底怎麼走?

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手機鈴聲響起。

大奔:喂?

小V:喂,大奔,近來好嗎?

大奔:忙著公眾號呢,一般般吧,你呢?

小Y:呃..大奔,我準備年後離職了。

大奔:可以啊,不過是最近工作有什麼不順心嗎?

小Y:沒有,工作挺好,挺安穩的。就是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所以想換份工作。

大奔:那想好接下來想找什麼工作了嗎?

小Y:還沒想好,在網上掛著簡歷先吧,再看看有什麼工作可以找.……

小Y已經畢業3年了,現在在一家國企上班,本以為他會在這家公司裡幹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小天地。然而,即使兜兜轉轉換了幾份工作,他依舊沒能想明白自己接下來想做的是什麼。

職業評估分析|工作了幾年,職場的路到底怎麼走?

很多人在找工作時總會把“先弄清楚自己想要做什麼?”掛在嘴邊,所以我們給足了自己時間靜一靜、想一想,結果往往是想了二十幾年也沒弄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職業發展問題越是不解決,就越是無法制定可量化的目標,就越會迷茫。

之所以會職業迷茫,最主要是因為看不清前面的路,侷限的認知限制了我們對未來的預測和判斷。在二十幾歲裡最重要的職業選擇階段,卻是我們最無知的時候。

到底,我們要怎樣才能擺脫職業迷茫?

一、瞭解自己所處的環境

初出社會的我們,在掌握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所做出的選擇都像是一場賭博,一場以試錯時間為賭注的賭博。一旦賭輸了,就很可能會在這段時間裡被同齡人狠狠地甩在身後。所以必須學會收集信息,瞭解自己所處的大環境,讓自己有方向有目標地往前走,而不是在靠碰運氣。

那我們需要了解的環境是什麼呢?

(1)瞭解當下就業環境,都有哪些行業可供你選擇;

(2)瞭解不同行業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3)瞭解不同工作崗位的類型、薪資狀況及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儘可能地收集對你有幫助的信息,詢問你感興趣行業或崗位的職場過來人,明確所處環境的發展、行業崗位的需求,不要靠自己腦補出來結果。

職業評估分析|工作了幾年,職場的路到底怎麼走?

二、定位職業發展的方向

想一想,自從入職以來,你有多久沒給自己制定新的目標了。因此,我們常常在充滿新鮮感地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便開始陷入迷茫和消極的狀態,開始產生跳槽的念頭,繼而尋找下一份工作,陷入一個死循環。

這也導致了為什麼換了好幾份工作仍沒能想明白自己想要的工作是什麼。因為我們很少會考慮下一份工作的發展路徑及發展目標。只有在有了目標,才能規劃清晰的職業路徑,才能夠在你累了的時候仍有繼續走下去的動力。

定位職業發展的方向就是定位職業目標。嘗試將“自己想要什麼?”這個世紀難題換一種說法“未來你希望過的生活狀態是什麼?”。

想一下在你30歲、40歲時,希裡過上的生活狀態是怎麼樣的,再根據自己選擇的職業來匹配生活狀態,從而設立可量化可持續執行的職業目標。

舉個栗子,我30歲時希望過的生活狀態是在廣州工作,有房(還貸中),基本實現財務自由。我將生活狀態中的每項具體貨幣量化,估算至少需達到的年薪,再根據薪資來匹配職業目標。

職業評估分析|工作了幾年,職場的路到底怎麼走?

三、更新自己的認知水平

有多少人因為抓住了互聯網的紅利期,達到了很多人辛苦一輩子都達不到的高度。在互聯網時代下,人與人之間拼的不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認知水平的高低。

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越高,越有機會看到更多別人看不到的機會,才能提前做好準備。

不要讓侷限的認知水平成為限制你人生髮展的瓶預。

一方面,持續學習。持續不斷地對自己輸入和輸出知識和信息,進行大量的學習和積累,擴大自己的視野,加深對事物的洞察能力,能讓你在看待問題時更加全面、深入。

另一方面,和優秀的人在一起。因為我們在每個階段裡能夠看到的世界是有限的,和更多優秀的人在一起,更能加速自己頭腦中的知識更新,形成對未來的新認知。

不要忘記,行動起來。更新認知不僅僅是理智層面上的理解和懂得,去行動去實踐,不要靠腦補,用行動來改變你的認知習慣。

解決職業迷茫,在弄清楚“我們想要的是什麼”之前,我們還能做的是客觀地認清所處的環境,為自己制定一個可量化的職業目標,讓自己站在較高認知水平上做出有底氣的選擇。

只有在實踐這個選擇中遇到的問題才能告訴你。你想要的是什麼?只想著迷茫,迷茫是不會消散的。每個人的試錯時間是有限的,請不要隨意地浪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