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臨終下令38名妃嬪殉葬,包括貴妃,為何只有張美人倖免?

as297243008


朱元璋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很高的知名度,這些大多是因為民族情緒問題,畢竟在中原王朝中,漢民族一直是主體民族,因此身為蒙古族的元滅宋,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中國的亡國之戰,日本人更是炮製出崖山之後再無中華這種言論,經過發酵,居然讓很多人奉為圭臬。

因為這樣的民族情緒以及網絡上的輿論導向,讓朱元璋成了中原文明的拯救者,中華王朝中興的締造者。

這些情緒帶來的結果就是:無法更加客觀的評價朱元璋。

朱元璋是個很有本事的人,但他在位時的很多政策,實際上是一種倒退,在長時間的執政中,中國變成了一個長期穩定的小農經濟國家,這些可以看成是休養生息的一種手段,因為到了他兒子的時期,明王朝開始積極擴張,勢頭一度蓋過了漢唐。

但很快,再次拘束的發展。

歷史的倒退——殉葬制度

這些政策可以看成是一種休養生息,但殉葬制的死而復生,就成了一種徹頭徹尾的歷史倒退。這種制度,直到明英宗時期才再次廢除。

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最早廢除人殉是在秦獻公時期,但到了秦始皇時期,再度興起,到了漢唐及宋朝時期,長期廢除,但到了金遼元時期又一度興起,但又很快廢除。明朝一度興起,清朝也一度興起。

可見,殉葬制是奴隸制社會中極為常見的一種喪葬制度,中原王朝已經廢除了上千年,但依然存在一些倒退,而明朝初期,殉葬死灰復燃,就是這種倒退。

在朱元璋死後,按照他自己制定的規則,開始執行殉葬制度,但這種殉葬也不是說隨便誰都能有資格殉葬。

最重要一點,殉葬的妃子必須是和皇帝發生關係的妃子,也包括一些沒有妃子的身份,但和皇帝發生過關係的嬪妃也要殉葬,這在朱元璋的遺囑裡說的非常清楚。

所以,當朱元璋死後,殉葬的妃子一共是三十八個人,他們中的很多人歷史上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來。

而朱元璋的妃子中有一個是善終的,這個人姓張,她被封為美人。

這是個什麼級別?眾所周知,在明朝後宮中皇后地位最高,其次是皇貴妃,再次是貴妃,然後是各個封號的妃子,這些妃子算是一檔。

而妃子之後,叫做嬪,這個嬪要比妃子低一個檔次,也會分很多不同的封號。

其實,在妃嬪以下也會封一些宮中的女子,雖然這些人可以算作是皇帝的女人,但地位就會低很多。一般會有像是昭儀、美人等等一類的封號,各個朝代雖有些差別,但地位大致相同。

可見,張美人雖然也是皇帝的女人,但屬於後宮皇帝女人中最後一個檔次。如果不出什麼意外的話,她甚至得不到皇帝臨幸的機會。

張美人為何逃過一劫?

在後宮,被皇帝臨幸,已經不單單是一種生理慾望,更在於一種政治鬥爭,而且是一種很難把握規則的政治鬥爭。

就比如朱祐樘的母親,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宮女,而且還是被當成俘虜送給皇帝的,但因為朱祐樘當了皇帝,所以她死後,身份十分尊崇。

所以說,妃嬪爭寵已經不是為了愛,而是為了皇帝在自己身上播下種子,如果能生一個兒子,整個人生就會出現變化。於是,爭寵的焦點也變成了如何能更好被臨幸,如何能生下皇子。

張美人還是運氣不錯的,在朱元璋晚年的時候,被臨幸了一次,然後懷了龍種。很遺憾的是,她懷了一個女兒。所以,張美人雖然得到一次翻盤的機會,但還是沒有成功翻盤。但從歷史的發展看,她雖然沒有翻盤,卻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張美人的名字,沒有在為朱元璋殉葬的名單中,這還得益於她唯一的女兒,當朱元璋已經病危,他的女兒,也就是後來的寶慶公主,也不過只有三歲,天真無邪的小姑娘,根本不知道死亡到底是什麼。她的天真,感染了朱元璋,在彌留之際,朱元璋動了一絲善念,他說:寶慶公主只有三歲還太小,所以他留了張美人的性命。

這是人之將死而產生的善念,這種善念可能只是一瞬間產生的。所以,更多的只是一種巧合,恰巧朱元璋重病,恰好是寶慶公主和張美人照顧,恰好寶慶公主還是個孩子,保持著孩子的純真,恰好這種純真讓朱元璋心中產生暖意。所有的事情都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發生了。於是,張美人十分幸運的逃過一劫。


小小嬴政


“女兒是爸爸的小棉襖”這句話也適用於古代皇家嗎?還別說,真有可能。


大明王朝的締造者朱元璋,在他臨終前重新啟用了慘絕人寰的“人殉”制度,下令讓38位嬪妃為他殉葬,卻唯獨除了張美人。

這是為什麼呢?要知道朱元璋共有20位妃子(包括馬皇后),她們大都生有皇子皇女,各有封號(除了郜氏),地位都比張美人要高得多,因此朱元璋絕不會是因為喜愛她才赦免她的。

其實,張美人能逃過一死完全是因為她有個受朱元璋喜愛的寶貝女兒——寶慶公主。

朱元璋早期少年時生活貧苦,一路潦倒,在起義軍中摸爬滾打,一步步走上政治高峰,建立了明朝。單憑這一點,就可以判斷朱元璋絕不是簡單的人。

朱元璋似乎一身都在奮鬥,青少年時在起義軍中帶兵打仗,浴血奮戰,由於自身才幹得到了重用。

漸漸地,雄心見長,與此同時,帶兵作戰的能力增強,身邊的能人異士增多。終於,打敗同時造反的陳友諒和張士誠兩支軍隊,建立了明朝。

當上皇帝后又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甚至趨向於殘暴,不僅廢除宰相制度,致力於權力的集中。



還大力建設監督制度,設立了東廠、西廠、錦衣衛等等,令人深惡痛絕的文字獄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甚至有人排除秦始皇說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殘暴的皇帝,從這裡看,這個說法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朱元璋就是這樣一位嚴肅暴力的人啊,但這並不妨礙朱元璋對寶慶公主的寵愛。

當朱元璋臨終躺在床上時,邊上全是哭哭啼啼的妃嬪和子女。自古帝王家多的是無情的權利爭奪的故事,站在權利金字塔頂端的人反而看的最清楚。

想必朱元璋也知道真正傷心捨不得他離開的人很少,他最後的倔強也許就是利用私權讓妃嬪為他殉葬了吧。

例外的是,他看到了自己年幼的女兒,寶慶公主當時也不過四歲,躲在張美人身後怯怯地望著。

當朱元璋問小公主自己會不會死時,小公主稚嫩卻肯定的說“不會,不會,吃了藥休息一下就會好的”,孩子是最純粹的,這樣天真又善良的話誰頂得住啊?

於是,朱元璋在生命的結尾感受到了父女之間的溫情,寶慶公主單純的話語讓朱元璋一生都在緊繃著的弦有了一絲鬆動。

似乎朱元璋本人也是個具有多重人格的人,就如他嚴罰貪汙卻不知他自己就是貪汙最大的受惠者。朱元璋明知“人殉”是人人厭惡的酷刑,還依舊要執行。

但是他似乎捨不得讓年幼的寶慶公主失去父親的同時也失去了母親。在那一剎那,朱元璋放下了身為最高統治者所帶有的暴戾,轉而下令免除張美人的殉葬。

若是再多給朱元璋一些時間考慮,結果可能確實會改變。那些比張美人地位手段高的嬪妃一定也會想方設法救她們自己一命。

所以說,張美人的幸運是寶慶公主帶來的,也是上天給的。恰巧當時朱元璋所剩時間不多了,需要考慮的東西太多了。

在那時,又被可愛單純的寶慶公主感動到了。因此在瞬間的溫情的影響下,直接下令救了張美人。

換一個角度,小公主對朱元璋說的話也並不一定會是張美人刻意教她的。


皇帝即將駕崩,張美人怎麼可能預測未來,猜到朱元璋要嬪妃殉葬。這應該是張美人在平時生活中照顧小公主時會說的話。

久而久之,小公主耳熟目染,會貼心地對生病的人說“沒關係,沒關係,吃了藥休息一下就好了”。

從這個角度,我們似乎可以說在上天的安排下,張美人抓住了機會,自己救了自己。

雷厲風行,甚至有點殘暴自私的朱元璋,最後因為自己年幼的女兒免除了張美人的殉葬,也為自己的一生留下了些許的溫情。


史之策


在古代的奴隸社會,有一種用活人殉葬的奴隸制度。奴隸主在自己死後會讓他的奴隸陪著他一起死,這樣死了以後到那邊,也能有人繼續聽從他的差遣。


這種“人殉”制度在明朝之前的中原王朝,近千年來本來已經不大範圍流行了,但朱元璋又把它撿了起來,朱元璋想的很深遠——我死之後,可不能把你們這些嬪妃留下,增加後戚干政的風險,為了我好太孫能夠不受干涉,必須要把你們全掀翻掉。

三四十個嬪妃和寵幸過的宮人,當然有些性格柔弱的,按理說也興不起什麼風浪,朱元璋也不落忍,但總不能厚此薄彼,理論上也說不通啊。最後搞了個一刀切的政策,一個不留,全部陪我下去!

事到臨頭,卻最終產生了一條漏網之魚——張美人。

張美人本來也做好了選擇兩種不同的殉葬方式的準備,一種是自盡,一種是絕食。後來聖旨一下,她逃出生天。


憑什麼張美人得以倖免?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句話說的是任何事都有兩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轉化。

張美人又何嘗不是呢。

在鬥爭激烈的後宮之中,都是母憑子貴,任何嬪妃都想要生個兒子,張美人也想,可是她運氣不好,生了個女兒。也就是朱元璋最小的女兒寶慶公主,可以說她是張美人的幸運之星。

公元1395年,年邁的朱元璋喜添一女,心裡很是高興,封這個女兒為寶慶公主。但她的生母張美人卻不怎麼高興,想生個兒子,將來老有所依,無奈生的是個公主,所以也只能認命。


可是她想到那些無兒無女的妃嬪,自己也知足了,對這位公主也是盡心撫養,百般呵護。

就在小公主三歲時,朱元璋積累成疾,病倒了,作為寵妃的張美人自然是每天到朱元璋的寢宮照顧朱元璋。

年幼的寶慶公主離不開母親張美人,所以每天都會跟在張美人的身後,可是眼高於頂的朱元璋從來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小公主。

朱元璋病情很嚴重,大臣和嬪妃們都前來看望他,可是他在這群人中沒有看到一個人是真的關心他。

他心知肚明,知道這些人來看望他都是另有目的,全都是虛情假意,關懷的目光下還不定憋著什麼懷呢,他恨不得把這些人都凌遲處死。

可是當他目光移向抓著張美人衣袖的寶慶公主時,他從天真爛漫的寶慶公主的眼裡,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兩個字——關切。

寶慶公主對這個父親也很陌生,她也很害怕,但她也想感受父愛,當朱元璋看向她時,她就慢慢走到朱元璋的床邊。

朱元璋第一次發現,自己的這個小女兒原來這麼可愛,於是對小公主說:“父皇的病會不會好?”

小公主天真的說:“喝完藥,好好的睡一覺就好了。”

朱元璋又問到:“你覺得父皇會死嗎?”

小公主突然放聲大聲哭了起來,哽咽著說:“父皇是不會死的”。

朱元璋這才發現,原來這麼多人中,就只有他的這個他從來都沒有注意到的女兒是真正的關心他,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純粹的愛。

可是他已經無力了,就叫張美人把小公主領走。

小公主邊走邊哭,一邊還泣不成聲地說著:“父親不會死的”。

在這哭喊聲中,朱元璋冰冷的心被暖化了。

公元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病逝了,很快,所有嬪妃都知道了自己要給老皇帝殉葬的命運,每個人都是號啕大哭,張美人也是如此。

每個人心裡都想著,自己盡心盡力照顧老皇帝,可最後年紀輕輕,就要給這個老傢伙陪葬,上天真的是太不公平了,為什麼要這樣懲罰自己?

當內侍宣旨時,唯一的例外——張美人整個人都蒙圈了,聖旨居然說38位嬪妃和宮人全部陪葬,而張美人女兒很小,還需要人照顧,免於殉葬,做好她的本分,撫育小公主長大成人。

張美人是又喜又愧,喜的是自己因為女兒不用殉葬,愧的是自己曾經還嫌棄她是個女兒身呢,正是這個小寶貝的真情流露才把自己的孃親從懸崖邊上拉了回來。


歷來現實


朱元璋就是他搞的嬪妃殉葬,這廢除了很久的沒人性制度又被他搞起來了,為了人性化一點,還給那些殉葬的女人家屬搞了一個女戶,給予安慰!

張美人為什麼沒有殉葬,這是跟張美人的女兒有關係。

她的女兒是朱元璋最小的孩子。在朱元璋臨死之前可能只有五到六歲吧!

當時朱元璋生病,嬪妃們輪流的去照顧朱。

張美人就領的她的女兒,小姑娘牽著媽媽的裙角,跟著去照顧她爹,一直躲在媽媽身後,看到這麼多的人圍著他爸爸轉,個個都是膽戰心驚的,不言不語的。

小姑娘也很害怕,這個父親對她來說非常的陌生,沒有給過他一分愛,連看都很少看她一眼,連話都很少跟他說過。但是她是愛爸爸的,畢竟是她的父皇,她很想她爸爸摸摸她,抱抱她。

小姑娘躲著,一直用關切眼睛看著一直看著他的父親。


朱元璋看到一群戰戰兢兢,面無人色的嬪妃們,心裡非常的厭煩。

突然看見,躲媽媽身後一直在看著他的小人兒,就把她喊過來,大家可以想一想,當時張美人是什麼樣的心態?肯定嚇得個半死。

朱把自己的小女兒喊道床旁邊,他才第一次發現自己的小女兒長得挺可愛的。

就問,“你說爸爸的病會不會好?”

張美人當時已經嚇得馬上就要暈倒了,

而小女孩兒天真的說”媽媽說的,不舒服,吃點藥睡一覺就好了”!

“那你說爸爸會不會死”?

小女孩兒立刻大聲的哭起來,“爸爸不會死的,”“爸爸不會死的”。


朱元璋突然在這麼多戰戰兢兢的女人中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愛他的人居然是個小女孩兒,他感覺到了這個小女孩兒對他那種從內心迸發出的愛,唉!這才是他的親骨肉。

然後他無力了,喊他張美人,把他女兒領走。小姑娘邊走邊哭吧“爸爸不會死的,爸爸不會死的。”

這哭喊聲,敲打著朱元璋那顆早已冰冷的心!

然後,朱元璋臨死前下令嬪妃全部殉葬,但是張美人的女兒很小,就不用殉葬了。

但是,沒有多久,張美人還是連嚇帶怕去世了,留下一個小姑娘。

朱永文對這個小姑姑還是一直不錯的。

最後朱棣上臺以後,對這個女兒介妹妹也是很不錯的,讓徐皇后親自撫養。

陪嫁也是公主裡面最高的,但是朱棣東挑西挑給自己小妹妹挑了一個,吃喝嫖賭。還搞斷袖的老公,光小妾就有100多個,沒多久,這公主鬱鬱而終了。

不好意思,這個公主具體叫什麼公主,我想不起來了!


姐總結一下。每一個殘暴狠毒的人也都需要溫暖也需要愛,他們也渴望被溫暖,被愛著,但是溫暖和愛是相互的。你不去溫暖愛別人,你怎麼會指望人家愛你呢?

朱元璋,對女人,這大臣,對朋友,何曾有過半點愛,在他心裡柔軟的地方,能有幾個人!他冷酷和殘暴,讓所有靠近他的人尤其是他的女人們都戰戰兢兢,對他沒有半點愛有的只是可怕。而他回應自己的女人們也只有殉葬這種殘忍的制度。所以不管是在人間還是在地下,他的女人們永遠不可能愛他!

朱元璋,不配得到自己女人們從內心深處發出的愛!


蓉兒是妹紙


朱元璋去世後,所有侍過寢的妃嬪、宮人中,僅有張美人倖免,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就要先了解朱元璋為什麼要恢復殉葬制度。

朱元璋出身貧苦,年少時,當過放牛娃,做過小沙彌,是歷代開國帝王中出身最寒微的一位。朱元璋因為出身於社會底層,因此深知百姓的疾苦。他為了改善民生,實施了很多與民休養生息,恢復國力的措施,並且大力打擊貪官汙吏,終於開創了“洪武之治”的一代盛世。

但是,朱元璋同歷代帝王一樣,同樣恐懼他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為人所篡。因此,他為了鞏固皇權,在洪武年間,先是撤銷了宰相一職,宰相職責由六部分管,直接向天子負責。同時,又不惜製造了明初四大案,大肆殺戮開國大臣。

朱元璋雖然年幼時不識字,但在皇覺寺做僧人時,開始學習識字,讀了不少佛經和古籍。所以,朱元璋對於歷史和各類學派非常熟悉,特別是深諳前朝統治的弊端。漢唐宋時期的宦官干政,後宮專權,甚至是武則天篡唐為周的事情,更是震撼朱元璋。

朱元璋絕不是一個婦人之仁的君主,凡是被他預測有危險的人,都要提前做好預防,最好是除之而後快。於是,他在宮門外立下了一塊鐵碑,嚴令禁止宦官、後宮干政。同時,還下令宦官不得讀書識字。

大臣和宦官的問題解決了,就剩下嬪妃的問題了。朱元璋就想到了殉葬制度,並且用程朱理學中提倡婦人守節,應該主動殉葬為藉口,恢復了原本從西漢初就已經被廢除了的殉葬制度。

傳說中,朱元璋在臨死前,讓所有侍過寢的嬪妃、宮人殉葬,唯獨放過了一個人,她就是張美人。張美人給朱元璋生下了最小的女兒寶慶公主,因為寶慶公主的緣故,張美人被朱元璋特別免除了殉葬。

根據《明史》和寶慶公主的墓誌銘記載,朱元璋67歲時,張美人為朱元璋生下了這個最小的女兒。

而在傳說中說,朱元璋非常疼愛這個小女兒。朱元璋病逝前,寶慶公主才年僅三歲。天真可愛的寶慶公主去看望病榻上的朱元璋,公主的乖巧懵懂打動了朱元璋,讓朱元璋頓生憐憫,所以,才特別下旨讓張美人繼續撫養寶慶公主,不用殉葬了。

根據《明史》記載,靖難之役後,朱棣將八歲的寶慶公主交給了徐皇后撫養,之後下嫁給了錦衣衛千戶侯趙輝為妻。有人因此就寫故事,將張美人兩年後也給寫死了。

而在《明史》和寶慶公主的墓誌銘,以及常見的幾本關於明朝殉葬的記錄的古籍中,均沒有找到寶慶公主母親被朱元璋赦免殉葬的相關記載。

根據人之常情,再冷酷無情之人,在內心的深處,也必然隱藏著一絲絲的愛和溫情,所以,朱元璋因為小女兒而赦免張美人免於殉葬,也是有可能的。


奕天讀歷史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由於封建思想的盛行,讓古人想出了一個給死人陪葬的陋俗,這讓有很多朝代的皇帝都歡喜不已啊,死了之後都要下令讓自己心愛的妃子陪葬,現在可以說這種做法是非常殘忍和沒人性的。但是唐宋之後,這種慘絕人寰的做法逐漸不在盛行,但是到了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比較迷信,又非常多疑,總覺得天下所有人都隨時要背叛他一樣,尤其自己心愛的女人,所以就在公元1398年6月,明太祖朱元璋病逝前,他就把陪葬的想法寫在遺詔上:“內宮中所有嬪妃,以及曾經侍寢過自己的宮女,一律賜死殉葬。據記載被朱元璋下令陪葬的女人有38人之多啊。可見封建社會的帝王是多麼的無情和殘忍啊。但是在這些要陪葬的女人中,卻有一個倖免於難啊,誰呢?她就是張美人,寶慶主公的生母。看過電視劇《朱元璋》的都知道,朱元璋老來得女,這讓他晚年變得很快樂,心情也很好。 再加上這個寶慶主公雖然小,但非常懂事,也很會說話,在朱元璋積勞成疾,臥床不起的期間,就經常過來陪她的父皇說說話、談談心。讓朱元璋甚是欣慰,張美人晚年又對朱元璋照顧有家, 再加上寶慶主公還小,朱元璋也覺得沒有母愛可不行啊,所以朱元璋就心軟了,看在寶慶主公的面上就不要張美人陪葬了。可見有一個懂事的孩子是多麼的重要。



看圖學歷史


朱元璋這個人在歷史上名聲確實不好,雖然他也做過很多利國利民之事,但我們今天先不論他的功,只論他的過!朱元璋做過很多令人咋舌的事,比如殺開國功臣、重用自己曾經的敵人。還有一件事就是他死後讓他的38名嬪妃一起殉葬!殉葬是個非常殘忍的舊習制度,自漢朝到元朝,這種殘酷制度基本被廢除了。而到了明朝朱元璋時,他又恢復了這一殘忍的制度。實在讓人無語!


在朱元璋殉葬一事中,有一件事特別令人好奇,那就是張美人張玄妙唯獨是個例外,沒有陪著朱元璋殉葬,原因個人觀點是這樣的,朱元璋被自己的小女兒寶慶感動才心軟沒有讓寶慶母親張玄妙殉葬!

我們先說下他的小女兒寶慶!寶慶是朱元璋晚年67時和張美人所生的孩子,雖然不是兒子,但畢竟晚年得女也不容易,朱元璋對她也甚是喜歡,於是封這個女兒為寶慶公主。一般小女孩都是特別的懂事乖巧,所以能讓朱元璋開心那麼當媽的就自然能得到皇上更多的照顧!後來朱元璋病重,很多妃子和大臣們也都經常去看望朱元璋,可是朱元璋心知肚明,這些人都在自己心裡打著如意算盤,畢竟自己是將死之人,除了他自己,其他人都會在他死後為了利益勾心鬥角。



但是,每當張美人張玄妙和小女兒去看望朱元璋時,寶慶就會和朱元璋聊天,寶慶還會很關心的問朱元璋怎麼了,朱元璋也每每很開心的跟自己的小女兒對話,正是由於小女兒寶慶的真誠,天真無邪,讓朱元璋感到了極度的溫馨、開心。朱元璋自己清楚能和病重的自己真誠對話的也就只有這個可愛的小女兒了。所以內心無比欣慰,後來朱元璋駕崩,太監是大概這樣宣旨的:內宮中所有的嬪妃都要在皇帝駕崩之後,全部殉葬。因寶慶公主年幼,留其母張美人撫養公主長大成人。也就是說張美人不用殉葬!

我估計當年張美人生下寶慶時心裡肯定不怎麼開心,因為要是生個兒子那估計自己的待遇就不一樣了,因為古代都是母以子為貴,更別提是給皇上生個皇子了。但如今張美人估計心裡樂開了花,自己的女兒救了自己一命,真是造化弄人!


舞動的史者


朱元璋算是歷史是比較長壽的皇帝,71歲才去世,而他的一生也是一個從屌絲到總裁的逆襲過程,朱元璋在位期間,重視農業,開墾荒田,大搞屯田,還組織農民興修水利,對我們農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經過朱元璋的努力,使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被稱為“洪武之治”。

1398年6月24日,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應天府去世,享年71歲。但是他死前卻讓後宮中伺候過自己的妃嬪全部殉葬,殉葬是一個早在秦朝就被廢黜了變態制度,但是卻在明朝 時候被朱元璋重新啟用這一制度。

但是這些人中卻有一個人是例外,這個人就是美人張玄妙,美人在後宮中是很一個很低的位分,而這個低位的美人能夠倖存還得感謝她的女兒,朱元璋的第16女寶慶公主。 這個公主是朱元璋晚年所生,大家都知道父親對老來子都特別疼愛,歷史上的皇帝也是如此,漢高祖甚至想讓自己的幼兒子當太子、漢武帝更是直接自己的皇位傳給幼子劉弗陵。

老來得女的朱元璋對這個乖巧可愛的小女兒寶慶公主更是疼愛有加,為了讓自己的寶貝女兒能夠快樂成長,所以讓張美人免於殉葬。朱棣繼位後也對自己這位小妹妹十分疼愛,更是讓自己的皇后親自撫養。


瀚海說史


明朝的皇帝都有個通病,喜怒無常,朱元璋也是,死前的遺詔要求要行簡葬,但私下又要自己妃嬪們全部殉葬,《明史·后妃傳》記載:伺寢宮人盡數殉葬,沒有具體人數,只要侍寢過的妃嬪宮女都陪葬,在《明朝小史》給出了數據,殉葬者有46名妃嬪、10多名侍寢宮女,其中38人集中在一塊處理的。

圖為朱元璋次子朱樉,封秦王,他死時其王妃殉葬。

人殉,這個野蠻的陋俗早在秦始皇時期就被廢除了,但皇權專制的社會,各朝代鮮有出現,元朝時中華文化殆盡,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恢復了很多漢人古制,有好的有壞的,人殉,這個在蒙元盛行的遺風,這個幾乎在中華大地消失的惡制被朱元璋撿起來了,《明史》早在兒子朱樉死時,朱元璋就下令他王妃殉葬,後來的成祖、宣宗、下面的藩王都有案例出現。

據說朱元璋殉葬妃嬪宮女的埋骨地在明孝陵的西邊,也就是今天的植物園內。

不過朱元璋殉葬的妃嬪宮女們,有個女的倖免於難,也是朱元璋死後唯一得以善終的女人,她叫張美人,本名張玄妙,沒有背景,美人的等級也十分低下,就是因為她在朱元璋近70歲了給生了個女兒,也就是朱元璋最小的寶慶公主,朱元璋臨危時才3歲,看其母子可憐,也許觸動了朱元璋心絃,特許留下其母張美人,將之妥為養育。

圖為寶慶公主墓,在其旁邊有駙馬劉輝之墓。

張玄妙以後的身世已不可考,而寶慶公主身世很詳細,她長到8歲時朱棣登基為皇帝,特令徐皇后照顧這位妹妹,徐皇后也視如已出,19歲時嫁給將領趙輝,此人是開國功臣趙和的兒子,趙和早年徵越南時戰死,朱棣賜下了很多嫁妝,送婚人是太子朱高熾,寶慶公主在宣德8年去世,活了39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