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碎片化阅读,我们应该做的是要从多角度去看待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可否认,我也会用零碎的时间去浏览碎片式的信息,就是我们常说的碎片化阅读。

对于碎片化阅读,需要多角度的看待。

更多时候,我觉得碎片化阅读,应该理解成一个中性词为好,这其中不要夹杂褒贬的含义。

随着社交平台的出现和发展,我们的生活从此开始进一步呈现出信息化和趋于碎片化,无可厚非,这是时代发展必然的结果。

因为在以前,我们一个人每天获得的信息量是很少的,所以那时候会觉得信息很珍贵。

而到了如今的信息爆炸时代,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每天会有大量的信息产生,人们接收信息变得越来越便捷和多元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就是信息的数量变得庞大而复杂。

当信息庞而杂,自然而然就会碎片化。在这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每个人的时间都变得宝贵且零碎的时间也多了。

信息碎片化,某种意义上,易于去获取和阅读。但这也使得信息变得很廉价,不被轻易珍惜和重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这一定程度削弱了我们思考、信息管理与整合的能力,同时改变了阅读书本的习惯。

所以,面对如今的碎片化阅读,我想说的是任何事物都是两面性的,如何趋利避害,化短处为长处,实现优势互补,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而不是一味的抱怨碎片化阅读一无是处。

为什么每天都有碎片阅读,却反而感觉给不了什么收获?

这里说说我用我的做法和建议,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可以有选择的利用零碎时间去浏览信息和阅读,学会筛选阅读。

其次,借助app来建立一个信息管理体系。现在有很多第三方的app,比如: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思维导图、微信自带的收藏功能等等……

利用这些软件,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把平时浏览的信息进行整合、管理和构筑体系。

提前列好自己所需的标签,当你看到好文章或者是其他有用的信息时,看完后,可以点下收藏,然后移到对应的标签中。

如果你仅仅只是收藏了,不分类,体系就会构筑不了。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碎片化阅读,没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利用这些软件,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把平时浏览的信息进行整合、管理和构筑体系,而不仅仅只是读。

学会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很重要,以及懂得管理自己平时阅读的东西,并加以思考,这样你就不会轻易的说,阅读没有意义,碎片化阅读没有收获了。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和建议,也欢迎补充。

对于碎片化阅读,我们应该做的是要从多角度去看待

虽然我们处在碎片化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但是我觉得我们依然要保持阅读纸质书的习惯。

每年都会有一个4.23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各大电商平台也都会有图书促销活动。

也许读书日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知道读书并不仅仅是这一天的事。

除了世界读书日,中国有一座城市,每年会把其中一个月,作为号召市民读书的月份。这座城市就是深圳。

每一年的11月,就是深圳读书月。我有幸的参加过第六届和第十五届读书月的开幕式。

作为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多年前,很多人一度认为深圳是一个“文化沙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看法,是因为相较于北上广等其他历史悠久的城市而言,的确是少了一些氛围和在这方面上存在着差距。

这些年,深圳在倡导阅读方面和营造氛围上,下了很大的力气。

如今,在市中心中轴线,坐落有亚洲最大单体面积的实体书店——深圳书城中心城。逛书城就像逛超市,买书也像买菜一样平常,各个街区也分布有自助借书点,人均拥有图书量和阅读率也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面对碎片化阅读,我们应该做的是,学会知识管理和构筑属于每个人自己的知识体系,还有就是保有阅读的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