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體內的囤積欲》:記住這5個守則,讓家不再雜亂就這麼簡單


《你體內的囤積欲》:記住這5個守則,讓家不再雜亂就這麼簡單
本書獻給所有那些掙扎在雜亂和強迫性囤積症中的人,以及那些渴望自己與物品的關係變得更健康的人,記住你並不孤單。

這是作者羅賓·扎修博士寫在扉頁上的一段話。

他說我們每個人其實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囤積欲。只是大多數的人沒有發展到變成囤積癖的程度。

能夠做到零雜物的人和家庭是鳳毛麟角,我們沒必要為此自卑。這也就是作者為什麼說我們並不孤單的道理。

這本書裡面寫了很多以各種理由,讓自己家裡面囤積了很多東西的人的生活。有些人囤積的理由和家裡面東西之多,讓你匪夷所思也瞠目結舌。

我們普通人做到他們那樣的“境界”也不容易,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不想再敘述他寫的這些人的生活和囤積東西的理由。

我只想向大家介紹一下他給我們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議。這本書裡面的很多建議都非常好。這裡我只想寫他提出的“雜亂者5項守則”。看完你一定會覺得收穫很大很有啟發。

守則一:進來一件,出去一件。

如果你買了一雙鞋,你應該有一雙鞋準備丟棄或捐掉,以免櫃子塞滿了。而不應該是買回新的以後看著舊的又還可以穿又捨不得丟,結果就增加了一雙鞋的空間。

守則二:沒有無家可歸的東西。

如果你考慮把某樣東西帶回家,你必須能為它找到存放的地方或是用它替代別的東西。而不應該是先買回家再說,自己放在哪裡都不知道,結果可能就真的沒有地方,只能堆積在角落。

守則三:能夠知道你會在何時怎樣去使用這樣東西。

除了存放東西的地方還需要考慮一個使用它的計劃。如果你買的東西,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派上用場,那多半就不要買回來。

而不是說將來可能會有用,先買回去再說吧。但凡這樣買回家的東西,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用。

比如說你看見有賣模型陶土的,說現在買太划算了。但這不是帶回家的理由。還是說下個週末我的侄女們過來,她們可以玩這個陶土,這才是一個買東西的好理由。

守則四:活在當下

如果你買了一件新毛衣,也知道你會丟掉一件舊的,那就在把新毛衣放進衣櫃的同時把舊的拿出來。

一定要趁熱打鐵,否則如果你把這件事情拖下去,說過兩天有時間的時候再拿,那你就真的不太可能找到一件毛衣來丟棄了。

守則五:不要重複。

如果你有了一樣東西,再買另外一件類似的,這就不是一個好的主意,即便它很划算。

比如一些小家電,你家裡面已經有了一個,但是覺得這一個功能更多一點,或者價錢更便宜一點,造型更小巧就買回家。這樣就造成了浪費。

守則六:如果一個東西需要先修理才能用,那就不要帶回來

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個東西我們很喜歡,可是它有一點小瑕疵。我們會說,哎呀,這麼便宜,回家去修一下就能用,為什麼不買呢?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你不會真的去修理它。

如果你想減少雜亂那麼任何破損的或需要翻修的東西都不應該進入你的眼睛。

這6個守則非常的實用,如果我們能夠一一去踐行,相信對於我們的囤積欲是一定有抑制作用的。

斷舍離為什麼把“斷”放在最前面?就是說只有我們阻斷了多餘的雜物,來到我們的家裡和我們的身邊,我們才能真正讓自己的家變得清爽整潔。

如果扔完又接著買買買,就只會惡性循環,也是對物品和金錢也是極大浪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