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磨玻璃结节”是怎么回事?

“大夫,大夫,我体检CT发现肺里有个‘磨玻璃结节’,会不是肺癌啊!”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康素养的提高,尤其是国内广泛开展低剂量薄层CT用于肺部体检后,越来越多的肺部小结节被发现。上面的问题几乎每天都会在门诊听到。

前来就诊的患者大多数没有临床表现,而且还表现出女性患者和低龄患者越来越多的趋势。加之网络上一些为寻求点击率的报道称,在CT影像上只有3-4mm的结节,手术切除后确诊就是肺癌。进一步加剧了广大百姓的恐慌情绪。

问题真有那么严重吗?回答显然不是。

肺部“磨玻璃结节”是怎么回事?

先说说别的国家经验。2017年,一位来自韩国的医生。对韩国数千在体检或其他偶然因素下进行低剂量薄层CT扫描中发现的一万余个肺部小结节进行了长达两年的随诊,期间每半年进行一次CT检查,在两年的随诊中发现变大的结节只有不到100个。通过手术最终被证实为肺恶性肿瘤的结节只有十个左右,而且所有的肺癌患者都是早期病变,手术后无需进一步治疗即可以获得长期生存。换言之,大概体检通过低剂量薄层CT发现的无症状的小结节大约只有1%存在恶性的可能。虽然这个数字显然低于国内的一些报道(2-4%)。但是总体来说,肺内小结节恶性的可能还是少数

日本学者牵头全世界多家知名医院共同完成的另一个研究,对一些肺内发现小结节的患者进行了长期的随访,结果发现这些结节增长一倍需要平均约800多天的时间。由此可见,发现了肺内小结节,不一定是恶性的,而且恶性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如果不幸真的是恶性的,真的长大也是需要很漫长的时间的。

所以,初次发现肺部有小结节时,既不要过分恐慌,也不能放任自流。

因为它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给我们造成危害。

关于肺部小结节,医生的建议如下:

首先,建议45岁以后的人群体检接受低剂量薄层CT肺部扫描。年龄过小检查必要性不大。当然,如果有家族史的朋友接受低剂量薄层CT体检的年龄可以适当提前。

其次,不同类型的结节出现恶性的风险也不尽相同。当然判断是否更多的治疗,结节的大小、形态也十分重要。在临床上目前比较公认如果结节小于1厘米的结节可以暂时观察。形态上如果出现血管的穿越、空泡、分叶以及毛刺等影像学特征时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当然,不同的年龄、性别对随诊复查的时间不尽相同。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大于45岁人群,有必要每年接受一次体检。在接受体检时可以选择低剂量薄层CT扫描对肺部进行体检,但不必每年都应用CT体检。如肺内确实发现小结节,建议到正规医院胸外科进行专科诊疗。

李辉主任肺小结节专家团队门诊时间:

李辉主任特需门诊每周一下午;

团队门诊每周一、三、四、五上午;周一、二、四下午。

注:图片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