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黎圣母院到葫芦庙:水火无情

从巴黎圣母院到葫芦庙:水火无情

作者

水溶

巴黎圣母院大火,震惊了天下人。

朋友圈一片惊呼。有人说,我还没去过呢。有人说,我本来有打算要去那里旅游的。更有甚者,一位哥儿们哀鸣:这是玩笑吗,我买好了去法国的机票……

是的,我们以为巴黎圣母院会就在那里,会八百年一如既往,一直在那里等着我们到此一游。

谁也没想到它会毁于一旦。

从巴黎圣母院到葫芦庙:水火无情

巴黎圣母院的火蛇燎痛着我们的记忆,那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泛着墨香的文字,是一代人的名著情结,是我们曾经读熟了的敲钟人卡西莫多。

卡西莫多失去了他的姑娘,终于也失去了他的钟楼。

而我们藏在书里的那点情怀,终于无家可归。

据说是要重修的。但是,再给宝玉一个如何一模一样的女子,也不再是当初的颦颦。

最近的灾祸真是频繁。前一段时间凉山森林大火,31位消防战士失去了他们年轻的生命。人们从这悲痛中尚未缓过来。

水火无情。无论多好的青春,多美的文化,在它那里,通通化灰化烟,随风而去,不理会人间的悲天抢地。

水与火,我们既赖它生存,也因它毁灭。

就像风月宝鉴的两个面。一面是救人,一面是杀人。

对我们最重要的东西,往往是毁灭我们的最有力武器。

红楼梦里,也有一场著名的火灾,在姑苏阊门,农历三月十五。巴黎圣母院烧毁的时间,按中国农历,是三月十一。

居然是差不多的日子。一个烧掉了寺庙,一个烧掉了教堂。

假如三月十五那天,葫芦庙的和尚没有炸供,那么很多人的命运都要改写。这一场大火,造就了红楼梦开篇的一场小荣枯。

从巴黎圣母院到葫芦庙:水火无情

炸供,是油炸一些食品,作为供品献给神佛。

红楼第二十五回,赵姨娘曾说:

“我手里但凡从容些,也时常的上个供。”

然后她和马道婆,一边讨论上供的问题,一边达成了魔魇法治死宝玉凤姐的交易。

阿弥陀佛,可见供品万千,不如行善一回。

葫芦庙火灾现场很惨烈:

“那些和尚不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的如火焰山一般。”

“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去?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熄去,也不知烧了几家。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

巴黎圣母院的火灾现场,同样惊心:

现场浓烟滚滚,火焰腾出,美丽的哥特式尖顶轰然折断。建筑内部的木质结构基本被大火烧光殆尽,顶层结构也已塌方。

巴黎官员表示,火灾可能与教堂的修复工作有关。

这场葫芦庙火灾和巴黎圣母院火灾,何其相似。

葫芦庙肯定曾多次炸供,巴黎圣母院也曾多次修缮,就是这些平凡的常规的事情,藏着火灾的起因,火势的蔓延,则都是因为建筑中的木结构。

只是可怜的士隐,真可谓无妄之灾。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书中说,大抵也是因为劫数。

从巴黎圣母院到葫芦庙:水火无情

士隐这个人,是好人中的富人,富人中的好人。让人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的人会在劫难逃。

他秉性恬淡,又不执念于功名,安安静静的过着日子,可谓人畜无害。

他观花修竹酌酒吟诗,可见有爱好有情调,是个有意思的人。

他爱孩子,闲了会把女儿抱在手上逗,是红楼中难得的好父亲。

他还仗义疏财,给穷书生赠赶考的路费。

他怎么想的到灾难在三月十五那天等着他。

一场火烧掉了他的财产,他成了好人中的穷人。烧毁了他的心性,他成了穷人中的出家人。

不止是士隐。那场火烧了一条街,家家都一样。

那始作俑者,闯下大祸的和尚呢?也许已经在火灾中烧死了。就算没烧死,再怎么追究责任也是迟了,他的一条命,不足以承担这一条街上的身家性命,瓦砾残垣。

有些后果,不是人类能承担得起的。比如,今天这座古老的教堂,八百年的厚重文化。

仁清巷的家园,是士隐前半生“神仙一流人物”的生活依托。

他的一切,从财富到心灵,都安放在那里,所以,这种失去他禁不起。

假如没有这场火灾,纵然失去了爱女,他还有后半生慢慢疗伤,即使孤独老去,总不至于万念俱灰一去不回。

而巴黎圣母院里的那些文物,一如士隐那曾经精致的生活。那些文学与宗教,艺术与国宝,以及这座建筑所承载的信仰,失去了,人类同样禁不起。

从巴黎圣母院到葫芦庙:水火无情

木结构建筑,最怕的就是火。

红楼梦中的人,对火灾有着天然的敏感和敬畏。因为那时候,大家的住房多有木料。

连一个小小的丫鬟都知道防火的责任。第二十回,麝月说:

“都乐去了,这屋子交给谁呢?那一个又病了,满屋里上头是灯,下头是火”。

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正和贾母说闲话的时候,南院的马棚着火了。

那时候不叫着火,火字忌讳,所以要说走了水。可见当时人们对火灾有多深的恐惧。

幸亏只是小火,很快扑灭了。贾母已然唬的又是念佛,又到火神跟前烧香,又看到火光全熄灭才肯进屋。然后不要说“火”字,连柴字都不准讲了。

第五十四回,元宵节。贾母问怎么没见袭人服侍着宝玉?王夫人就说她娘刚死,身上有孝。老太太听了不大开心。

然而凤姐说:那园子里头也须得看着灯烛花炮,最是担险的。

火灾隐患啊,这是何等重要,于是老太太满意了。

那时的人都知道,万一火起,多大的宅院,多深的富贵,都能瞬间付之一炬。

荣宁府的飞檐,大观园的亭台,都是木质的,房内的摆设家具也以木质为主,且屋宇相连,火势最易蔓延,火起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及时扑灭,要么一切成灰。

从巴黎圣母院到葫芦庙:水火无情

现在的人们,住在钢筋混凝土里,对火灾的敏感早已降低了。但是,那个时代怕火的意识不在了,怕火的建筑有些却还在。比如北京的故宫,比如曲阜的孔庙。

所以我们在痛心的同时,也要记得警醒。

就像看到别人丢了钱包,也要赶紧摸摸自己的口袋,把要紧的东西放放好。

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有多少古建筑,那些不可复制的瑰宝,它们都有大量木结构,令人细思恐极。

那些值得我们守护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小心翼翼,像红楼人那样时时有着敬畏之心。

因为我们承担不起它们的毁灭和失去。

几千年来,在历史风云红尘风雨中依然留存着的痕迹,有多珍贵,就有多脆弱。随时会成为一片遗址,只能供后来的人们凭吊。

留下来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少,放眼四顾,还有多少?

虽然现在再也听不到更鼓,我们还是要记得打更人常念的那句口号: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