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想走 ——西華派出所退休民警何小龍

其实不想走 ——西华派出所退休民警何小龙

【人物檔案】何小龍,男,1959年3月26日出生,西華派出所三級警長。1976年至1985年,在北京解放軍51258部隊服役9年;1986年至今,先後在土橋(金泉)派出所、西華派出所擔任民警,曾擔任副教導員、社區民警,榮獲嘉獎8次。

初心不變

脫下軍裝穿上警服

3月25日,何小龍在崇州呆了10天回到成都,崇州之行是他最後一次執行上級下達的工作任務。這次任務結束之後,他便年滿六十光榮退休了。

脫下這身警服,何小龍多少有些失落。最近這段時間他老是愛回憶往事。腦海裡幾十年來的點點滴滴總是會不自覺地浮現在眼前。

父母都是老職業軍人,何小龍在北京和山西的部隊大院裡出生和長大。父親離休後定居在成都某幹休所。1985年底,伴隨著百萬大裁軍的號角,當了九年兵的何小龍退伍也來到了成都,來到了這座他十分陌生的城市。

父親帶著在家中待業的何小龍去詢問有關安置的事情,得到的答覆是當年的安置指標名額全部額用於解決轉業幹部,而何小龍是士兵退伍,不在這個安置範圍以內。何小龍一時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人生之路該怎樣走。

其实不想走 ——西华派出所退休民警何小龙

新入警時

不過,無奈和迷茫只持續了較短時間。1986年初,何小龍看到成都市公安局公開招收人民警察的通告後,立即報了名。憑藉過硬的業務知識,出色的身體素質,考試、體檢和政審都順利過了關。這年春天,何小龍如願穿上了那身令他嚮往的“橄欖綠”。

時光荏苒

每一次回憶都是歲月

一轉眼,三十幾年過去了。回想那時,自己也曾經意氣風發;而如今已是稀疏的白髮,滿臉的褶皺。往事如煙,隨風飄散,然而從警三十三年的滄桑卻都寫在這張臉龐上了。

其实不想走 ——西华派出所退休民警何小龙
其实不想走 ——西华派出所退休民警何小龙

何小龍清楚地記得,當時的土橋派出所,唯一的一臺機動車是一輛“湘江-750”警用三輪摩托車。自己分管的郎家橋、高家碾、清水河三個自然村,面積加起來方圓幾平方公里,沒有大路,都是機耕小道。不論白天黑夜、颳風下雨,每次下段工作都是徒步或者騎自己的自行車。寢室裡的床是用“竹笆子”墊底、鋪上硬紙殼再加褥子。夏天蚊蟲叮咬、冬天手腳冰涼。吃飯問題自己解決,自己喜歡和幾個同事“打平夥”。那個年代的辦公和生活條件真的很差,不像現在有車有空調,有食堂浴室,有電話和電腦。雖然條件很艱苦,但何小龍還是對當警察充滿幸福感。

榮辱不驚

滿是對公安更深的感悟

三十三年的從警生涯,也讓何小龍小有成就感。多年以來,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學習和實踐,逐漸掌握了必需的公安業務知識,提高了各項業務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九十年代初,在土橋派出所擔任副政治指導員期間,1993年和1994年,分局舉辦政工論文徵集評選活動,何小龍的兩篇論文分別獲得了二等獎和三等獎。

其实不想走 ——西华派出所退休民警何小龙

2004年,由於何小龍提供的線索信息準確、及時,分局只用44小時即破獲了“8·21”重大殺人案。《成都日報》對破獲這起命案的專題報道,他至今都收藏著。

何小龍把從警三十三年的經歷,作為自己一生中最大的一筆財富,一種榮譽。三十三年,伴隨著各種喜怒哀樂,見證了各種悲歡離合。有許多的人和事,至今都讓他難以忘懷,也許一輩子都會留存在記憶裡。

其实不想走 ——西华派出所退休民警何小龙其实不想走 ——西华派出所退休民警何小龙

三十三年,讓他逐漸懂得了應該怎樣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為群眾多做好事、善事。三十三年的風風雨雨,讓何小龍對“警察”這個職業以及從事這個職業的人,都有一種油然而生的敬意。“警察”這個職業不好“玩”,它是一種責任和使命。擔當起了這種責任和使命,當警察就是一種榮譽。

何小龍想在單位多呆一會,不想回家……就要離開集體了,心裡不是滋味。與戰友們一道,有苦有樂三十幾年走過來,現在要分開,心裡總有些東西放不下。

老是想起周華健的那首老歌:

“……

其實不想走其實我想留,

留下來陪你每個春夏秋冬,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