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重庆,那三层马路

为什么说重庆是的立体的,其中三层马路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三层马路倚山面水,层峦叠嶂,葱葱郁郁,曾是抗战时期重庆最繁华的街区,集中了当时中国政治、军事、外交、文化、金融等诸多重要机构。一层是历史,一层是生活,一层是文艺。

第一层,在李子坝嘉滨路边,有一幢不起眼的砖砌两层小楼,窄窄的,薄薄的,似楼又似墙,似住宅又似仓库,它是滨江路和上山坡道的岔路分界,也是“三层马路”的真正起点。可别小看这幢小楼,它可是民国时期交通银行的“觉园”,抗战时期是重庆原美国驻华大使官邸,用山石、老木修建,防空洞修在屋内,用来躲避日军轰炸从这里开始直到佛图关轻轨站的第一个大拐弯,即为“三层马路”的第一层,茂密的树林间,山路弯曲,隐藏着众多历史文化遗址和纪念馆,依次有重庆谈判旧址群吴铁城官邸、飞虎队展览馆、史迪威将军博物馆,大拐弯处的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机关旧址陈列馆。

第二层,在佛图关轻轨站旁,一面是飞驰的列车,一面是悠闲的时光,也许这正是“三层马路”的魅力所在,宁静的生活和都市的现代化在这里交错,这里就是“三层马路”第二层的起点。由这一层直到桂花园,坡边林荫匝地,紫色的三角梅在路边一丛丛盛开,这一层隐藏了“茶泡饭”“乌鱼花”“周氏山庄”等众多各有特色的重庆江湖菜馆。沿马路右边有一些原住民区,你可以沿台阶而上闻一闻老城的味道。徐远举旧居、圆庐等历史建筑可以在第二层马路找到。

​第三层,从桂花园的拐弯处再往鹅岭正街,直达重庆印制二厂文创园区,这里就是“三层马路”的最后一层。印制二厂曾是民国政府中央银行制币厂,从1950至1970年,重庆人生活中使用的粮票、肉票、代金券等一律带色的纸片就出自这里。如今,作为一处重要工业遗产,印制二厂被改造为文创公园。

你不知道的重庆,那三层马路

觉园:

抗战时美驻中国战区司令史迪威所部美军驻华战区司令部工作人员住所。建于1944年,整体布局坐南朝北,地面有三层,顶部设有阁楼,石砌结构,空间组织比较丰富,充分利用地形,依山而建,用山石、老木修建,防空洞修在屋内,用来躲避日军轰炸。

状元府:

桂花园路12号,建于1911年,系四川状元骆成骧的府邸,又称骆家花园。骆成骧字公绣,四川资中人,四川清代唯一的状元。自幼勤奋好学,刻苦用功,天资聪颖,能过目成诵。九岁就读于成都的锦江书院,十四岁应州试,入读成都尊经书院。1893年中举人,1895年中进士,参加殿试,中状元。他一生思想、言论紧跟时代步伐,参与讨袁,重视教育,为筹办四川大学、成都大学而奔走,还曾任教于四川法政学堂、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四川国学专门学校校长,并在成都筹建成都资属中学。虽为文状元,晚年却热衷讲武,从各方筹集资金修建四川省武士馆,成立四川武士总会,创立射德会等。他为人一生清廉,不求高官厚禄,家用贫困,厨灶屡空,有“穷状元”之称。在成都、资中均未留下什么宅邸,此处宅邸为其同乡商贾骆昂出资为其修建。

重庆史迪威旧居:

​在今李子坝嘉陵新路63号(原宋子文公馆),现为重庆史迪威旧居陈列馆,保存基本完好。这是一座西式青砖平房,有地下室可躲避空袭。

飞虎队展览馆:

位于渝中区嘉陵新路62号。该馆坐落在美国飞虎队当年居住的使馆区,与史迪威将军旧居比邻。

吴铁城旧居:

吴铁城(1888年-1953年),出生于江西九江,国民党元老级政治人物。曾任广东省委员,上海市长,1939年春,蒋介石调吴铁城到重庆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部长。1941年5月,吴铁城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党中央秘书长。1948年11月,吴铁城出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长。1949年去台湾,任“总统府资政”,1953年在台北病逝。

孙科旧居(圆庐):

位于嘉陵新村190号。孙科,孙中山先生长子,其母是孙中山的元配夫人卢慕贞。曾任考试院、行政院、立法院院长等职。抗战爆发后,随国民政府内迁重庆。圆庐,建筑主体平面为正圆形南侧接矩形房屋一间,由著名建筑设计师杨廷宝(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设计。主体建筑是一个圆柱体的舞厅,住房设计在舞厅四周。大圆屋顶有如伞盖,墙上开窗,内设舞池,底楼有精心处理过的管柱连接顶层,用于除湿通风,保持舞池空气清新。底楼的圆形舞池四周分隔为扇形小屋,用于跳舞换衣服专用。它不仅是孙科当年在重的公馆,也曾是国共谈判的场所。

你不知道的重庆,那三层马路

徐远举日居:

在嘉陵新村73号。徐远举为小说《红岩》中徐鹏飞的原型,历任军统局北方区区长、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等职。后徐远举被逮捕,作为战犯被押回重庆白公馆关押。当年,徐远举的机要室、居所都在这里。徐远举于1946年入住,1949年出逃,1949年11月底,对重庆水、电、兵工厂、桥梁等大破坏的策划就是在这个“徐公馆”内的“破坏司令部”里进行指挥的。

国民政府造币厂旧址(重庆印制二厂文创公园):

从开埠后的商贸枢纽城市,到全面抗战爆发后大量企业的内迁,再到上世纪60年代,中国掀起“三线建设”热潮,重庆吸引了大批工业企业在此扎根。“工业城市”的称号曾令无数重庆人感到自豪骄傲。鹅岭印制二厂,地处鹅岭正街1号,曾是国民时期,印制二厂是中央银行的印钞厂,从1941年到1945年间,用其特殊的使命,维系着中国在这特殊时期的经济运行。解放后,作为重庆彩印中心和西南印刷工业彩印巨头,曾印制了粮票、肉票、代金券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曾是的印制二厂渐渐衰微,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英国著名设计师维尔奥尔索普(Will Alsop)的灵感之下,印制二厂以“西中国的798”鹅岭1号还魂重生成为文创基地。如今,印制二厂内不仅有创意办公室、酿酒厂等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体,还建立起了纯艺术性的涂鸦吧和剧场。张一白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邓超工作的CITY RADIO播音室就在鹅岭印制二厂华江楼屋顶,在这里你可以和爱人在最美的天台看一场华丽的日落。

你不知道的重庆,那三层马路

大田湾体育场:

重庆大田湾体育场,又称为大田湾体育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大田湾地区,1951年在贺龙的主持下辟建,1956年5月竣工,占地约12万平方米,为甲级体育场,是体育比赛及训练的重要场所,场内设有标准足球场和椭圆形400米塑胶跑道。场外建有体操房、乒乓球房和蓝、排球训练馆、游泳馆、乒乓球、体操训练房等。是新中国第一个甲级体育场,作为重庆市体育比赛及训练的重要场所。从2005年起,大田湾体育场作为一个区域行的群众运动场,不再承担主要比赛,其功能由重庆洋河体育场、重庆奥体中心代替。

你不知道的重庆,那三层马路

陪都跳伞塔:

又名重庆跳伞塔,位于现重庆市渝中区大田湾体育场内。1942年4月4日,我国第一座跳伞塔在重庆两路口建成,是当时远东地区高度最高、设备最好的跳伞塔,主要用于培训飞行员。抗战时期,大量飞行员在此接受培训后,直接奔赴战场。跳伞塔的设计者是建筑大师杨廷宝,塔前原竖有陈立夫撰文的《陪都跳伞塔记》碑,现藏于三峡博物馆。

1941年4月4日,在重庆成立的中国滑翔总会,决定建立陪都跳伞塔以培养空军,促进航空建设,发展国民体育,普及青少年教育,增强国防意识。在当时,陪都跳伞塔的高度和建筑材料之精美,可与世界各国有数之跳伞塔相媲美,因而它不仅是中国也是亚洲第一流的跳伞塔。尽管年代久远,它已经不能适应跳伞运动的发展,但它曾作为中国和亚洲第一座跳伞塔,又培养过众多的优秀运动员,其功绩将记载我国体育运动的史册。

陪都跳伞塔建成后,为抗战时期培养飞行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训练场所。但以后由于每次跳伞收大洋一元,票价昂贵,一般青少年望而却步,因此,跳伞运动并没有得到普及。

重庆解放后,在贺龙同志的亲切关怀下,重庆的跳伞运动蓬勃发展,1954年并在大田湾体育场建立了重庆市跳伞学校,开展航空跳伞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跳伞运动员。有关部门对跳伞塔也进行了多次维修,现该塔仍矗立于大田湾体育场内,保存完好。2000年9月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你不知道的重庆,那三层马路

美国大使馆旧址:

位于渝中区健康路1号,其建筑坐西向东,仿巴洛克式砖木结构,面阔32.5米,进深12.73米,通高10.73米,有房屋28间。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938年8月,美国驻华大使詹森率美国驻华大使馆人员迁渝设址于此。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美国驻华大使馆迁回南京。2000年9月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拆除,2013年被评为第7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异地复建。

路线推荐:

贺龙雕像—体育馆—体育场—跳伞塔—罗斯福图书馆—美国大使馆—吴铁城官邸旧址(长江委员会)—圆庐—徐鹏飞旧居—三层马路—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陈列馆—史迪威将军陈列馆—飞虎队陈列馆—觉园—三层马路—状元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