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吉利和奇瑞,谁能笑到最后

华为、小米和联想都是活跃在手机和IT市场的知名企业,让我们看看华为、小米和联想都有什么特点,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什么。

比亚迪、吉利和奇瑞,谁能笑到最后

提起小米,人们马上会联想到两个标签一个口号和一个现象,这两个标签就是高“配低价”、“抢购”,一个口号是在小米创业之初喊出的“为发烧而生”,只是最近几年逐步淡化了这个口号,一个现象就是“鲶鱼效应”,小米搅动了当时的手机界,直接拉低了当时高高在上的手机价格,这一点小米功不可没。

比亚迪、吉利和奇瑞,谁能笑到最后

华为作为一家通讯设备制造商,在行业内开始研制手机的时间并不早,而从小白到专家的速度却令人惊讶,这源自于华为在通讯领域的积累,毕竟从通讯基础设备衍生到通讯终端相对简单和顺手得多。另外华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每年投入的惊人的研发经费,2018年,华为投入研发经费近1000亿,排名世界第五位。很明显,华为是一家极为注重研发投入的技术主导型公司,这就是华为快速达到设定目标的关键。

联想是老牌的IT公司,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买买买,买了IBM的PC业务,买IBM服务器业务,买了摩托罗拉,买存储。买来的业务PC、服务器接手后经营得还可以,而可惜的是摩托罗拉算是做废了。可以说,贸工技在联想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联想也是如此分配精力的。联想曾经为中国的IT产业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也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以玩技术为主的今天,特别是在IT领域,开始显得不合时宜,毕竟流通营销环节不直接产生增值,市场需求已经由营销转向技术创新。

实际上,国内的很多行业,面临的问题是相似的,走过的路也极为相似,从开始的贸工技走到现在的技工贸,开始的贸工技是为了解决有无问题,而现在的技工贸解决的是好坏问题。在消费升级需求的今天,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那些以科技创新为企业竞争力的公司自然超越了那些靠经营模式创新的公司。汽车行业也是这样。

比亚迪、吉利和奇瑞,谁能笑到最后

比亚迪近年来风生水起,电动车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已经得到公认。这不,最近又请了国际一流团队,确定了龙设计元素,配合王朝系列命名规则,无论在外型和内在质量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品牌形象也得到了整体提升。可以说,比亚迪的买是真正的买技术、买管理,这和华为非常接近。

比亚迪、吉利和奇瑞,谁能笑到最后

提起吉利,让我们不由得联想起联想的买买买,吉利买了沃尔沃,买smart,而吉利买来以后做得却比联想好得多,毕竟车厂还是以生产制造为主,不像联想从代理起家,营销是联想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亚迪、吉利和奇瑞,谁能笑到最后

奇瑞最初的作用和小米类似,在创业之初,用高性价比的汽车,对当时的汽车市场起到了鲶鱼效应,在市场解决有无问题的阶段,杀出了一条血路,有效地拉低了汽车整体价格。

那些没有太多市场动作的车企,却在闷声发大财,比如长城就是可以媲美手机市场中蓝绿厂的车企,近年来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现在看来,无论哪个行业,都存在着以营销模式见长的公司,也存在以技术能力见长的公司,分别在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占据领先位置,获取相应的收益。国产家电是第一梯队,走完了从代理、代工到自主品牌的过程,目前手机正在走这条路的后半段,汽车行业更是落后一步,还走在通向自主品牌的前半段路上。这条路的前半段可能受益更多的是经营模式先进的公司,而走到后半段,一定是那些技术创新型公司。

总体来看,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那些成熟的公司,最终必然以技术主导,核心竞争力一定是技术,而不是其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