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池酒:一代企业界“标王”的崛起和没落

提示:一红策划,免费策划,说到做到

1990年3月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几间低矮的平房,一地的大瓦缸,厂里的杂草得有一人多高,全厂500多人有一半想离开的一个小酒厂。每年的产量不到1万吨,产品从来没有走出过潍坊地区。

秦池酒:一代企业界“标王”的崛起和没落

只怕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姬长孔在当地是个人才,曾在几家公司都把公司扭亏为盈。经过县长三番五次的请他去秦池酒厂当厂长。当然姬长孔也是军人出生,最后还是“服从安排”

他接手后的秦池年销售额不到2000万元,员工500多个,企业前途一片茫然。天气寒冷的东三省成了姬长孔的首选目标,说也奇怪,到今天还流传:“得三北者成诸侯,得京沪者得天下”。秦池把第一个目标放入天气寒冷、喝酒人口众多的东北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姬长孔在沈阳打了一次漂亮的攻城战役。通过朋友介绍,他在当地电视台上买断段位,密集投放,然后在街上请市民免费品尝,和当地的技术监督部门搞好关系,请他们出了质量鉴定报告。还租用一艘大飞艇在沈阳上空中游翔,然后撒下数万张广告传单,场面十分轰动。想想在1993年的中国,真的是一个“只怕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年代。市场经济、游戏规则和社会角色都十分混乱的氛围中,声音最响、胆子最大、出招最奇的人无疑会是最大的赢家。仅短短1年的时间,秦池在东北三省走俏。

秦池酒:一代企业界“标王”的崛起和没落

梅地亚中心的风光无限

梅地亚中心:中央电视台一个综合性的商务宾馆,当时掌握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的谭希松女强人,在她任职期内把中央电视台广告收入不到10亿元一跃而突破40亿元。她亲自出马,遍访各地豪杰,广撒英雄贴,定每年的11月8在梅地亚中心(谐音要要发)并给广告出价最高的企业家一顶虚无而金光四射的皇冠:标王。就在1994年人们普遍认为是孔府家酒还是太阳神谁是最后的标王。却不料秦池以3079万元加冕标王,只因这一个标王以一个3079的数字把弱小的宴酒拖升到前所未有的崇高平台。到1995年11月8日,标王进标:爱多VCD、8200万,江苏春兰、1.6888亿元,广东乐百氏、2.0099亿元,山东齐民思酒、2.1999999999元的天王级报价。

秦池酒:一代企业界“标王”的崛起和没落

也正是这一年中国的广告首度突破了2亿元。当主持人念到“秦池酒厂”时,已如沸水般的狂腾的全场顿时变得鸦雀无声。人们似乎预感到将有奇迹发生,谁也说不清此刻的心情:期待,嫉妒,憎恨,渴望……猛然,主持人声嘶立竭的叫道:“秦池酒厂,投票金额为3.212118亿元!”为了配“中国永远的标王”,秦池一口气买下了三辆奔驰车,投千万资金整改秦池大厦,后来当有记者问他为何出这个数字,姬长孔说:“这是我的手机号。”仿佛是一个让人哑然的黑色幽默。而对于电视台来说是和秦池玩一出心照不宣的双簧戏。前者要造势,后才要借势。在惊心动魄的梅地亚中心,一切似乎都是有预谋的。仅仅两个月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便尾随而至了。

秦池酒:一代企业界“标王”的崛起和没落

后院起火

1997年初一则关于“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兑”的系列新闻报道则把秦池推进了无法自辨的大泥潭,其实早已有记者暗访一个县级的小酒厂,怎么能生产出15亿元销售额的白酒呢?顺藤摸瓜找到秦池的生产不单是在临朐,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四川。记者看到有24辆大卡车在厂内外等着装酒,其生产环节简陋。这样的尴尬浮出了水面,而秦池还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当中,从不感觉媒体报道对自己有多大的影响力,在《经济参考报》发报之前,秦池派人赴京表示愿意出百万元收购这组报,此举未果后,秦池便被打击的天旋地转,连一丝无辜的声音都来不及发出。

秦池酒:一代企业界“标王”的崛起和没落

而那些在标王制造“运动”中稳收其利的人,此时也站到了秦池的对面,扮演起反思和评判者的角色。这可能是1997年全国最不幸的企业。当年年度秦池完成的销售额不是计划的15亿,而是6.5亿元,再一年,下滑到3亿元,从此一蹶不振,最终从公众的视野中消逝了。

当读到这里的时候 故事基本上已经结束,后来为了300万的货款拍卖商标。作为中国今天的企业家,更多的时候应该把精力和专注力放在产品上,产品的知名度可以通过广告迅速扩大,但以知名度、信任度和美誉度三者高度统一为基础的名牌,则不是靠广告在几天之内能造出来的,而是由产品质量和口碑的相互循环实现的。

提示:一红策划,免费策划,说到做到。一红策划作为一家全国专业的品牌营销策划机构,免费给企业和个人提供咨询策划服务。

秦池酒:一代企业界“标王”的崛起和没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