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學宜興研究生院項目:築就高層次人才的搖籃

——“起航新時代·優質項目巡禮”系列報道之二

項目檔案

項目名稱:江南大學宜興研究生院

項目簡介:江南大學宜興研究生院項目位於新莊街道,東至范蠡大道綠化帶、南至東氿北路、西至芳塍路、北至太湖大道綠化帶。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536畝,總建築面積約305107平方米。項目建設採用整體規劃,分期實施形式。其中,一期工程用地約250畝,建築面積約91500平方米。

項目續航力

江南大學研究生院二期工程建設面積約147000 平方米。一期、二期建成後,江南大學宜興研究生院計劃在開辦三年內,使在校研究生規模達到1000 人以上,其中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低於60%,遠期逐步擴大招生規模。江南大學作為國家“211 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綜合實力強勁,尤其是輕工、食品等專業,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未來,江南大學將把更優的科技資源、科研人才引入宜興,讓更多前沿技術、創新成果放在宜興轉化,為產業強市提供更堅強的智力保障,並有力助推宜興教育事業發展、城市能級提升。

推進微鏡頭

3 月底全面進場施工以來,江南大學宜興研究生院項目正穩步有序推進。“如果進展順利,該項目一期工程5 個主要建築2020 年9 月可基本建成。”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公建中心工作人員戴層層說。

“現在可能還看不出,學校共規劃了4 個出入口,因為有護校河,每個出入口都由一座橋涵與外部市政道路相連接。”在工地現場,戴層層邊指著項目總平面圖邊介紹,江南大學宜興研究生院整個校園建築佈局採用“合院式”佈局,以一號科研樓主樓所在地為南北中軸線,教學組團、生活組團及體育運動設施合理分佈在中軸線周邊。其中,一期項目主要包含一號科研樓、國際交流中心、一期食堂、一期學生公寓、體育館、聯合研究中心、圖書館等建設內容7 個單體建築,其中前5 個為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代建。

項目啟動建設至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作人員不僅在已開工的護校河等部分狠抓建設推進,還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與設計單位等進行了五六輪座談,不斷優化方案。例如,根據項目所在地地形和建設實際,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提出了“將校園北側主入口東移”“將一號科研樓由‘風車型’改為‘矩形板式’設計以增加採光”等建議,均被接受吸納。根據最新的設計方案,該項目除了一號科研樓作為地標建築高度約90 米之外,學校其他建築標高均不高。沒有了“水泥森林”,師生未來在這裡能更好地體驗園林校園的感覺。同時,注重在建築裝飾中融入宜興地方特色文化,使用“陶棍”等作為外部裝飾元素,彰顯陶都特色;還巧妙利用建築之間的連廊,佈置陶都文化和院校相關學科展示櫥窗,在使建築在擁有住、學、研的基礎功能外,還體現人文、思想和藝術性。

同時,工程建設還全力打造綠色校園、生態校園。據介紹,目前在建的護校河,就是該部門傾力打造的繞學校外圍一週的“綠郭水環”。護校河建成後,還計劃在河兩岸栽植植物,使其既能為“無圍牆”校園發揮“護校”的作用,又能起到景觀河道的效果。同時,宜興住建等部門還與設計單位反覆研討磋商,計劃對學校地塊內自然河道、坑塘等進一步開挖整理,打造佔地約25 畝的中央景觀湖。該湖不僅可通過“海綿校園”設計,匯流收集地塊內雨水,並將與護校河相連後,接通周邊自然河道五瀆河,最後通達東氿,構成一個自然循環水系,起到防洪、排澇、雨水收集回用、景觀苗木灌溉等功能。此外,工程計劃在主體建築建設中,合理運用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光熱等節能、節水、節材等新技術,確保其獲得“綠色建築”二星級設計標識,營造一個生態、節能、環保的良好教學和生活環境。

“目前,項目一期主體建築建設即將全面啟動。我們將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從第一道工序開始抓質量,從每一處細節抓安全文明施工,保質、保量、按期完成項目建設。”戴層層說,一期食堂、一期學生公寓土建安裝等已進入招投標階段,預計5 月進場施工,至年底基本建成;國際交流中心、體育館預計8 月開工,至年底實現主體建築封頂,“年底時你再來看,那時校園就能顯現雛形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