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关于试卷命题的一些过程和原则,知道后有效应对

还有51天高考。关于高考试卷命题的一些流程和原则不能不知道,知己知彼,这样,能够做到有效应对。

一、高考试卷的出卷形式有哪些

在正常情况下,每套高考试卷都会准备两套,即AB卷,一套在正式考试时启用,一套留做应急备用。通常,两套试卷的难易程度略有差异,如果备用卷没有被使用,高考结束会被统一处理。

2019高考:关于试卷命题的一些过程和原则,知道后有效应对

二、高考题的出题教师是谁

教育主管部门的考试中心设有专家库,通常由各地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为骨干的大学教授、教育部门的教研员、中学骨干教师三者组成,基本在每年上半年的一、三、四月份,专家库的老师会进行适当增补替换,从中抽选组成高考命题小组。由于高考的目的是为高校选拔人才,高校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具备何种素质比较明确,因此各科目的命题小组长大多是由大学教授担任,引导和把关试卷的命题方向和难度。

另外,还会从985大学的应届博士毕业生中直接挑选一部分人担任命题老师的“秘书”,基本要求是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基本的办公编辑软件,30岁左右,中共党员优先。他们不负责出题,主要是配合命题老师的工作,处理高考命题过程中的各种意见,起到“参谋”的作用。

2019高考:关于试卷命题的一些过程和原则,知道后有效应对

概括地说,参与命题小组的成员有“四条红线”:一是有职称,职称本身代表从业时间和反映能力高低,比如高校教授,中学的特级、高级老师;二是不担任本年度高三毕业班的任课老师;三是没有亲属参加本年度的高考;四是没有参与何形式的课外活动,比如讲座、编写教辅材料。这“四条红线”会从根源上保证高考命题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满足“四条红线”要求的人员,政审合格后,签订“保密协议”,主要进行安全思想规培,严格要求在高考结束后不得对外宣传命题人的身份,不得以任何形式点评高考题目,不能接受媒体采访等,然后仅仅允许带好换洗衣服,“走马上任”。

三、高考命题的命题过程是什么

每年3月上旬,接到通知的命题人陆续汇合。高考命题的地点位置较偏,有武警把守,24小时受到监控,与外界隔断任何联系,但是生活条件好。命题时间大致持续一个多月,如果在这段时间,平时的任课教师以“请假”名义离校,学生们要多加留意这位教师的教学风格,说不定会有一些“意外收获”。

2019高考:关于试卷命题的一些过程和原则,知道后有效应对

高考命题的出发点是《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原则是“不出怪题、偏题”,既不能回避"必考点",又要突出高考“选拔英才”的目的。而这些内容和知识点早已被“高考党”熟知,因此,只好在命题的角度、方法、题型上动脑筋,想方设法找到考生们的“薄弱点”。这也是多数考生看到试卷,往往会有“试题很熟悉,但不知如何动笔”的原因之一。

高考试卷上的每一道题都是集体智慧碰撞、汇聚的结晶。命题的办公室辟有专门空间,几乎囊括市面上全部的教辅资料,供命题老师参考:不是参考如何命题,而是避免将来试卷里出现类似的题。如果教师发现见过某一类的命题点、而资料架上遗缺,马上会有专人“动用一切手段寻找证实”。通常几个命题人“承包”试卷的某一部分题型,每个题型会初步拟出15至20道考题。

命题过程中,每位教师承受的思想压力大、承担的劳动强度也大。在最初商谈考点、组织题型、决定试卷方向时,命题老师们往往工作到深夜,题目不求“新”,但必须“异”,全方位谨慎考量试题,揣摩考生的理解程度,反复论证、试验、商量、检查、争执,直到消灭分歧达成意见统一,题目才算基本确定。

2019高考:关于试卷命题的一些过程和原则,知道后有效应对

四、什么是“反押题”模式

选题负责人从各位老师确定的每个题型里选出最优秀的题目组合成试卷,交由专门的核对人员,仔细地与市场上出现的所有参考资料进行比对,开始“反押题操作”:与市面上已有的教辅资料对照,只要题目和解题思路的相似度达到50%以上,这道题会被立即“毙掉”,尤其是数学、理综、文综后面的大题。

经过层层筛选核对后,根据挑选出的试卷测试考生的答题成绩和命题老师的意见适当调整后,由学科秘书和命题组长再次审核,拍板选出今年的高考题目和备用卷,上报教育主管部门。纵观整个高考命题过程,监控十分严密,片纸不能流出命题场所,任何纸类物品不得带回休息房间,一切纸稿每天由2位老师和2名武警在规定地点统一焚烧。

2019高考:关于试卷命题的一些过程和原则,知道后有效应对

5月底6月初,高考近在眼前,指定印刷厂彻夜不休工作两天,印刷出所有试卷。所以,建议考生在五月初开启“大规模刷题模式”,五月底重新回归教材,从《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里查找复习的漏洞:五月份之前的题型在高考试卷上“撞车”的几率相当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