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關於試卷命題的一些過程和原則,知道後有效應對

還有51天高考。關於高考試卷命題的一些流程和原則不能不知道,知己知彼,這樣,能夠做到有效應對。

一、高考試卷的出卷形式有哪些

在正常情況下,每套高考試卷都會準備兩套,即AB卷,一套在正式考試時啟用,一套留做應急備用。通常,兩套試卷的難易程度略有差異,如果備用卷沒有被使用,高考結束會被統一處理。

2019高考:關於試卷命題的一些過程和原則,知道後有效應對

二、高考題的出題教師是誰

教育主管部門的考試中心設有專家庫,通常由各地綜合性大學和師範院校為骨幹的大學教授、教育部門的教研員、中學骨幹教師三者組成,基本在每年上半年的一、三、四月份,專家庫的老師會進行適當增補替換,從中抽選組成高考命題小組。由於高考的目的是為高校選拔人才,高校對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具備何種素質比較明確,因此各科目的命題小組長大多是由大學教授擔任,引導和把關試卷的命題方向和難度。

另外,還會從985大學的應屆博士畢業生中直接挑選一部分人擔任命題老師的“秘書”,基本要求是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和基本的辦公編輯軟件,30歲左右,中共黨員優先。他們不負責出題,主要是配合命題老師的工作,處理高考命題過程中的各種意見,起到“參謀”的作用。

2019高考:關於試卷命題的一些過程和原則,知道後有效應對

概括地說,參與命題小組的成員有“四條紅線”:一是有職稱,職稱本身代表從業時間和反映能力高低,比如高校教授,中學的特級、高級老師;二是不擔任本年度高三畢業班的任課老師;三是沒有親屬參加本年度的高考;四是沒有參與何形式的課外活動,比如講座、編寫教輔材料。這“四條紅線”會從根源上保證高考命題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滿足“四條紅線”要求的人員,政審合格後,簽訂“保密協議”,主要進行安全思想規培,嚴格要求在高考結束後不得對外宣傳命題人的身份,不得以任何形式點評高考題目,不能接受媒體採訪等,然後僅僅允許帶好換洗衣服,“走馬上任”。

三、高考命題的命題過程是什麼

每年3月上旬,接到通知的命題人陸續匯合。高考命題的地點位置較偏,有武警把守,24小時受到監控,與外界隔斷任何聯繫,但是生活條件好。命題時間大致持續一個多月,如果在這段時間,平時的任課教師以“請假”名義離校,學生們要多加留意這位教師的教學風格,說不定會有一些“意外收穫”。

2019高考:關於試卷命題的一些過程和原則,知道後有效應對

高考命題的出發點是《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原則是“不出怪題、偏題”,既不能迴避"必考點",又要突出高考“選拔英才”的目的。而這些內容和知識點早已被“高考黨”熟知,因此,只好在命題的角度、方法、題型上動腦筋,想方設法找到考生們的“薄弱點”。這也是多數考生看到試卷,往往會有“試題很熟悉,但不知如何動筆”的原因之一。

高考試卷上的每一道題都是集體智慧碰撞、匯聚的結晶。命題的辦公室闢有專門空間,幾乎囊括市面上全部的教輔資料,供命題老師參考:不是參考如何命題,而是避免將來試卷裡出現類似的題。如果教師發現見過某一類的命題點、而資料架上遺缺,馬上會有專人“動用一切手段尋找證實”。通常幾個命題人“承包”試卷的某一部分題型,每個題型會初步擬出15至20道考題。

命題過程中,每位教師承受的思想壓力大、承擔的勞動強度也大。在最初商談考點、組織題型、決定試卷方向時,命題老師們往往工作到深夜,題目不求“新”,但必須“異”,全方位謹慎考量試題,揣摩考生的理解程度,反覆論證、試驗、商量、檢查、爭執,直到消滅分歧達成意見統一,題目才算基本確定。

2019高考:關於試卷命題的一些過程和原則,知道後有效應對

四、什麼是“反押題”模式

選題負責人從各位老師確定的每個題型裡選出最優秀的題目組合成試卷,交由專門的核對人員,仔細地與市場上出現的所有參考資料進行比對,開始“反押題操作”:與市面上已有的教輔資料對照,只要題目和解題思路的相似度達到50%以上,這道題會被立即“斃掉”,尤其是數學、理綜、文綜後面的大題。

經過層層篩選核對後,根據挑選出的試卷測試考生的答題成績和命題老師的意見適當調整後,由學科秘書和命題組長再次審核,拍板選出今年的高考題目和備用卷,上報教育主管部門。縱觀整個高考命題過程,監控十分嚴密,片紙不能流出命題場所,任何紙類物品不得帶回休息房間,一切紙稿每天由2位老師和2名武警在規定地點統一焚燒。

2019高考:關於試卷命題的一些過程和原則,知道後有效應對

5月底6月初,高考近在眼前,指定印刷廠徹夜不休工作兩天,印刷出所有試卷。所以,建議考生在五月初開啟“大規模刷題模式”,五月底重新迴歸教材,從《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裡查找複習的漏洞:五月份之前的題型在高考試卷上“撞車”的幾率相當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