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江西老俵”

點擊上方右邊藍色“山色歸讀”直接關注,微信公眾號: shanseguidu 授權轉載見文尾。

外地人喜歡稱江西人為“老俵”,江西人自己也喜歡自詡為“老俵”,“老俵”也寫作"老表",通常這種稱呼帶有一定的親暱性。那麼,“老俵”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闲话“江西老俵”

這個稱呼最早可能源自江西贛州一代客家人,“老表”一開始只是單純地表示姑老表、舅老表、姨老表這類表親關係。基於中國傳統的宗族權和夫權體系,我國老百姓一般把所有的親戚關係分成內親外戚,即親指族內(同姓),戚言族外(異姓)。

有句老話叫“親只三代,族符萬年”,“族符萬年”就是指父系綿延下來的宗族會傳承成千上萬年,比如同一個老爹的幾個兒子各自後代之間的關係;而“親只三代”中的“親”實際上就是上文中的“戚”,即族外異姓的親戚,各類表親就屬於這類。

民間常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見了”(或頭道親,二道表,三道親戚走完了),通俗地說,第一代是直系親屬象親兄妹、親姐弟之類,二代當然就是表兄、表弟、表姐、表妹了,三代四代不走了,或走動很少很淡了,當然不是絕對的,但大部分都是這樣。

闲话“江西老俵”

客家人基於特殊的亞文化和經歷,相對其他中國老百姓,對錶親關係十分看重,對母系親屬懷著一種潛意識的眷戀情感。後來為了拉近非親屬的兩個人彼此之間感情距離,便借用“老表”這個詞來泛指,也寫作“老俵”,相當於“兄弟”。直到現在,贛南客家方言中的典型用還有俵煙、俵茶,俵糖果等說法。

當然,“老俵”這個詞在江西人與江西人之間、外省人與江西人之間的應用範圍迅速擴大與早年江西的移民有關。我國曆史上清朝時期發生了以湖廣行省為主的老百姓大規模向四川移民以填補該地區人口極度凋敝的“湖廣填四川”(可參見拙作“湖廣填四川”填出來的共和國兩名主要創始人)。在“湖廣填四川”中, 江西很多情況下也充當了歷代移民的中轉站,經此移往全國各地。

闲话“江西老俵”

其實“湖廣填四川”還有一前奏曲就是“江西填湖廣”。元朝末年,兩湖是元末反元的紅巾軍與元朝軍隊以及朱元璋廝殺拉鋸的主要戰場,社會動盪使人口銳減。朱元璋統一長江流域之後,於洪武年間下令組織人多地少的江西人遷往湖南、湖北。 直到今天,很多全國各地的人還稱呼其祖籍在山西洪洞縣大槐樹。

後來遷移到湖南、湖北的江西人(還有移往福建、廣東等地的江西人)和江西本地人人的生活習性、飲食習慣差依然大致相同,外省江西人後來擴展至整個外省人一看見江西人就善意地戲謔稱呼其為“江西老表”,就是基於這一歷史淵源把江西人看作親戚的意思。

甚至有人誇張地說,篤信風水的贛南人為了在遷徙過程中便於掌握前途和行進方向,愛隨身攜帶一隻表(羅盤),被外鄉人戲稱為“老俵”。

闲话“江西老俵”

相傳,還有另外一個詞“解手”也是在江西移民過程中產生、傳播開來的。據說,當年很多江西人故土難離,是被明、清政府強迫、捆綁著押運到“湖廣”的,以防他們中途逃跑。由於長途跋涉,路上要方便時,他們必須向押送官兵報告:“老爺,請解開手,我要方便”。次數多了,這種口頭請求就簡單化成:“老爺,解手”,即要“出恭”。此後,“解手”便成了便溺的代名詞,一直沿用至今。(您有任何看法都可以在文後留言與作者和其他讀者討論、分享哦!)

掃描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山色歸讀】,嘿嘿,鼓勵一下請點贊並朋友圈閒話“江西老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