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釣餌都要比窩料香?因為窩料比釣餌香,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為什麼釣餌都要比窩料香?因為窩料比釣餌香,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釣魚用的餌料,是分的很細緻的,打窩誘魚的,叫做窩料,附鉤釣魚用的,叫做釣餌,好些新釣友會覺得,餌料不都是一個樣麼,用來打窩後,剩下的做釣餌,這樣不是很省事麼?為什麼窩料和釣餌都要單開呢?

為什麼釣餌都要比窩料香?因為窩料比釣餌香,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也有不少釣友,從來都不在乎這樣的問題,因為只用酒米和蚯蚓,更沒有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或者不對的地方,那麼,窩料和釣餌一樣,又或者窩料比釣餌香型濃郁一些,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

為什麼釣餌都要比窩料香?因為窩料比釣餌香,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後果其實很簡單,就是最近流行的一個新詞,叫做補窩死,什麼意思呢?就是發窩後連桿正口,魚口慢了之後,趕緊補窩,魚口正常後,突然停口,再怎麼補窩續窩,完全沒口,窩點成了死窩,但是在整個打窩、補窩過程,動作不大,發出的動靜也沒有多大,可是窩子就是這麼死了,讓人很是無奈,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為什麼釣餌都要比窩料香?因為窩料比釣餌香,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窩料的作用,是誘和聚,這兩個功能,誘,就是用餌料的味型加狀態,將四散的魚群誘到窩料附近,窩料的香型,不一樣要濃郁,但是一定要持久,那麼聚呢?誘來的魚群,可以吸食到餌料,可以留在窩子裡,這就叫聚魚;那麼釣魚,其實就是釣窩子裡的魚,如果釣餌比窩料香濃,那麼窩子裡魚,吸食鉤餌的概率就要大很多,反過來,如果窩料比釣餌香濃,那麼窩子裡的魚群完全沒有必要再去吃魚鉤上的餌料。那麼,為什麼會出現補窩死這樣情況呢?

為什麼釣餌都要比窩料香?因為窩料比釣餌香,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原因一、補窩的數量,比打窩時數量還要大

窩料大多味型持久,但是並不濃郁,因為窩料講究散味持久,過於香濃的窩料,就算把魚群聚來了,也不會輕易咬鉤;但是補窩時,窩料的數量太大,比如打窩就二三兩,補窩就半斤,窩料的數量增加了,先不說動靜大小,相當於變相的增加了窩點內,窩子的香濃程度,換句話說,窩料香濃蓋住了釣餌的味型,魚群自然也就不吃釣餌了,而且吃完窩料之後,也就吃飽了,自然更不會去吃釣餌了,所以大多數講打窩的文章,都會強調少量多次,讓魚群感覺,有的吃,吃不飽,這樣才能留魚、留窩。

為什麼釣餌都要比窩料香?因為窩料比釣餌香,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原因二、水溫太低時,魚容易出現飽腹感

釣魚一定要注意氣溫和水溫的變化,一方面是氣溫影響水溫變化之後,魚需要對水溫一個適應的過程;另一方面,魚是變溫動物,溫度越高,新陳代謝越快,在低溫時,新陳代謝是比較慢的,直白一點理解,水溫在22度往上走的時候,魚的胃口好,遊曳的活性足,但是運動量也大,進食需求旺盛;水溫在14~18或者更低溫的時候,新陳代謝就不那麼旺盛,相應的,胃口就不那麼好了,吃的少,活動慾望也少;這樣在補窩之後,吃窩料都能吃飽了,沒有必要冒險去吃釣餌。

為什麼釣餌都要比窩料香?因為窩料比釣餌香,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原因三、用活餌作釣,補窩死的現象會比較多

野釣時,用紅蟲或者蚯蚓作釣,用酒米、麥粒等種餌打窩,雖說也會發窩,但是因為蚯蚓和窩料的味型並不一致,所以窩料就是單純的誘魚聚魚,而作為比較香濃的釣餌,在發窩後會快速連桿,但是過一段時間,窩料被吃完了,釣餌不變的情況下,魚已經吃飽了,但是腥濃的釣餌,並沒有補窩的作用,只能依靠持續的酒米、種餌來誘魚,如果水域中魚群密度不大,可能補上2~3次窩料之後,就徹底停口了,換個釣點,距離原釣點大約50米左右,再繼續開釣,又會有口;如果原釣點,有釣友改用麥粒作釣,還會繼續發窩,如果用蚯蚓,依然會停口。

為什麼釣餌都要比窩料香?因為窩料比釣餌香,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釣魚是個挺有意思的事情,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這些小細節,說開了一文不值,但是沒說開之前,總是覺得不可思議,關於補窩停口這個事,一般也多發生在春夏之交,在其他季節,還是很少遇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