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縣北三郎廟村從“灰頭土臉”到美麗蛻變

路潔徑幽的村莊環境、鄉風文明氣息濃郁的文化牆、整齊劃一的綠化樹木、乾淨整潔的農家小院、小徑通幽鮮花盛開的小遊園……自郟縣冢頭鎮北三郎廟村創建美麗鄉村以來,昔日灰頭土臉的小鄉村有了驚人的變化。

“說實話,俺村的變化以前想都不敢想。”近日,該村村民徐銀鈴對煥然一新的村莊面貌讚不絕口。但就在一年前,這裡還是垃圾遍地、汙水橫流,著實是“灰頭土臉”。

是什麼力量推動著北三郎廟村的美麗蛻變?

在2018年初冢頭鎮美麗鄉村創建動員會上,北三郎廟村因環境髒亂差被點名。

動員會後,北三郎廟村幹部坐不住了。經過開會討論,北三郎廟村做出決定:一個字,“幹”。

自此,每天早上6點,村“兩委”幹部自帶掃帚、鐵鍬義務整治村內環境衛生,一個月後黨員參與進來,此後越來越多的群眾也積極加入,北三郎廟村美麗鄉村創建序幕正式拉開……

人居環境整治不僅僅是簡單的打掃衛生,基礎設施需要改善,這就免不了動用機械,除了人力還需要投入大量的真金白銀。錢從哪裡來?北三郎廟村黨支部書記李明現瞄準了村裡瀕臨坍塌的破舊房屋、荒廢宅院。利用拆舊復墾獎勵政策,北三郎廟村克服重重困難拆出了近70畝的土地。通過拆舊,北三郎廟村拆除了破落感,拆除了安全隱患,拆出了和諧幹群關係,拆出了集體收入,也有了改善基礎設施、扮靚鄉村的資金。

在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主幹道硬化1公里,美化牆體2800平方米,打造了一個1000米的黨建循環圈,修建了一個2.3畝的小遊園;在復耕的土地及村內道路兩旁、房前屋後種植了紅葉石楠、丹桂、桃樹、梨樹等苗木30餘畝;在群眾居住集中的地方繪製了以鄉風文明為內容的“牆體畫”,村裡組建了軍鼓隊、廣場舞隊;組織開展了“文明衛生戶”“好媳婦”“好婆婆”“好鄰里”等評選活動,對群眾的思想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引導,逐步形成了人人愛家園、人人講清潔的良好氛圍。

村子變了,群眾笑了,幹部的幹勁更足了。北三郎廟村有種植蘆筍的習慣,但年輕人外出務工,老年人在家沒有能力打理,種植面積也比較分散。為了整合資源,村幹部號召村裡的種植大戶承包土地,將部分群眾的土地流轉到大戶手裡,這部分群眾可以拿到土地租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在收割時節去打零工,增加收入。北三郎廟村共有土地1300餘畝,僅蘆筍種植面積就達1100畝,每畝蘆筍純收入在8000元以上。一年下來,群眾的腰包鼓了,幹部的腰桿更直了。

至此,北三郎廟村完成了從“灰頭土臉”到“鄉村新貴”的驚喜蛻變。(牛倩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