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檫亮心中的慧眼,怎能求得人间的正义

暗算

若不檫亮心中的慧眼,怎能求得人间的正义

所谓“花痴”,就是那些即使拼出性命也要守住内心美好的人,通常也是那些无论如何都不骗人不害人的人,然而,他的善良最容易遭人暗算。

在一个互不信任的社会,所有的人都在遭受另一些人的暗中算计,小则折财伤身,大则要命。

似乎每一个人都很迷茫——在这各世界上,究竟谁能用真诚的行动来爱自己的灵魂!

01

渴望,是生命最原始的动力和最根本的保证。只有对生的渴望大于对死的恐惧,人们才不会选择轻生。

生存需要力量——头脑、枪炮、钱财、伙伴,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四大“武器”。枪炮在政府手里,官阶越高,离枪炮控制权越近。

寻常百姓,只剩下头脑、钱财和伙伴,可以用来保护自己。巨额诱惑足以改变人的头脑、异化人际关系,因此,金钱在剩下的“武器”中至关重要,对生命的渴望,也就表现为对钱的渴望。

没有人不想活成心中理想的自己:

严重缺乏安全感的人(就业、医疗、养老以及各种暴力伤害的防范等方面没有安全感),他的理想就是能够平安地活着,他对金钱的渴望就是一种求生欲。在死亡危险面前,人格和灵魂往往成了可以出卖的筹码。

超越安全需求的人(解决了上述安全忧患的人通常也是相对富裕的人),他们的理想分化为两类:一类追求物欲快感,一类追求灵魂(和社会的)美好。

所有的人,包括上述三种人(求生者、求快感者和求美好者)都渴望金钱。

但在一个不讲信用的社会里,追求美好的人更难挣到钱,因为作假(让事情看起来很美)远比认真(把事情真的做到很美)容易,而且(谎言往往)更具吸引力。

追求灵魂美好的人不忍欺骗自己的良心,无法厚颜撒谎、狠心害人。在社会总财富既定的前提下,如果骗子暴富了,必然意味着善良人贫困。

若不檫亮心中的慧眼,怎能求得人间的正义

02

世界上有两种知识——“让事情看起来很美(作假)”的知识和“把事情做到很美(作真)”的知识。前者是一门欺骗的学问,后者是一种善良的质朴。

地沟油、黑心棉、皮革奶都美得让普通人无法分辨,卖相好、成本低、利润高,至于伤天害理,自己就不管了。各行各业都有人参杂使假,反正不用自己的产品就行。

天长日久,这些作假者至少在三个方面变得越来越聪明:1作假的技术;2识别假货的本事(以免自己误用受害);3撒谎和圆谎的能力。尤其这撒谎是最难修炼的艺术。

这三方面的知识早已被骗子们发展成深不可测的学问。作假者精明狡诈、势利圆滑、能言善辩、演技精湛,很多时候还需要心狠手辣。

在一个不讲诚信的社会,坚守人格底线(不欺骗不害人)的人,势必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诚实的人们常常因为骗局而致贫、致病,沦落为勉强苟活的人,但无论如何,总有那么一些人,宁死都不肯出卖自己的灵魂。

若不檫亮心中的慧眼,怎能求得人间的正义

03

生活中很可能充满了骗局,这个真相也许让你非常失望。

应试教育中的考试,往往是一本正经地证明他们知道那些其实他们并不知道的知识;名利场上的交情,常常是煞有介事地表演他们喜欢那些他们内心讨厌的人;而那些欺世盗名的丰功伟绩,多半都是厚颜无耻地夸耀他们创造了那些其实被他们毁掉的美好。

一个社会的骗子越是猖獗,上述关于“爱”、能力和功劳的表演就越是普遍。狡诈就越是受到鼓励,诚信就越是受到惩罚。

若不檫亮心中的慧眼,怎能求得人间的正义

04

纯朴善良的人们,该如何避免遭遇骗子的暗算呢?

能力、情感和成绩都可以作假,但是行动和效果通常不会骗人,不妨以此作为最终判断依据。

首先要远离那些在行动和效果上对你表现出“反向诚意”的人。

所谓反向诚意,就是以侵占你的利益或对你造成伤害为真实意图。无论这些人多么善于伪装,最终都会在行动和效果上露出马脚。

根据他们侵占你的经济利益的大小和造成伤害的轻重,反向诚意也可以分为五个等级。

最低等级,是占你的小便宜;第二等级,小便宜加上小伤害;第三等级和第四等级,是经济侵占和人身伤害的依次升级;最高等级的反向诚意,是谋财害命。

请用“行为和效果”这把尺子,仔细观察和评价你身边的伙伴,识别和珍惜对你抱有正向诚意的人——为了成全你心中的美好,他们常常或者用金钱或者用真诚的行动,慷慨相助。

人在一生中有多种伙伴关系——情侣、夫妻、同事、朋友……

最佳的伙伴关系,是彼此不顾一切地成全对方的美好;最坏的伙伴关系,是你死我活的彼此算计。

我心中美好的自己,是凭借灵魂的纯粹赢得相亲相爱的伙伴;我心中正直的事业,是通过至诚的良缘遏制尔虞我诈的暗算。

善良的人们啊,若不能擦亮心中的慧眼,怎能求得人间的正义……

若不檫亮心中的慧眼,怎能求得人间的正义

------------------------------

更期待能赢得你的评论和转发,以便更多有缘人从中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