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电视剧《都挺好》给家庭题材剧的创作带来哪些经验和启示? 孙晖

导语:电视剧《都挺好》是近期家庭题材电视剧的一部“爆款”之作,引发了业界和观众的持续热烈讨论。在总局电视剧司指导、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创作研评会上,该剧主创团队、专家学者以及年轻观众代表对该剧进行了深入研讨,现综述如下。

一、直面社会现实问题,开拓家庭题材新热点

《都挺好》之所以能够引发观剧热潮,持续产生热议,首要的原因在于其贴近现实生活,直面社会及家庭矛盾,聚焦原生家庭、赡养老人等社会问题,呈现出一般家庭剧难得一见的新颖视角。

在研评会上,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范咏戈认为,《都挺好》为家庭伦理剧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它可以不只是生活琐事、一地鸡毛,还可以有更多的担当。新华社国内部记者史竞男表示,在荧屏上对于家庭关系很少有如此这般真实的呈现,以往家庭剧通常聚焦婚姻、婆媳关系、子女教育等,《都挺好》另辟蹊径,探讨了原生家庭给每个人带来的影响,为深入剖析当代中国的家庭关系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综述】电视剧《都挺好》给家庭题材剧的创作带来哪些经验和启示? 孙晖

据了解,《都挺好》制片方在2010年看到原著小说,在2012年买下版权,直到2017年才拍电视剧,创作的时间跨度很大。该剧制片人侯鸿亮认为,该剧展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说明剧情中的各种议题是一直存在的,是需要被放在公众舆论场中讨论的。正是主创团队持之以恒的开发和挖掘,让这些饱受社会关注的家庭现象和问题最终得以通过该剧呈现。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认为,该剧巨大的话题度缘于它有一个重要的审美发现,就是对生活当中的一种“隐秘的真实”进行了生动的、有力的揭示,像把海平面下的冰山凸显在人们的面前,既有意料之外的审美惊奇感,同时又有情理之中的熟悉气息。

《都挺好》关注原生家庭伦理话题,敢于触碰和解读现实问题,同时也在最终剧情的走向上走向温馨和感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表示,对于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跟剧情的发展一样,最后都是走向“家和万事兴”,甚至像苏明玉那样有着某种心灵创伤的性格,也能逐渐地表现出她温情的一面,在最后都走向了和解。对于家庭剧的持续发展,范咏戈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不断提升对现实的人文关怀,避免把现实浪漫化、把生活碎片化、把娱乐浅表化;二是注重反映现实生活多维度、多视角;三是努力摆脱固化的叙事套路。

二、充分挖掘人物,不完美中见真实

《都挺好》没有回避和粉饰家庭人物关系和各种家庭矛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不落窠臼,摆脱既定剧情模式下的脸谱化人物,给观众以新鲜感的同时,也更能让观众们感同身受。该剧导演简川訸在研讨会上总结“每个角色都不好,都有瑕疵”,而正是这种“都不好”成就了《都挺好》。

【综述】电视剧《都挺好》给家庭题材剧的创作带来哪些经验和启示? 孙晖

《都挺好》塑造了精彩丰满的人物群像,剧中角色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也通过曲折的剧情展现了人性的软弱和复杂。《人民日报》政文部文化采访室副主编刘阳认为,从宏观上看,该剧很好地把握了各种人物类型的功能性和他们之间的情感交织,绘出了一幅当代社会博杂又丰富的人物谱系,立体呈现了社会中不同类型人物的状态;从微观上看,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境遇都在当今社会中具有代表性。

该剧主要人物苏明玉是引起观众讨论,引发观众共情共鸣最多的一个人物。她就像生活中的某个普通人,跌跌撞撞一路打拼的经历,让观众感受到的力量和希望。主演姚晨在研评会上谈到,该剧播出期间她收到很多朋友发来的信息,都不约而同地告诉她在苏明玉的身上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些人有男有女,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这让姚晨深刻感受到,一个真实可信的角色是可以击穿所有的壁垒,直抵人心的。范咏戈认为,由于突破了原来的叙事套路,苏明玉成为当下荧屏上崭新的人物形象。

【综述】电视剧《都挺好》给家庭题材剧的创作带来哪些经验和启示? 孙晖

在荧幕上出现苏大强这种父亲的形象,超出了很多观众的认知,而在现代的家庭生活中,这种人物其实是真实存在的。以往的影视剧中父亲的形象都是像一座大山一样稳固牢靠,而苏大强就显得反传统了,甚至还有点极致。主演倪大红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父亲角色设定解放了中国荧幕上曾经一度有些单一的父亲形象。制片人侯鸿亮则认为,与其说《都挺好》中父辈形象的坍塌,不如说这是一次对父辈形象的重新建构。

【综述】电视剧《都挺好》给家庭题材剧的创作带来哪些经验和启示? 孙晖

三、坚持匠心独运,艺术手法推陈出新

《都挺好》在前期筹备、剧本创作和拍摄等创作制作环节,都体现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踏实细致的创作氛围,这在研评会上的主创团队的介绍,以及专家和年轻观众的观感上也得以体现。

主演倪大红认为,制片方对《都挺好》这个剧本做了几年的磨合,而且勇于推陈出新,这才有了一部引起全民共情的、脚踏实地的作品。在拍摄前期,导演与主要演员连续多日围读剧本,研究人物。主演姚晨更是提前到剧组,委托制片部门帮忙联系去当地的精工企业体验生活。倪大红进一步表示,该剧在对演员的选择和搭配上,不选贵的只选对的,选择富有潜力的好演员,在性格外貌上就开始对位角色,这种戏比天大,对艺术尊重的态度,使得演员在表演中相互之间碰撞出更鲜明的火花。

《光明日报》文艺部执行主任邓凯在发言中概括总结到,该剧的成功得益于“三个心”,一是十年磨一剑的恒心,二是不走寻常路的匠心,三是慢工出细活的精心。“95后”年轻观众代表、厦门大学硕士生高虹表示,该剧充分利用镜头语言推进剧情发展,出彩的拍摄手法更能吸引年轻观众。刘阳认为,该剧的场景和音乐也很好地实现了别具地方特色的美学表达,场景上对苏州老城的呈现,音乐表达上评弹配乐的运用,有效地辅助了人物情感的表达。史竞男则从配角演员的选择上看出了匠心:苏家三兄妹青少年时代的扮演者和剧中成年后的演员在神态和气质方面高度相似,几乎可以达到无缝衔接。

【综述】电视剧《都挺好》给家庭题材剧的创作带来哪些经验和启示? 孙晖

研评会上,专家学者和年轻观众也对该剧某些角色的性格逻辑的设定、人物形象的处理、剧情进展的节奏,以及艺术分寸的把握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轮值主编:刘汉文

【综述】电视剧《都挺好》给家庭题材剧的创作带来哪些经验和启示? 孙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