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這篇文章是我在上海音響展Marantz KI-Ruby鑑賞活動中所講的一份PPT,整理成文字,發出來和大家分享。】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我們都知道,在西方文化中,會按照婚姻持續的年份來取一些有趣的名字。

比如第1年是紙婚,兩年是棉婚,五年是皮革婚,30年是珍珠婚,40年是紅寶石婚,50年是金婚。

作為馬蘭士品牌大使的Ken Ishiwata石渡健先生,到2019年,在馬蘭士公司已經奮鬥了41年。這篇文章,就講講在2018年推出的Marantz KI-Ruby Signature 40週年簽名紀念版套裝碟機與功放的小故事。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我覺得我們可以把馬蘭士這個品牌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創世紀,馬蘭士先生創立了這個品牌,並且在音響史上留下了很多傳奇般的經典機型。

第二階段是暗黑紀,美國Superscope超視景公司收購馬蘭士公司,不僅沒把這個品牌做好,還讓馬蘭士先生簽下了一份長達25年的禁業協議。

第三階段就是光明紀,在石渡健的主導下,馬蘭士這個品牌又重新得以發揚光大。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在石渡健的馬蘭士職業生涯中,既有對經典名機7+9的歷史傳承,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也有這種在膽機復興的90年代推出的這款售價達250萬日元、限量500臺的頂級膽機;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既有這種在90年代初就誕生的代表了當時最高水平的房間聲學調校設備,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也有這種鬼馬精靈、腦洞大開的黑膠唱機。

那麼在石渡健41年的生涯中,都有哪些精彩的瞬間,或者說有趣的小故事呢?在這裡,我把我所瞭解到的一些小故事分享給大家。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很多朋友都知道,石渡健在他10歲的時候,組裝了他人生中第一臺膽機,單聲道。但他的故事是從的高中生活開始,那時他為周圍認識的大人組裝功放,掙一些零花錢。

在高中時,他在朋友家中第一次聽到了馬蘭士7C,他的故事也就是從這臺經典前級開始的。

在聽過了馬7後,石渡健馬上把這臺前級借回到家中,拆開頂蓋,自己分析電路,仿製了一臺。當然,依靠石渡健多年DIY膽機的經驗,他第一次仿製馬7,失敗了!根本不出聲。

後來又經過一通折騰,又是換膽管、又是換電阻,終於整出聲來了,但與他在馬7上聽到的聲音完全不一樣。

不過雖然失敗了,但石渡健學到了一點,就是設計製作一臺高品質的HiFi功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1967年,石渡健剛剛20歲,在日本HiFi領域就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了。在日本先鋒公司的邀請下,加入了先鋒,然後在1968年被派到位於比利時安特衛普的先鋒駐歐洲辦事處,和其他幾位同事,在辦事處的基礎上,建立了先鋒歐洲公司。

從這時起,石渡健也一直定居在安特衛普。

1978年,石渡健加入了馬蘭士歐洲公司。但有一點可能是很多朋友不知道的,就是實際上在1977年,馬蘭士歐洲公司就已經向石渡健發出了邀請。可石渡健為什麼當時沒有進入馬蘭士歐洲公司呢?

因為歐洲公司希望石渡健既負責技術,也負責運營,石渡健就提出了一個薪金要求,馬蘭士歐洲公司覺得你要的這個價碼有點高,兩邊就沒有談攏。

可到了1978年,馬蘭士歐洲公司實在是太需要石渡健了,可他們自己又實在不想掏錢,怎麼辦呢?歐洲人想了一個辦法!他們居然說服了馬蘭士日本公司,由馬蘭士日本公司來負擔石渡健的工資!

不管怎樣,由此,石渡健開始了他在馬蘭士40多年的職業生涯。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1980年6月,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和日本索尼公司共同發佈了CD的技術白皮書。飛利浦很清楚自己在高端HiFi市場沒有足夠的品牌沉澱,所以在1980年12月,飛利浦從當時馬蘭士的東家,美國超視景公司手裡收購了馬蘭士

。從這時起,石渡健也開始進入數字音頻領域,在馬蘭士主導研發了第一臺CD機。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1982年10月1號,索尼CDP-101在日本上市銷售。一個月後,1982年11月1號,飛利浦CD100也開始在日本銷售,同期上市的也有馬蘭士CD63。實際上按照協議,飛利浦本來也應該在10月1號同步銷售它自己的CD機,但由於生產上的原因,推遲了一個月。

我們現在看,誰先誰後沒有什麼區別。隨著CD-63的發佈,標誌著馬蘭士正式進入“石渡健時代”。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1993年,馬蘭士再次使用CD-63這個型號,推出了一款他們投入大量人力研發的新型CD機,並在市場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之後在CD-63的基礎上,推出了63SE特別版。

到了1996年,馬蘭士又推出了CD-63 MKii KI Signature,這也是馬蘭士歷史上第一臺石渡健簽名版的機型,在當時,也被譽為馬蘭士歷史上最具音樂性的CD機。

可實際上,為什麼會有CD63簽名版,純粹就是誤打誤撞。

在63SE的研發過程中,石渡健覺得這臺CD機還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間。所以,純粹是出於他的個人興趣,石渡健根據他自己對聲音的喜好風格,對63SE進行了進一步的摩改。

有一天,石渡健為一名新聞記者作演示的時候,用的就是摩改過的63SE,可他忘了要切回到“原生模式”。記者一聽,這個聲音比原版的63SE聲音要好很多呀,就建議石渡健把這個版本的機器也拿出來銷售。

Marantz歐洲公司想了想,覺得這事兒有意思,可以試試,就這樣,推出了63簽名版。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從63簽名版開始,石渡健選擇一些潛力不錯的機型,又推出了一些簽名版。比如老燒友們非常熟悉的CD17、PM14。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除了前面說到的這些簽名版,在KI-Ruby 40週年簽名版之前,最有紀念價值的,就是這套KI-Pearl 30週年珍珠紀念版。

我們可以看到,2008年的珍珠紀念版上面鑲嵌了珍珠;2018年的紅寶石紀念版上面鑲嵌了施華洛世奇的天然紅寶石。

2028年怎麼辦?50年的紀念版自然應該叫錯黃金紀念版,應該鑲嵌個什麼呢?Just kidding.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接下來說一說Mr. Rainer Finck這個人。他的知名度聽起來不像石渡健那麼高,沒關係,我們往後看,就知道他是誰了。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Rainer在1985年從大學讀完碩士後就進入了荷蘭皇家飛利浦工作,他在飛利浦和馬蘭士的這些年中,負責了一系列DAC芯片的開發工作,比如當年幾乎成為所有高端CD機標配的1547,都是Rainer的工作成果。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1998年,馬蘭士發佈了可以說是名垂青史的CD7,在CD7上,第一次採用了由Rainer Finck以他一個人的力量開發的數字濾波器。

在這之後,Finck提出了研發分立式解碼電路的方案,來替代非常常見的集成式DAC芯片。

Finck基於這麼幾點原因提出了這個方案:一是優質的分立式方案電氣性能更好,二是能夠更加方便的調聲,三是可以把PCM碼流升頻成DSD碼流,獲得更好的音質。

馬蘭士採納這個方案後,前後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把分立式解碼電路搞出來。SA-KI採用的也正是這種分立式解碼電路。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在這張圖上,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沒有DAC芯片】的SA-10以及SA-KI這兩款碟機,是如何處理光盤解碼的。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說完了SA-KI,接下來和大家聊聊這臺PM-KI功放。

為什麼要專門聊聊它呢,因為之前在北京的一場馬蘭士KI-Ruby的鑑賞活動中,現場有好幾位朋友問到了這個問題,就是PM-KI所採用的D類放大到底行不行的問題。

這個D類功放,也就是我們在照片中看到的,荷蘭Hypex公司製造的、採用Ncore技術的 NC500 D類功放模塊。

我覺得,HiF器材的設計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不管是技術還是藝術,站在器材背後的那個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技術是冷冰冰的,但技術後面的人,是活生生的。

所以我們要了解PM-KI的D類放大,一定要去了解它的設計師。

這裡又要提到石渡健先生。各行各業,很多像石渡健這樣在業內有極高知名度的大師,到了晚年,難免會有固步自封的心態,不太容易接受新生技術。

石渡健和傳統的AB類放大技術打了一輩子交道,在晚年能夠採用由後輩設計的D類放大,這種眼光和心胸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那麼接下來就在大家聊聊這位在國內發燒友中聲望並不算很高的比利時工程時,Bruno,也就是馬蘭士採用的這個D類功放的設計師。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布魯諾出生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他的父親是位非常優秀的工程師,也是一位發燒友。

布魯諾16歲時,一位叔叔帶來一臺膽機,使用4只EL84膽管,布魯諾覺得那個聲音太棒了。於是他就開始自學怎樣製作膽機。和石渡健一樣,都是從膽機起步。

布魯諾高中畢業後,考上了位於布魯塞爾的“國家無線電與電影技術學院”,電氣工程專業。也正是在大學階段,他開始對D類功放產生了興趣,畢業論文也是這個方向。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1995年畢業後,他來到比利時魯汶,進入飛利浦公司的技術應用部門工作。魯汶這個小鎮不簡單,它是一個大學城,全鎮常住人口只有7萬人,其中有2萬多是大學生。

布魯諾一開始的工作是設計AB類功放,可是他喜歡D類功放,所以在之後幾年中,他沒事兒就找那些上級主管,希望繼續研發D類功放。到了1999年,正好當時公司有個項目,4位工程師花了2年的時間,研發了一種採用集成電路的D類功放,裝在電視機裡。有一位主管實在是被他煩的不行了,跟布魯諾說:那你去負責收尾階段的測試工作吧。

布魯諾當時就吹了一個牛,他和主管說:“你給我1個月,我給你做一個更好的方案。”其實他當時心裡一點譜都沒有。不過這傢伙確實有才,三週後,他就拿出了他的設計方案,比4位工程師花2年做出來的東西還要好很多。主管一看,這小夥子不錯,有前途,所以就讓他繼續研發D類功放。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到了2001年年底,布魯諾終於拿出了真正具備HiFi素質的設計方案,就是我們在照片裡看到的這個UcD功放板。

這張就是布魯諾把最後的UcD原型功放板從實驗室帶回家試聽時留下的照片。

布魯諾的家在魯汶市郊的一幢二層小樓,一樓是他的工作室,就是照片裡大家看到的。其實這個房間還有一個玻璃櫃,塞滿了布魯諾收藏的電子管。二樓是他的住房,客廳裡一個很大的架子,上面放著近千張CD唱片。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2003年,荷蘭Hypex公司的創始人Jan-Peter 來到布魯諾的家中對他進行了拜訪。

Jan-Peter看到UcD功放板後,也不要求試聽,跟布魯諾說你把它接到試波器上給我看看曲線。

後來Jan-Peter回憶說,他當時看到曲線後,心裡就一個字:牛!曲線也就看了半分鐘,Jan-Peter馬上就決定從飛利浦採購UcD功放板。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雖然UcD很快就在業內打開了市場,銷量很好,可是飛利浦公司對UcD還是沒有多大興趣,到了2004年,飛利浦就關閉了布魯諾的研發項目。

Jan-Peter知道後,就知道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於是馬上向布魯諾發出邀請。2005年5月,布魯諾正式加入Hypex公司。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布魯諾加入Hypex公司後,也把UcD的技術專利一起帶了過來,有不少功放和音箱廠商採用了UcD功放板。

我選了幾個大家最為熟悉的品牌,從上面的圖中可以看到都有哪些音箱和功放便宜了UcD模塊。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從2008年開始,經過2年的時間,布魯諾推出了新一代、性能更好的D類功放模塊,也就是我們在這臺馬蘭士PM-KI上聽到的、採用Ncore技術的D類放大模塊。

在Ncore的研發過程中,布魯諾當然也遇到了不少難題,其中一個難題就是因為Ncore電路的失真太低,低到什麼程度呢?測試設備自有的失真值,比Ncore的失真還要高,以至於當時很多測試設備不能再繼續使用,他們只好再投入重金採購頂級的測試設備。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Ncore系列功放模塊上市後,就完全確立了Hypex在HiFi行業中的地位,這時就有更多的品牌採用了Hypex的D類功放。

馬蘭士皇冠上那顆紅寶石的故事——Marantz歷史縱橫談

除了Hypex公司的日常業務,Bruno還作為首席工程師,參與創立了兩個頂級的音箱品牌:2005年的荷蘭品牌Grimm;2014年的德國Kii。

這兩個品牌對HiFi關注比較多的朋友應該都聽說過,它們都採用了Ncore功放模塊。尤其是這個Kii,也是最近兩年在HiEnd市場中火的不得了的品牌。由此可見Hypex在內業的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