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都是為兒女好,可到父母老了為什麼有些人不孝順?

熱愛農民工


怎麼說呢,這個影響因素比較多,比如:父母榜樣作用、家庭教育、小孩子成長環境、父母與子女間的代溝等因素。

1父母榜樣作用沒發揮好;父母對小孩子的影響是絕對的,而且一旦形成很難改變,假如從小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不是特別孝順,久而久之小孩子就會形成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沒多好,他自己潛意識就會有沒必要孝順老人的心理,長大後很自然就會跟爸爸媽媽的腳步走。

2家庭教育沒做好;家庭教育對小孩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假如爸爸媽媽從小教育小孩要懂禮貌、要孝順長輩、要對爺爺奶奶好,並且父母以身作則,小孩子從小就對長輩孝順,長大了自然而然也會對父母孝順。

3家庭環境不好,小孩子從小缺愛。假如父母每天都吵架,動不動就發脾氣打人,家庭暴力或者冷暴力,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陰影,從小就恐懼甚至厭惡父母,這樣長大的小孩子對父母只想逃離。

4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太少;有些父母從小孩出生就沒帶過幾次,或者一年也見不了幾次,從沒參與過小孩的成長,父母與子女間沒感情,甚至小孩子因父母缺失的愛而怨恨父母,長大了自然也不會對父母有多孝順。

5父母從小對孩子過於溺愛,對孩子太過於包容,事事順從孩子,全家所有人圍著孩子轉,孩子在家就是皇帝,父母以及家庭其它成員被當成孩子的僕人,長大後孩子潛意識裡還是把父母當僕人。

6代溝問題;三歲一個溝,父母與子女肯定是存在代溝的,小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再也不是小時候那個時時圍著父母轉,事事聽話的小孩了,大家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對對方好,但都互不理解,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對爸媽好,但爸媽不理解,依然覺得是孩子對自己不好,就像現在年輕人大多是報喜不報憂,在外邊受委屈或者有不開心的事從不會跟父母說,但父母就覺得孩子跟自己不親了、不聽話了、對自己不孝順了。




王笨笨的234


不要以為所有父母都是好的,比如我的媽媽就一直在拿因為她要花錢養我,拿這件事兒在說事兒,明明知道有些時候的事兒她不對,她沒有理,卻每次都是她贏,到最後所有問題都變成我的錯了,我還有個弟弟,我特討厭自己將來會變成“伏地魔”他作業沒完成,沒寫好,等一系列巴拉巴拉的事她都能扯到我身上,最後都是我的錯,以前還好,像是打一巴掌給顆糖我就不記了那種,現在我該不理她就不理,她罵我我也不回嘴,自己該幹嘛幹嘛,我超想以後自己有力之後一走了之,但還是心太軟,不忍,畢竟我爸還是向著我的,我是爸爸在老家,媽媽一個人在外買的房子看我和弟弟,還幫別人帶一個孩子,也就是一個女人太辛苦了,在外面給別人賠笑臉,回來就拿我發洩吧,想過死,但怕疼,我還有那麼長的路沒走,還有好多沒體驗過的事,不能因為他而耽誤了我自己啊,不寫了,已經哭了,不想說了,就這樣吧,或許有些跑題,不太符合回答標準。


嚶鼠醬


可憐天下父母心, 虎毒不食子。所以,父母對於子女的愛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養兒防老”,還是居於其他什麼目的,父母對子女的愛確實是真誠的。

但是,為啥會有不孝順的兒孫呢?

所謂“子不教,父之過”,這就涉及到我們的教育問題了。自古“慈母多敗兒”,父母過於溺愛,什麼苦都不肯讓娃娃去吃,什麼事都由父母包乾了。這樣的做法,只能培養出白眼狼。因為娃娃不曉得感恩,不曉得體諒別人,習慣於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

還有就是父母的愛的方式不對,以愛的名義剝奪了子女的自主權,將家長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造成了兩代人的隔閡,引起孩子的叛逆和壓抑,最後矛盾爆發,讓孩子恨透了過於管束他的父母,從而忤逆不孝。

所以,真正的愛是建立在平等和信任的基礎上的,要加強兩代人的溝通和交流,多學學正確的育兒知識,用科學的方法去培育出健康心智的娃娃,這是我們當了父母的人應該警醒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