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蜜月期電影《櫻》:動人的不只是李谷一的歌聲

70年代後期開始,大量日本影視劇引進中國,《追捕》、《遠山的呼喚》等電影成為腦海中不可磨滅的回憶。隨著日本電影的大量引進,80年代的中國充斥著“

高倉健情結”,廣西電影製片廠還拍過一部電影,旨在呼喚“真正的男子漢”。還有中國男演員被冠以“中國的三浦友和”、“中國的高倉健”的稱謂,事實上,他們的外形演技未必就不如日本的高倉健們。

中日蜜月期電影《櫻》:動人的不只是李谷一的歌聲

當時的中日蜜月期,中國影壇同樣有一批反映中日友好題材的電影,例如《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等。這裡要說的這部1979年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製片廠攝製的電影《》就是其中一部,由詹相持、韓小磊導演,詹相持編劇,許還山程曉英、歐陽儒秋主演。它獲得了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中日蜜月期電影《櫻》:動人的不只是李谷一的歌聲

電影的故事線從1945年開始,急忙撤退的日本婦女高崎洋子將幼女交給陳嫂(歐陽儒秋飾)。陳嫂則視若己出,與自己親生兒子陳建華一起悉心照顧。而十年後,森下光子回到了自己的國家。

中日蜜月期電影《櫻》:動人的不只是李谷一的歌聲

1975年,森下光子(程曉英飾)來華是以專家的身份,見到陳建華(許還山飾)後他們彼此意識到是當年分離的兄妹。兄妹倆卻因為當時的時代高壓而不能相認,森下光子再次看到母親後淚流滿面。

中日蜜月期電影《櫻》:動人的不只是李谷一的歌聲

在當時看來,影片採取非順序結構(過去的回憶採取插敘),回憶片段採取重配樂輔以無對白黑白畫面的手段,都是不同於同期國產影片的視聽手段。

中日蜜月期電影《櫻》:動人的不只是李谷一的歌聲

在當時,把主題放在“歌頌兩國人民情誼”、控訴“非正義侵略”上是非常穩妥且應景的。但如今看來,女主角夾雜在不同形態的文化國度之間內心有著怎樣的矛盾、成長過程中遭遇鉅變衝擊後她的內心會有怎樣大的變化呢?這或許是最為複雜的。(而電影中女主角的父母是被騙強徵加入這場侵略之中的,這無疑會使觀眾情感上更容易接受女主,而如果女主父母要是最為主動的那撥人,那女主角又要面臨多大的矛盾?)

中日蜜月期電影《櫻》:動人的不只是李谷一的歌聲

陳嫂撫養日嬰無論是出於母性的本能還是出於人道主義精神,都是值得欽佩的。現實的中人往往是冷漠的,或許正是如此,這些故事才會更動人。

中日蜜月期電影《櫻》:動人的不只是李谷一的歌聲

中日蜜月期電影《櫻》:動人的不只是李谷一的歌聲

男主角許還山是80年代中國影壇儒雅帥哥代表,擅長老生範兒角色,例如文雅的知識分子一類。這在以後的《雙雄會》、《代理市長》中都有呈現。

中日蜜月期電影《櫻》:動人的不只是李谷一的歌聲

對於當時33歲的程曉英來說,這是她的銀幕處女作。她本人從歌舞團調到帆布廠再考入北京電影學院,人生也是一波三折。後來她出演了為數不多的幾部片後便隱退定居日本。

中日蜜月期電影《櫻》:動人的不只是李谷一的歌聲

導演詹相持當時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老師,他本人曾用“既稚嫩又粗糙”形容這部電影。這種謙辭頗具自嘲意味,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導演的創作態度之誠懇。在時代整體水平的侷限之下,還要面臨創作上的條條框框,僅僅概念化地“譴責日本軍國主義”都會使內容更為單薄,於是導演便將重點放在“人情”刻畫上。

中日蜜月期電影《櫻》:動人的不只是李谷一的歌聲

而電影最廣為人知的則是李谷一用哭腔演唱的《媽媽,看看我吧》,80年代電影還是延續了“每片一歌”的傳統。

電影《》有個曾用名《咫尺天涯》,即為“近在咫尺仿若遠隔天涯”。而用“櫻”這一物象作為片名則簡潔雋永,你們覺得哪個更好呢?

下方附上有著“中國的三浦友和”之稱的那位男星的代表作及更多經典電影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