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網購難“上門”:快遞送到20公里以外代理點

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鄉鎮地區也普及了互聯網,網購成為村民們常見的消費方式。不過,部分地區由於地處偏遠,面臨著快遞無法送貨上門、代收點距離過遠等問題。北京市消協建議,相關部門應該予以扶持,完善針對鄉鎮的物流配送。

超八成受訪者有網購經歷

剛剛,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鄉鎮(村)居民網購消費調查結果。這次調查共收回有效調查問卷3641份,並進行了體驗調查。

調查發現,網購已成為了不少鄉鎮(村)居民的主要購物方式之一。有網購消費經歷的被調查者佔86.89%,沒有網購消費經歷的被調查者佔13.11%。其中,大型電商平臺及微信等社交平臺成鄉鎮(村)居民網購的主要渠道,大型電商平臺因其品牌知名度、物流覆蓋面及相對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被鄉村消費者廣泛認可並接受。微信等社交平臺因具有龐大的粘性用戶,且具有快速傳播和操作便捷等特點,同樣受到鄉村消費者的廣泛認可。

價格與便利性是鄉鎮(村)居民最看重的網購優勢。有69.13%的被調查者認為是價格優勢,54.12%的被調查者認為是足不出戶就能購物。同時,他們最關注物流的時效、服務態度和運費問題。

難點:快遞送到20公里外的代理點 商家不予提示

哪些是鄉村網購最大的難點?有70.83%的被調查者點出了物流配送速度和質量,鄉村網購的“最後一公里”仍待破題。

本次調查共採集了14個郊遠鄉村網購案例及8次郊遠鄉村網購體驗案例。在這22個郊遠鄉村網購案例中,只有京東、天貓和順豐快遞等少數做到送貨到家,其他大多數網購平臺和快遞物流公司存在將包裹送到快遞代收點、農村驛站網點、村委會等地點,然後通過電話或短信通知消費者自己提取的情況。

2018年12月23日下午,體驗人員從拼多多平臺某商家下單購買了10斤純綠色無公害珍珠大米,填寫收貨地址為北京市房山區史家營鄉某某村某某號。截至12月29日下午,收貨人一直沒有接到收貨電話或短信提示,查詢記錄發現,12月26日商品已被送到“北京房山燕山竇店”,轉入了房山區河北鎮磁家務代辦點。代辦點稱,包裹上打印的聯繫電話模糊,所以沒有電話或短信通知領取。此外,該代辦點與下單填寫收貨地址的距離大約有20多公里,而在體驗人員下單時,商家並沒有提示不能送到填寫的送貨地址。

雖送到代理點,卻距離實地還有“十萬八千里”,商家也不提示購買者不能送貨上門。無獨有偶,同期,體驗人員從淘寶網某店下單購買了5斤長粒香米,填寫收貨地址為北京市密雲區不老屯鎮某某村某某街某某號。2018年12月26日上午,圓通速遞將下單商品送到密雲區不老屯鎮政府街金華電動車店東側的不老屯代理點,通知收貨人到代理點領取包裹。該代理點距離下單填寫地址大約8公里。同樣,體驗人員下單時,商家也沒有提示不能送到填寫的送貨地址。

建議:政府部門應扶持鄉鎮物流配送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建議,打通郊遠鄉村網購物流“最後一公里”問題。希望有關部門針對鄉村,尤其是偏遠農村地區的網購物流問題,出臺相應扶持政策,採取相應措施,完善物流配套體系,破解鄉鎮(村)網購物流配送“最後一公里”問題,比如在包括車輛、道路、收費、通信等基礎性快遞物流設施方面予以支持。電商經營者和快遞物流公司應儘量整合鄉村或偏遠地區的物流資源,儘量把鄉村居民網購商品送到填寫的收貨地址,努力解決鄉村網購快遞物流“最後一公里”問題。

鄉村網購包裹末端投遞和代收問題也應規範。北京市消協介紹,2018年5月1日實施的《快遞暫行條例》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但這一規定目前在部分郊遠鄉村仍然沒有得到較好落實,部分郊遠鄉村地區網購包裹末端投遞和代收業務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快遞員不按約定將包裹送到指定地點,快遞員把包裹送到代收點不及時通知消費者,代收點對包裹保管過於隨意,消費者難以當面驗貨等。建議有關部門採取有效措施,貫徹落實《快遞暫行條例》,切實解決鄉村網購末端投遞和代收問題,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快遞和電商行業健康發展。記者 戴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