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武漢,西式建築林立,你能看出來這是武漢哪裡?


【水塔】是舊時消防瞭望哨。該塔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破土動工,宣統元年(1909年)竣工,由英國工程師穆爾設計監製。現位於漢口中山大道前進五路鬧市區。原來是商辦漢鎮既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宗關水廠的一大配套設施,為正八角形七層建築。

【漢口碼頭】19世紀60年代漢口開埠後,隨著租界建立和長江近代輪船運輸的日益發展,臨長江沿岸開始相繼拓建一批近代輪運碼頭。武漢碼頭的發展進入“大江經濟時代”。1863年,英國寶順洋行在今天津路建寶順棧五碼頭,為漢口港首座輪船碼頭。

港口碼頭使得武漢成為近代中國最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之一,漢口碼頭的年貨物吞吐量僅次於上海,水陸航線可達海外諸國。至解放前夕,武漢共有水碼頭243個,碼頭工人5萬多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武漢碼頭的航運依然繁盛。進入九十年代後,隨著陸路、航空的迅猛發展,長江航運業“風光不再”。


漢口街道兩旁西式的建築林立;道路不寬,商家的門招店旗掛滿了街心上空,迎面而來的是“江浙泰豐永莊-粗細皮綢緞呢絨”字樣,應是一實力很強的商號。後面有“保康參燕號”,再後有“世界書局”的廣告,還有“元泰呢絨綢緞”、“中華書局”等等。街上行人身穿長袍馬褂,來來往往。

【奧略樓】奧略樓,原名為風度樓,為了紀念張之洞在湖北統治的政績,建成於清光緒三十四年。因此樓的建築造型與黃鶴樓有某些相似之處,而且也掛了“南維高拱”匾額及“大江東去”、“爽氣西來”的對聯,又坐落於黃鶴樓故址附近,故多年來使遊人誤識其為黃鶴樓。該樓於1955年修建長江大橋時拆除。

【漢正街】漢正街是武漢早期的商業中心;據清道光年間統計,這片形如臥帚的商業鬧市,稱之為街的有32條,巷有64條。漢水碼頭水運的繁榮帶動了武昌、漢陽港埠隨之興旺,漢正街的商貿市場由碼頭髮展到河街,又由河街發展到正街,推動武漢市場向縱深發展。


【武昌城】三國時期,孫權將東吳政治中心遷鄂,寓“以武而昌”之意,改鄂名為“武昌”。東吳黃武二年,孫權在江夏山築土石城,稱為夏口城。是東吳都城武昌上游的軍事重鎮和江夏郡治的所在地,今武昌始有夏口和江夏之稱。

元代設湖廣行省,置鄂州路,下轄7縣,江夏是行省級大區域行政中心。宣統三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首義推翻了清朝在湖北的統治。革命黨人廢帝制,興共和,宣佈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湖北都督府”,設於原清廷湖北省諮議局所在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地方政權的雛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