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穿越”的老北京國營副食店 依舊掛著上個世紀70年代的廣告畫


北京鐘鼓樓背後,有一條幽靜的小街叫趙府街(趙府街衚衕),這條不寬的小街裡有一家京城最老的國營副食店——趙府街副食店。自1956年開業至今,副食店經歷了61個春秋,如今這樣的國營副食店在全國已數不出幾家。副食店經營者李瑞生稱,據他所知北京應該就剩自己這一家了。

副食店的經理叫李瑞生,自1987年便在這裡工作。李瑞生稱,他從未改變過小店的經營模式,也未對店內進行過裝修,依然保留著老店的原汁原味。現在小店是自己一個人經營著。“愛人天天過來義務幫忙,每天7點多開門,直到晚上10點左右才會關門。”李瑞生說。“最近店裡來的人越來越多,好多人都是從很遠的地方慕名而來,來了買點芝麻醬和黃醬再回去。

小店牆上依然掛著上世紀70年代的廣告畫,頂櫃上的蓮藕粉、固體醬油、大前門牌香菸等商品的廣告畫早已褪色。與其他超市相比這間小店的商品並不算琳琅滿目,但就衝這些商場超市根本見不到的老物件兒和聞不到的老味道,吸引著那些懷舊的老人與好奇的年輕人。


一張從1956年開店時就開始“鎮店”的長條桌,已經被一輩輩的營業員磨出了包漿。

與“鎮店”的長條桌相比,這公平秤的年齡也不小了。

老式的公平秤、電話、算盤、計算器是夫婦倆常用的工具。記者問李瑞生為何不考慮換個電子秤,李瑞生說:“早就習慣了,顧客可以放心,小店經營這麼多年從未缺斤短兩。咱們做的是買賣,掙的是良心錢。”說著李瑞生擺弄起算盤來。

店裡的大醬缸,飄出絲絲縷縷的花生香。李瑞生說,沒向上級申請裝修是因為捨不得讓老街坊的念想兒就這麼斷掉。幾十年一眨眼,就這麼保留下來了。圖為李瑞生的愛人正在為顧客盛散裝芝麻醬。

來這裡的顧客多數是購買麻醬、黃醬和各式鹹菜的,李瑞生介紹說,麻醬和黃醬是本店的特色。

送走一波顧客後,李瑞生說:“我們這店原來有130平米,從九十年代起,隨著周邊大型超市、大型菜市場不斷出現,我們便逐漸減少店鋪規模,到現在只有40平米左右,其他都被出租了。”

當談到即將到來的退休生活,李瑞生說:“退休後我就不幹了,幹了一輩子也該休息休息了。我退了休這店咋樣我就不管嘍。”雖然是普通的一句話,我能聽出李瑞生對小店的不捨和對之後小店命運的擔憂。他怕退休後沒人接班,怕副食店變成小超市,他想留住這家小店,想留住這種老北京情結。


老年間十分暢銷的中國紅葡萄酒。據家裡老人回憶,紅酒的商標雖然有所變化,但看到還是很親切。

小店吸引著那些懷舊的老主顧與嚐鮮的年輕人。

一位顧客欲買些麻醬和黃醬,李瑞生正在稱重。

櫃檯邊上的桌上擺著算盤、電話和一些雜物。

每天麻醬賣的都是特別的快,半天時間一桶就已經賣完了。圖為李瑞生的夫人正在把桶內剩餘的麻醬倒到新桶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