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前,一黑臉大漢被流放灞河邊,後來,這多了幾千個姓李的

中國古人特別重視傳宗接代,想來也有一定道理。咱們中國人最喜歡用歷史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對於一個家族來說,一代兩代強不是真的強,代代人丁興旺才是這片土地的贏家。

在西安灞橋區,有3個村子,村民清一色姓李(除外娶女子),他們的祖先是同一個人——一個姓李的漢子,在明洪武年間落腳在白鹿原下、灞河河谷,卻不想,在這片當時無人問津的河谷山坡上,他的後代這麼爭氣,一代又一代地愣是壯大為三個村數千人口,僅用了約五六百年時間。

這3個村分別為西安市灞橋區東李村、西李村和新築街道辦的三李村,這三個村子同根同源,五六百年前都是一家人。在這裡,你隨便拉上一個上年紀的長者問村子的來歷,他都會告訴你——先祖是一個姓李的黑臉漢子

600年前,一黑臉大漢被流放灞河邊,後來,這多了幾千個姓李的

說來還有幾分傳奇色彩和江湖氣息,據《咸寧縣誌》記載(咸寧:西安舊地名),明洪武年間,一李姓黑大漢因犯事被流放至長安東隅灞河之畔,看到此地河灘茫茫、灞水潺潺、林木秀美,於是就落腳在白鹿原腳下一處叫“黑森林”的溝谷之中。這條溝後來被稱為李家溝。這位黑大漢很有子嗣福氣,生了5個兒子,家族擴大向西發展到如今的東李村,長子、次子、三子居村東,四子居村西,並有三子部分後裔同往。五子及後裔居村中。就有了後來的東李、中李和西李。中李在解放時期遷居到了灞橋區新築地區,被稱為“三李村”。李家溝現在埋葬著李氏先祖。

600年前,一黑臉大漢被流放灞河邊,後來,這多了幾千個姓李的

其中,東李村是三個村中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原名“黑漢李家村”,村民多性情耿直,素以民風彪悍驍勇而聞名,很有先祖“黑臉大漢”的遺風。東李村位於西藍高速以南,漢陵墓園以東,東臨馬渡王村,西臨西李村,有5個村民小組,500多戶2200多人,現在以櫻桃種植為生。西李村現也有人口三四百人。

600年前,一黑臉大漢被流放灞河邊,後來,這多了幾千個姓李的

在東李村中,

有一棵樹齡在600年上下的古槐樹,見證了李姓一宗的歷史,與村基本同齡。村裡人對這棵樹有特殊的感情,不僅精心保護著古樹,逢年過節,甚至有村民會來這裡為古樹點上幾柱清香,祈禱樹神護佑家族順利安康。村裡原有李氏家祠,後來被建為東李小學,是這個地區最早的一所學校,現在東李小學校址搬遷至南500米,仍在發揮教學功用。

600年前,一黑臉大漢被流放灞河邊,後來,這多了幾千個姓李的

東李村作為“黑臉李姓大漢”後代最為集中的居住地,歷經百年歲月仍保留了不少古村痕跡,隨處走走,可發現青磚古木的老房子、飛簷翹角的寺廟、幽深曲折的巷子……黃小黃還得知,這個村子還曾出過不少戰鬥英雄,如一家李氏兄弟,哥哥是楊虎城17路軍的營長,弟弟是連長。一個叫李景江的村民,曾參加抗美援朝,因為作戰驍勇立戰功而獲國家獎章……

600年前,一黑臉大漢被流放灞河邊,後來,這多了幾千個姓李的

李氏兄弟老宅所在地,現居住著“弟弟”的後人

這個宗族特別重視宗源和情義,很有古風。至今東李村、西李村與遷出去的三李村保持著密切聯繫,還會不定期組織宗族聯誼活動,據說東李村和西李村的人到了新築的三李村,只要說自己是這兩個村的人,就會獲得三李村人的熱情招待——煙遞上來,灞橋臊子面端上來!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村莊的歷史也許算不得歷史,但對於我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村莊的歷史也許就記載著我們全部的來路,黃小黃願和你一起去發現塵封已久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