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因为在安徽而放弃报考中科大的现象普遍吗?

坐标广东农村。基于隐私,部分具体细节做了改动。

当年分数出来,考虑科大,浙大,南大。一心想当科学家,所以十分倾心科大,就来了。没有外在因素干扰。

家里没有一点反对,其实有些出乎意料。1. 双亲农民,文盲,不认识字,不会说普通话。因经济原因哥哥也只有初中毕业,自然也不知道什么高校好。2. 村里大部分人只知道清华北大(复旦十分勉强可以加上),因为地域缘故外加中山大学,其他基本一概不知。3. 另外,“安徽人”这一词在我们方言里隐含乞丐的意思--仅陈述事实,知友的评论也证明这在广东一些方言区普遍存在。我本人没有歧视,不然不会选择科大。大部分人不知道安徽在哪,旧印象就是穷,以前逃荒乞讨的多。4. 基础学科,以后不好挣钱。

为什么没有反对呢?我爸妈虽然不认字,但是十分开明。正是由于这种家庭环境,从小到大,我自己时间也都由自己安排,该玩玩,该学习学习。他们觉得我读到高中,见识和眼界都比他们广,所以不干涉我的决定。反而是亲戚朋友知道我平时读书不错,纷纷打听去哪。有听到中科大以为是中大的,有劝我报中大以后好找工作的,也有听到在安徽就沉默了的。让我哭笑不得的是,当我到达合肥第一次打电话回家时,我妈小心翼翼问我那里是不是周围都是山。等到本科毕业时,我带着我妈在科大东区游览,她连连感叹科大校园原来这么美,还说要是我以后能留在科大工作就好了。直到现在,我妈和村里人聊起来,都对科大的环境赞叹不已-_-|||

我本科后拿到奖学金到美帝读博,村里人终于对我读的大学开始有所改观。因为在我之前村里有个前辈考上了清华,后来到美帝读博,依此类推我读的大学应该也不太差。混迹美帝7年后,我在北清某所找到了教职。村里人说,这家人大字不识一个,居然出了个XX大学教授。不过直到现在,包括我的家人在内,村里还是没有几个人能叫出科大的名字:)他们只说,哦,合肥那个学校。

仅仅是因为在安徽而放弃报考中科大的现象普遍吗?

在美帝多年,我得到一个很重要的结论,自己认为对的路,要坚定去走。中国社会一个普遍现象是喜欢对他人的选择指指点点,农村尤甚。殊不知,人生只有一次,也没有人来代你过这一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投入自己所有热情和努力,这是度过自己一生最好的方式。科大是一所特别的学校,它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它适合我。我至今对科大心存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